很多年前,草根王子我看帕特里克·斯維茲和黛米·摩爾主演的《人鬼情未了》,被影片中變成幽靈的男主人公薩姆,對未婚妻美莉跨越生死的真摯感情所打動而熱淚盈眶。
最近又發(fā)生了一件超乎尋常的跨越生死情感事件,我不但沒有被打動,反而感覺一種從未有過的悲涼,瞬息之間,我仿佛置身于一個毫無生機的冰原之地。
事件本身很簡單,據《新京報》的報道,可以凝練概括如下:從大連來到成都定居的某高校教書的林教授,因為一個人獨居,兒女們常年工作不在身邊,倍感孤獨,后來揀到一只流浪狗,流浪狗一直守在老人身邊,給老人帶來了快樂,三個月后狗得病死了,為表達依戀之情,林教授讓殯儀服務園區(qū)為狗舉行了近10萬元的主題為“人狗情未了”的特殊葬禮。
為狗舉行奢華的葬禮,實實是天下奇談了!
流浪狗,孤獨老人,10萬元葬費!稍歷世事的人恐怕都不敢相信這三者之間有什么必然的生活邏輯關系,而事實上真的發(fā)生了,于是有人發(fā)出詫異的驚呼:10萬元為一條人人厭棄的流浪狗,而且是什么大學教授,他是不是腦子進水哦?
非凡的邏輯推理如果成立,通常都有非凡的關鍵前提條件,而在本次“人狗性未了”事件中一個前提關鍵詞是:孤獨。
流浪狗是孤獨的,老人也是孤獨的,因為“同淪境遇”的孤獨共鳴,流浪狗惺惺相惜了老人,也同樣因為孤獨,老人也惺惺相惜了這只流浪狗,共同的“孤獨”感,讓人與動物之間的情感在某個時空消除了各自的“人獸異屬”隔膜。
如此推理,我們似乎為這次非同尋常的跨越生命的“情義”而擊節(jié)叫好了,可是當我們再向前推進一步想一想:為什么狗如此的孤獨?一個有高等教育經歷的老人又為什么如此的孤獨?
狗的孤獨,是因為高高在上的高級的靈長人類,一直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蔑視著他們的生存,狗是低等的,只是人類的食物之一,看你順眼了,是人類手中的玩物而已,看得不順眼了甚至排斥和棒殺它們,前不久的“燒狗虐狗事件”我想很多人都記憶猶新。
老人的孤獨,是因為“親離”,理由有很多,社會生存壓力大??!事業(yè)忙沒有工夫常常回家看看,因為業(yè)務忙沒有時間打個電話給爸爸媽媽,因為學業(yè)忙沒有時間想起爸爸媽媽,因為愛情忙沒有時間關心爸爸媽媽,最終留下一個虛偽的“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悲劇。
導致二者之間的孤獨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生存因素。
人類因為爭奪生存空間而排斥了狗,子女的生存忽略了含辛茹苦把他們養(yǎng)大的父母,這時我們似乎發(fā)現(xiàn)了非常可怕的人性劣根性真相:自私!
這場“人狗情未了”,草根王子我不否認它的動人之處,可惜的是它的價值只是一盞冰夜里的燈光而已,影射的卻是周圍更大的人性中“冷酷自私”黑暗之地。
忽然想起那首曾傳唱大江南北的《?;丶铱纯础贰啊?。。。。?;丶铱纯?,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涂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涂個團團圓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此時此刻,是不是有種溫馨的刺痛感,你還記得遠方孤獨的蒼發(fā)親人?忙,到底是你的借口?還是被物欲蒙塵多年找到親情歸路的自私出口?
當林教授為流浪狗寫下一聯(lián):晴天護主,恩深義重,緣于忠誠!林教授的兒女們看到了是不是有一種諷刺的感覺?現(xiàn)代那些兒女們整天為自己所謂的忙碌事業(yè)借口是不是感覺到一種慚愧?
假如有一天全世界的老人情感都靠流浪狗來安慰,人類的倫理孝心,徹底變成寸草不生的冰原之地!
10萬“人狗情未了”:奢華的現(xiàn)代倫理親情諷刺!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