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豬場的服務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難以理解的事情,今天開始陸續(xù)將這些疑問提出來,并加以個人分析,希望養(yǎng)豬朋友們能給以更有說服力的解釋;另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與豬友意見不同之處,希望能得到諒解。
許多豬場在母豬產前后各一周,要在飼料中添加抗菌藥物,理由是產前后的母豬身體虛弱,易受各種病原侵害而發(fā)病;本人通過多年來對養(yǎng)豬的理解和各地母豬產前后的體會,覺得該法值得商榷,以下是幾個疑點:
一、母豬產仔時必須藥物預防嗎?
我們曾與一些醫(yī)生請教過,人在生小孩時需要做什么保健,得到的答復是否定的,沒有醫(yī)生對產婦提出產前后飯中加藥,正常生產不需要使用藥物,除非人工助產或剖腹產時則需要輸液或打針,他們提出更重要的是保養(yǎng),也就是從心理和生活方面更加關心;這樣我們可以想,人難道沒有豬重要嗎?難道除了用藥就不能采取其它的措施了嗎?農村的母豬幾千年來都沒有采取料中加藥的措施,不也一直過來了嗎?
二、料中加藥的不足
有以下幾點,會使料中加藥的效果不確實:
1、加藥的濃度:使用藥物,只有藥物被吸收后,在體內達到一定濃度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而產仔前后,母豬的采食量每天都在變化,特別是豬應激最大的產仔當天不喂料,藥物預防的作用怎能體現出來?真有感染的話,濃度不足時是不會起到好效果的,這是料中加藥的第一個疑問。
2、母豬產后最易感染的部位是產道,而且多是在外部感染,料中加藥,主要是在腸道,即使吸收了,到達產道的量也是很少的,作用也就有限;與其這樣還不如在產后給母豬產道注入抗菌藥物更實在些。
3、適口性:人在產后,家人會選最可口的食物,這是因為產后食欲較差;而豬產前后,本來食欲差,再給豬吃帶有異味的飼料,使豬產后對飼料興趣不大,致使需要增加喂料量時無法及時加上。
三、建議
1、許多管理到位的豬場不需要料中加藥,但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生產效果;加強管理,細心照顧才是養(yǎng)好母豬的根本。
2、注射長效藥物效果優(yōu)于料中加藥,因為注射長效藥物,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可一直保持穩(wěn)定,預防效果更確實。
3、針對性的治療和預防:如人工助產后沖洗子宮,再注入抗菌消炎藥物,可有效地預防產道炎癥;正常生產的母豬則沒有必要,這樣可大大節(jié)省飼養(yǎng)人員的工作量和藥物成本。
<老劉養(yǎng)豬培訓班招收學員>,詳請請登錄:http://m.ffers.com.cn/bbs/viewthread.php?tid=168480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