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曲霉毒素
黃曲霉毒素霉菌毒素是導致當前豬場經濟損失一大危害(轉載) 收藏此頁|我的收藏|公共收藏
霉菌毒素是導致當前豬場經濟損失一大危害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谷物或飼料上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二次代謝產物,甚至在作物倉儲等地方就產生(田間、干燥過程中、加工廠、飼料廠、農場飼料倉、墊料糞便、料槽)。動物一旦攝食含有霉菌毒素的飼料,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統(tǒng)稱為霉菌毒素中毒癥。由霉菌毒素引發(fā)的慢性中毒(如,免疫抑制,對疾病抵抗力下降,不孕和消化機能紊亂)比急性中毒(例如,死亡、子宮/直腸脫出、流產和死胎)所引起的損失要明顯大的多。
1 霉菌毒素污染源:
1.1目前己發(fā)現的霉菌毒素種類繁多,各種霉菌毒素的毒性和致病性差異很大。各種飼料霉菌毒素污染問題廣泛存在,污染的水平足以給畜牧養(yǎng)殖業(yè)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根據奧特奇生物制品(中國)有限公司敖志剛博士對中國2005年飼料樣品調查資料顯示:
1.2玉米樣品中的霉菌毒素含量(ppb)
項目
黃曲霉毒素
煙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
T-2毒素
嘔吐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樣品數
31
22
15
16
13
13
檢出率(%)
83.9
77.3
60.0
87.5
100
100
超標比例(%)
0
45.5
0
0
69.2
30.8
平均濃度
24.6
1150
3.71
29.48
820
104.99
最低值
0.00
0.00
0.00
0.00
200
4.40
最高值
86.0
5800
9.60
50.00
2300
368.13
從上表顯示,玉米樣品檢出率:黃曲霉毒素84%,嘔吐毒素100%,玉米赤霉烯酮100%。
1.3蛋白原料樣品中的霉菌毒素含量(ppb)
項目
黃曲霉毒素
煙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
T-2毒素
嘔吐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樣品數
25
44
46
46
23
28
檢出率(%)
100
72.7
76.1
97.8
87.0
92.9
超標比例(%)
8.0
40.9
41.3
28.3
47.8
35.7
平均濃度
6.8
970
24.3
63.6
240
110
最低值
2.30
0.00
0.00
0.00
0.00
0.00
最高值
31.7
5300
89.2
190.4
1700
476.0
蛋白原料樣品中的檢出率:黃曲霉毒素100%,T-2毒素98%,嘔吐毒素87%,玉米赤霉烯酮93%。
1.4全價飼抖樣品中的霉菌毒素含量(ppb)
項目
黃曲霉毒素
煙曲霉毒素
赭曲霉毒素
T-2毒素
嘔吐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
樣品數
15
12
16
16
7
14
檢出率(%)
100
91.7
93.7
100
100
100
超標比例(%)
0.
66.7
18.7
0
57.1
21.4
平均濃度
8.27
1020
12.75
41.23
600
83.96
最低值
3.30
0.00
0.00
20.7
440
39.2
最高值
14.5
2500
56.0
79.8
820
230.3
從以上表得知全價料黃曲霉毒素檢出率100(%),嘔吐毒素檢出率100%,玉米赤霉烯酮檢出率100%T-2毒素檢出率100%,赭曲霉毒素檢出率94%,煙曲霉毒素檢出率92%。
1.5中國霉菌毒素國家控制標準(ug/kg or ppb)
黃曲霉毒素
20
赭曲霉毒素
20
T-2毒素
80
嘔吐毒素
500
玉米赤霉烯酮
100
煙曲霉毒素
500
從以上信息可以看到霉菌毒素在各種飼料中均都存在,并且嚴重危害養(yǎng)殖業(yè)者的經濟利益。
2 常見的霉菌毒素
2.1黃曲霉毒素
在12~42℃、含水量13%--18%;相對濕度85%以上的條件下;,黃曲霉、寄生曲霉等霉菌可產生黃曲霉毒素B1、B2、G1、G2。黃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大,而以B1毒性最大;為氰化鉀的10倍;砒霜的68倍。而且耐高溫和低溫,一般的煮沸或一4O℃以下的低溫均不能將其破壞。
這類毒素會造成豬只臨床上食欲減退、口渴、被毛粗亂、貧血、腹水、脾腫大、漸行性消瘦、共濟失凋、黃疸出血、出血性腹瀉、組織器官廣泛出血、癌變死亡等。母豬中毒時皮膚黃疸,四肢乏力,體溫正常,糞便干燥,直腸出血,尿顏色加深等癥狀。
2.2 赭曲霉毒素
在4~30℃、含水量在16%以上的條件,赭曲霉、色曲霉、純綠曲霉等可產生赭曲霉毒素A、B、C、D。這類毒素主要侵入腎臟和肝臟,可引起免疫器官變化,胸腺、脾、淋巴結中的白細胞數目下降,動物出現免疫抑制。引起豬群多尿、劇渴、體重減輕、腎臟皮質變性,間質纖維化,腎小管萎縮、肝炎等。臨床上還可出現腹瀉、厭食、和脫水。剖檢可見腎蒼白、堅硬等特征(橡皮腎)。
2.3 T-2及HT-2(新月毒素群)
在8~25℃、含水量20%以上的條件下,鐮刀菌屬、木霉菌屬、漆斑菌屬、葡萄穗霉菌屬等可產生T一2毒素、HT一2毒素、瓜萎鐮菌醇、鐮刀菌烯酮一X等,引起豬只鼻、唇、口腔周圍皮膚麇爛,出血并結痂,乳頭周圍皮膚變紅有分裂之痂皮,拒食、嘔吐、腹瀉、體重下降,步履滿跚,劇渴,白細胞減少,免疫抑制。據一些資料報道,T-2毒素群己被確定證實具有影響T和B淋巴球的功能,造成免疫機能障礙,發(fā)生小豬早期的免疫抑制,豬對HT-2的LD50為2mg/kg體重。
2.4 赤霉烯酮(F-2毒素)
在12~25℃、含水量在15~16%條件下,禾谷鐮刀菌,粉紅鐮刀菌,串珠鐮刀菌等主要產生F-2毒素,引起母豬的飼料采食量減少,奶水不足,斷仔豬體弱、抗病能力低,卵巢發(fā)育不全,不排卵、陰戶、乳房和乳頭腫脹;陰唇哆開;陰道黏膜充血;腫脹;分泌物增多,乳房腫脹;嚴重時陰道黏膜外翻。初生仔豬虛弱,陰戶腫脹,后肢外翻。公豬乳腺腫大,包皮水腫,睪丸萎縮,精液稀少;性欲減退;導致受孕母豬產仔數減少或屢配不孕。母豬發(fā)情延遲,返情率上升或不發(fā)情,生長豬易脫肛。
2.5 麥角:
中毒癥狀可在數天數周內出現,包括精神沉郁,采食量減少,脈博和呼吸加快,全身狀況不佳。常發(fā)生后肢跛行,重癥者尾巴、耳朵、和蹄部壞死及腐敗脫離,初產母豬可發(fā)生無乳癥,但較少流產,仔豬初生重下降等。
3 霉菌毒素破壞性作用的機理
3.1改變細胞膜的結構,誘導脂類發(fā)生過氧化反應(如赭曲霉毒素A、黃曲霉毒素、煙曲霉毒素、去氧瓜萎鐮菌醇、玉米赤霉烯酮等)。通過改變一些抗氧化劑(維生素E、維生素C、類胡蘿卜素、谷光甘肽)的濃度,以及抗氧化酶的活性,從而誘發(fā)細胞的過氧化反應,在生物系統(tǒng)中與其它促氧化劑(Fe,Cu等)之間的相互作用改變了細胞氧化還原狀態(tài),打破機體原有的抗氧化劑和促氧化劑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
3.2抑制蛋白質,DNA和RNA的合成(如赭曲霉毒素A、T-2毒素)→免疫機能抑制、肝中毒、腎中毒、神經中毒、基因中毒。
3.3誘導程序性細胞死亡(凋亡:維持機體組織的平衡需要排除多余和死亡的細胞的過程),霉菌毒素通過直接影響關鍵的酶或通過改變細胞中抗氧化劑與氧化利之間的平衡,尤其是降低還原態(tài)谷光甘肽的濃度,來激發(fā)細胞程序化死亡。
霉菌毒素的作用過程大多數在動物采食飼料后30分鐘內,就會釋放到消化道中,小腸是吸收霉菌毒素的主要場所。
4 霉菌毒素的防制措施:
4.1在養(yǎng)豬生產中一般建議養(yǎng)殖戶直接購買優(yōu)質大宗原料并采取措施防潮、過篩等防止原料發(fā)霉,嚴格控制原料侖庫的溫度、濕度和通風,并且原料不可接觸地面和墻壁,減少存放時間,原料倉庫還應定期進行熏蒸消毒,防止原料發(fā)霉變質。
4.2己經發(fā)霉的大宗原料可以通過采用流水清洗或用多于原料三倍以上的清水進行淘洗霉菌,起到一定的去毒效果;或采用蒸煮、烘焙和燒烤等措施進行去毒;也有人通過采用氧化劑,有機溶劑和堿性試劑處理原料,直接破壞原料中的霉菌毒素,有人建議每噸飼料漆加1~2kg的蛋氨酸可中和一部份霉菌毒素,達到去毒的目的。
4.3 而輕微發(fā)霉的還可以通過在飼料中添加一定劑量的脫霉劑或霉菌毒素吸附劑(如霉消安、百安明、霉可脫、霉可吸、毒去完、霉衛(wèi)寶、抗敵霉、申維凈)等來減少毒素對豬群的危害。但是若大宗原料已經發(fā)生嚴重發(fā)霉應禁止用于飼喂豬群,否則得不償失。幾種脫霉劑的參考用量:
飼料污染程度(例舉豬用量)
脫霉劑品名
主要成份
效果
飼料
高度污染
飼料
中度污染
飼料
低度污染
備注
霉消安-Ⅰ
改性水合硅鋁酸鹽和中藥提取物
吸附多種霉菌毒素及增強抵抗力
2~3kg/t
1~2kg/t
0.5~1kg/t
廣東騰駿藥業(yè)產
敵毒素
活化酵素
消除部分霉菌毒素引起的癥狀
2~5kg/t
0.5~1.kg /t
0.5kg/t
匈牙利
研發(fā)
霉可吸
酵母細胞壁
吸附多種霉菌毒素
1~2kg/t
0.5~0.8kg/t
0.5kg/t
美國產
霉衛(wèi)寶
水合硅鋁酸鹽
吸附黃曲霉毒素
3kg/t
2.0kg/t
1.0kg/t
美國產
申維凈
高分子聚合物
吸附多種霉菌毒素
3~5kg/t
2kg/t
0.5~1.5kg/t
上海產
抗敵霉
水合硅鋁酸鹽
吸附黃曲霉毒素
3~5kg/t
2~2.5kg/t
1~1.5kg/t
美國產
4.4對于霉菌毒素中毒,目前尚無特效療法,當發(fā)現中毒時,應立即停喂發(fā)霉飼料換以優(yōu)質飼料,易消化飼料,加強護理和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毒工作,并根據臨床癥狀,采取相應的支持療法和對癥處理,如用0.1%高猛酸鉀或2%碳酸氫鈉洗胃。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300~500m1和烏洛托品20m!進行靜脈注射;同時肌注20%安鈉加10毫升,以增強豬體抵抗力,促進毒素排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