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豬腹瀉一直以來是養(yǎng)豬業(yè)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也是制約養(yǎng)豬業(yè)發(fā)展的一個瓶頸,仔豬腹瀉可導致生長停滯,甚至生長倒退,嚴重者引起死亡,給養(yǎng)豬生產者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引起仔豬腹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從病理、生理、飼料營養(yǎng)、飼養(yǎng)管理、應激、抗原抗體反應等方面闡述。
一、病理因素:仔豬斷奶后腹瀉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主要是病原性大腸桿菌。仔豬從斷奶到轉入育肥舍死亡率約為2.4%,大約70%的死亡被認為是由于大腸桿菌的作用,亦即斷奶仔豬的1.7%。此外輪狀病毒感染、寄生蟲(主要為內寄生蟲及球蟲)感染亦是斷奶后腹瀉的原因。輪狀病毒和大腸桿菌混合感染是仔豬斷奶腹瀉的重要原因。
大腸桿菌最可能的來源就是豬舍環(huán)境,傳播途徑是通過糞便,大腸桿菌在小腸的繁殖首先吸附在易感豬的小腸上皮細胞上,吸附是通過細菌的蛋白菌毛與腸細胞的蛋白菌毛受體互作進行的,主要有關的蛋白菌毛有兩種即F4和F18,每一個菌毛變株都含有一個共同的和一個特殊的抗原因子,F4菌毛只出現在腸素株,亦即導致下痢的變株,結果具有F4菌毛的大腸桿菌導致新生仔豬、哺乳仔豬及斷奶仔豬的腹瀉,F4受體與斷奶仔豬有密切關系。有效的腸毒素的數量取決于高的大腸桿菌數,腸道內實際是一個培養(yǎng)體系。腹瀉的臨床表現及死亡是一種或多種毒素的作用,主要毒素有三個類型即LTI、STa、STb,它們?yōu)榈鞍踪|和小肽,蛋白質性LTI具有抗原性,多數毒素可以被特異性抗體中和,腸毒素和腸粘膜上受體結合導致小腸粘膜不可逆的高液體滲出即腹瀉。
二、生理因素: 斷奶后生理性腹瀉的發(fā)病原理:1、食物在胃內消化不良,2、造成小腸內消化吸收不良,3、大量未充分消化食糜涌入大腸,4、大腸微生物發(fā)酵增加,5、揮發(fā)性脂肪酸濃度上升,6、大腸內滲透壓上升,水進入大腸,7、腹瀉開始。
此時仔豬的生理特點:
1、母源抗體水平已降的很低而仔豬的主動免疫功能尚不完善,仔豬抗病力較低,
2、仔豬出生后,胃腸道進行一系列生長胃表現為組織生長和泌酸能力增加,小腸表現為組織生長增加及明顯的上皮變化(包括小腸上皮細胞吸附大分子能力下降及大腸上皮細胞合成消化酶的功能及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的功能喪失),而仔豬斷奶后不能獲得奶中的活性物質如表皮生長因子等,因而影響胃腸道的進一步發(fā)育。斷奶后小腸對水和電解質的吸收會有一個暫時性降低現象,這可能是引起腹瀉的最初原因。斷奶后絨毛萎縮腺窩增生等消化道形態(tài)和功能的變化是影響消化吸收功能下降的原因。在2---6周齡期間為被動免疫向主動免疫的過渡期,由于斷奶往往在此過渡期內,此時仔豬抵抗力弱,因而易發(fā)生腹瀉及生病。
3、胃酸分泌不足,仔豬胃內PH值升高,各種消化酶活性降低(特別是胃蛋白酶),胃酸分泌不足直接導致消化道蛋白酶分泌下降。由母乳變?yōu)楣腆w飼料,仔豬胃中酸度顯著下降,胃內泌酸能力較弱,直到斷奶3—4周后胃酸分泌才達到正常水平,仔豬日糧由母乳變?yōu)楣腆w飼料應更能促進仔豬胃重提高、胃酸分泌增加和胃內酸度調控,而事實卻相反;主要原因:1、斷奶易引起仔豬胃內泌酸能力的減弱,2、斷奶后仔豬失去母乳這一乳糖源,消化道內發(fā)酵產生的乳酸量急劇降低,3、仔豬斷奶后24小時內通常拒食,此時處于負能量平衡狀態(tài),若自由采食會出現無規(guī)律的攝食行為,導致吃食過猛胃過分充滿,胃排空率下降,胃內分泌鹽酸不能及時提高其內容物的酸度,4、斷奶仔豬日糧對酸緩沖力較高中和了所分泌的胃酸,5、仔豬胃內微生物影響胃酸分泌。
小腸和大腸內酸度不受斷奶和日齡影響,病理狀態(tài)下小腸后段和大腸內容物PH值降低(體內微生態(tài)平衡遭破壞,微生物發(fā)酵失常,產生較多的有機酸)。
消化道酸度影響因素:1、神經和激素調控,調控過程:頭期刺激→胃膨脹→化學刺激→化學抑制→胃抑制,2、斷奶,斷奶應激及失去母乳這一乳糖源3、微生物影響,4、日糧影響(日糧系酸力、營養(yǎng)選擇、營養(yǎng)水平的確定),5、采食影響(采食頻率、采食量及采食行為),6、環(huán)境影響(衛(wèi)生狀況、環(huán)境溫度、濕度和通風狀況)。
4、斷奶后各種消化酶的種類和數量嚴重不足,斷奶使乳糖酶、小腸淀粉酶、脂肪酶、胃蛋白酶活性和含量均下降,胰腺中胰蛋白酶不受斷奶影響,28日齡前斷奶小腸中胰蛋白酶活性斷奶后下降,28日齡以后斷奶小腸中胰蛋白酶活性基本不受影響。
斷奶造成腸道形態(tài)的改變、消化酶活性下降對仔豬的影響大于腸道吸收功能的影響。
三、飼料營養(yǎng):飼料營養(yǎng)直接與仔豬斷奶后生理紊亂有關,仔豬的早期補料有助于消化道的逐步適應、促進消化酶、消化液的分泌,并且飼喂開食料的小豬能較好的保持腸壁的完整性,但早期補料并不總能促進改革胰臟發(fā)育及消化酶合成,窩與窩間及個體間存在差異。
仔豬開食料中蛋白質水平增加,斷奶后腹瀉發(fā)生率提高,這可能由于高蛋白水平導致腐敗性腹瀉及影響消化酶活力。因此階段仔豬的大腸發(fā)酵功能尚未發(fā)育完全,不能很好的利用非消化蛋白質和非淀粉多糖,日糧蛋白質水平和植物性蛋白質用量過大與仔豬腐敗性腹瀉和大腸桿菌失調及氨的形成有關,此外日糧高的蛋白質水平亦會由于植物蛋白的過敏反應而引起仔豬拉稀。飼料消化障礙引起的毒副作用:仔豬飼料消化障礙有兩個方面:一是蛋白質消化障礙,未被分解、吸收的氨基酸進入腸道后,被大腸桿菌等分解,產生尸胺、組胺等有毒物質,刺激腸壁,引起腹瀉。二是較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飼料影響蛋白質的利用、吸收,仔豬消化酶不足且活力低,難以消化較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飼料,導致腸道功能紊亂而消化不良。
配制仔豬日糧不僅要考慮各種營養(yǎng)成分的含量,還要考慮蛋白源的種類,避免使用過高的蛋白水平,適宜的非淀粉多糖含量亦很重要,此外配制日糧是還應考慮盡可能防止仔豬拉稀,增強其免疫力。
四、飼養(yǎng)管理:1、溫度、斷奶仔豬的適宜環(huán)境溫度為20---30日齡為22℃--25℃,30—40日齡為21℃--22℃,41—60日齡為21℃,60—90日齡為20℃。為保持上述溫度冬季應注意防風保溫,夏季要防暑降溫,可采取噴霧、淋浴通風等方法。2、濕度、仔豬舍濕度過大可增加寒冷和炎熱對豬的不良影響,潮濕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殖,可引發(fā)仔豬多種疾病,斷奶仔豬舍適宜的相對濕度為65%---75%。3、清潔衛(wèi)生:豬舍內外要經常清掃,定期消毒,殺滅病菌,防止傳染病,控制通風換氣量,保持空氣清新減少有害氣體對豬的毒害作用。4、喂料、對哺乳仔豬進行早期強制性補料和斷奶前減少母乳,使仔豬進行飼料的過渡和飼喂方法的過渡。仔豬斷奶后3—5天進行限飼,平均日采食量160克,5天后自由采食。5、飲水、最好安裝自動飲水器,保證供給清潔飲水,若飲水不足不僅會影響仔豬正常生長發(fā)育還會因飲污水造成拉痢等病。6、適當免疫、定期對豬群進行免疫和驅蟲,應考慮疫苗的有效期和效價疫苗保存良好與否等。
五、應激,仔豬的斷奶應激主要有營養(yǎng)應激、環(huán)境應激、心理應激等。1、營養(yǎng)應激主要表現為由液體飼料變?yōu)楣腆w飼料使仔豬開始接觸大量的抗原,營養(yǎng)成分發(fā)生變化,同時失去了從母體獲得被動免疫的源,因此常使仔豬發(fā)生消化道疾病。2、環(huán)境應激主要是母豬的離開、環(huán)境溫度的變化及轉群和群等原因引起的環(huán)境變化。3、心理應激、母子分開及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心理恐懼。
斷奶應激可降低仔豬的體循環(huán)抗體水平,抑制細胞免疫能力,不僅影響淋巴細胞的數量也影響淋巴細胞的免疫應答能力,即淋巴細胞的質量斷奶應激會嚴重影響仔豬免疫機能的正常發(fā)育。28日齡前斷奶的仔豬其免疫機能的正常發(fā)育會嚴重阻滯,28---35日齡斷奶仔豬斷奶后的免疫能力也會嚴重受抑但要輕一些。
六、抗原抗體反應:無論是細菌性腹瀉還是飼料蛋白過敏性腹瀉,都是由于細菌抗原和飼料蛋白抗原在消化道發(fā)生抗原抗體反映的結果。
細菌抗原主要是指細菌的菌毛,有關的細菌菌毛有兩種即F4和F18,均具有抗原性,細菌通過菌毛與腸道受體相結合而吸附到腸壁上,這種抗原可誘導腸粘膜發(fā)生抗原過敏反應,導致腸組織發(fā)生損害,發(fā)生腹瀉。
飼料蛋白抗原目前主要集中在大豆蛋白,對斷奶仔豬來說引起過敏反應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大豆蛋白抗原性過敏反應導致小腸絨毛萎縮,隱窩細胞增生,隱窩加寬,血液中抗大豆IgG升高,十二指腸粘膜嗜酸性細胞密度增加,水分及營養(yǎng)物質吸收不良,腹瀉率增加,生產性能下降。
飼料蛋白的抗原同其它抗原一樣進入消化道后刺激消化道粘膜發(fā)生過敏反應??乖饔糜诿庖呦到y(tǒng)的效應細胞主要是淋巴細胞。不同過敏反應類型,導致不同的病理學變化,食物過敏及其它腸道感染的共同表現是絨毛萎縮及隱窩細胞增生,表面上似乎是由于遲發(fā)型過敏反應所致,有試驗表明,絨毛結構受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所影響和控制。
防治措施
對病原性的除加強管理外還要進行一定的藥物防治。治療原則是抗菌消炎、止痢。應用抗菌素,如硫酸新霉素+東莨菪堿混合口服,效果極好,另外,可用慶大霉素,氟哌酸,諾氟沙星等等,同時使用收斂藥物,如:鞣酸蛋白,對嚴重下痢者還應輔以阿托品。治療的關鍵是補水工作,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是使用口服補液鹽(KCl 1.5克、NaHCO3 2.5
克、NaCl
3.5克、 加水到1000ml)讓其自飲,不能自飲者,要灌服,當然,腹腔補液也是較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對極度衰竭的危害病豬,要進行靜脈輸液,在輸液中加入抗菌素,VC(10%,1—2ml),加入碳酸氫鈉(3%—5%),加入強心藥和激素藥(地塞米松2ml)等。
仔豬生理:減少應激增強仔豬免疫力,進行早期補飼,以促進胃腸道的生長發(fā)育,添加酸化劑、抗生素、益生素等對仔豬生理特點加以補充。
飼料營養(yǎng):避免飼料原料過于單純、高粗蛋白質和植物性飼料原料加入過多。選用優(yōu)質原料,配制平衡合理的日糧提高飼料可消化性和可利用率,選用優(yōu)質蛋白質原料并增加日糧中纖維和乳糖,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長同時可以促進乳酸菌的增殖,同時由于消化功能不足,飼料中加入酶制劑、酸化劑、寡糖、益生素等非營養(yǎng)性添加劑及特定的抗生素對預防仔豬下痢,促進仔豬生長具有明顯的效果。
飼養(yǎng)管理方面:根據仔豬生理特點加強護理:提高欄舍溫度,早期補料,鍛煉胃腸功能,減少飼料過敏腹瀉。仔豬7—10日齡開始補料,30日齡后進入旺食期。斷奶后一周對仔豬進行限飼。仔豬飼料內添加酸化劑、抑制體內病原菌,促進消化酶發(fā)生作用,如添加2%的檸檬酸,可提高日增重和飼料效益,減少腹瀉。供給仔豬斷奶清潔飲水,防止仔豬口渴喝臟水而下痢。仔豬斷奶前后做好飼料過渡并在飼料內適當添加抗生素、增強抗病力,及時清除糞尿、保持欄圈干燥衛(wèi)生。三是搞好防疫工作,針對豬群疫病狀況,有選擇開展工作。在飼料內添加抗菌素,以預防大腸桿菌、球蟲等病原引起的腹瀉;進行疫苗免疫,如母豬臨產前40天和15天,分別肌注大腸桿菌K88、K99、987P三價滅活苗和初乳中的抗體。仔豬按免疫程序接種病毒性腹瀉疫苗,病毒性腹瀉疫苗有:豬傳染性胃腸炎,豬輪狀病毒和豬流行性腹瀉等疫苗。
二)斷奶仔豬
1、斷奶前的預防措施 一是仔豬早期補料,哺乳仔豬7—10日糧補料,使用專用乳豬料,采用誘、逼手段,少喂多餐,讓仔豬胃腸逐步適應植物性飼料,刺激胃分泌消化酶和鹽酸。二是仔豬斷奶前讓其自由采食,少喂勤添。三是斷奶前一周減少哺乳次數,做到逐步斷奶。
2、斷奶后一周內的預防措施 首先采用“去母留仔”斷奶法,斷奶時趕走母豬,仔豬在原欄繼續(xù)飼養(yǎng)一周,以減少環(huán)境應激。二是仔豬飼料要有過渡期,斷奶一周內繼續(xù)使用哺乳期間所食飼料,之后逐步搭配生長培育豬飼料,每天按20%的比例遞增搭配。三是控制飲食,不宜喂飽,以免胃腸負擔過重,一般斷奶豬1—2天內,喂7成飽,一周內達到飽食程度。四是添加微生物制劑,改善腸道菌群環(huán)境,促進有益菌增殖,促進飼料的消化和吸收。添加酸化劑,促進乳酸桿菌等有益菌增殖,抑制有害菌繁殖,一般添加有機酸1%—2%。五是采用半濕料喂法,5—6次/天,保持飼料新鮮和營養(yǎng),剩下污染飼料及時清除。斷奶仔豬發(fā)生腹瀉應采用抗生素和中草藥,進行及時治療,必要時進行口服或靜脈補液。
一)、病理性拉稀可通過注射疫苗、藥物預防、環(huán)境消毒等進行預防,發(fā)病后可通過藥物進行治療。(可參照我公司養(yǎng)豬手冊)
二)、斷奶應激性拉稀的預防。一是提早補料,一般于7日齡開始補料,可使仔豬斷奶前消化系統(tǒng)能適應植物性飼料,胃腸消化機能得到加強,可減少營養(yǎng)性應激的影響;二是逐漸斷奶,即在斷奶前1—5天減少哺乳次數,最后2天夜間將母豬移舍,以減少心理應激的影響;三是斷奶前采取去母留仔的辦法,讓仔豬留在原圈內飼養(yǎng)一段時間,以減少環(huán)境應激影響。
三)、生理性拉稀:
1、在仔豬飼料中使用血漿蛋白、寡糖、維生素E等能夠增強仔豬免疫力的原料,以增強仔豬免疫力,減少腹瀉發(fā)生。
2、降低仔豬飼料中的蛋白質水平。實踐證明,5周齡斷奶、其體重9.4公斤的仔豬,其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從21%,降到18%,另外添加賴氨酸,這樣,仔豬腹瀉發(fā)生率可下降40%,其生長速度和飼料報酬還得到提高。
3、使用酸化劑。仔豬飼料中添加適量的酸化劑可增加胃內酸度,增強消化酶活性,減少因消化不良引起的拉稀。
4、在仔豬飼料中添加益生素,可調節(jié)胃腸道菌群平衡,減少細菌性下痢。
另外,合理的消毒與驅蟲計劃也是減少豬場仔豬拉稀的重要手段。
總之,仔豬拉稀有多方面的原因,預防仔豬拉稀也要從母豬飼養(yǎng)、環(huán)境消毒、疫苗及藥
物預防、飼料配方等多方面作手,仔豬出現拉稀也要從多方面分析,不能歸于某一方面。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