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EASEACTIVITY AND PROTEIN SOLUBILITY AS INDICATORSFOR SOYBEAN MEAL QUALITY 引 言
大豆蛋白是家禽日糧中最為重要的,也是質(zhì)量最好的植物蛋白飼料,除蛋氨酸略缺乏外,其它各種氨基酸都接近理想平衡。如同其它蛋白質(zhì)飼料一樣,豆粕質(zhì)量受各種營養(yǎng)素含量的影響,如能量、蛋白質(zhì)、纖維素和氨基酸等,例如普通豆粕與去皮豆粕間在以上指標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別(見表1)。去皮豆粕由于纖維素含量低而有較高的能量水平。但是蛋白質(zhì)水平高的豆粕不一定保證低纖維和高能量水平,例如某些未去皮中國豆粕的蛋白質(zhì)含量可高達48%甚至50%,而仍然含有6%至7%的纖維素。因此高蛋白水平豆粕的代謝能水平仍然可能因纖維素含量高而下降,尚未見到這些高蛋白質(zhì)“高纖維素”豆粕的代謝能測定值。但一般可以估計:在去皮豆粕纖維素正常含量3.5%以上時,每增加1%纖維素使每公斤豬飼料的代謝能下降32至42大卡,而每公斤禽飼料則下降將近60大卡。另一方面,豆粕質(zhì)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加工方面問題的影響而使它的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消化率以致于能量受到影響。本文主要討論由加工不足或加熱過度所引起的豆粕質(zhì)量變異以及對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同時介紹目前可行的鑒定豆粕質(zhì)量的方法—尿酶活性(pH變化值)與0.2%氫氧化鉀蛋白溶解度,并加以評估。
眾所周知,豆粕必須經(jīng)過適度熱加工以破壞大豆中所含的數(shù)種抗營養(yǎng)物質(zhì)。其中對畜禽影響最大者為抗胰蛋白酶(Tripsin Inhibitor),有幸的是這些抗營養(yǎng)因子在加熱后都會遭到破壞。適度加熱是豆粕加工的關鍵,因為加熱不足或過度都會降低豆粕的營養(yǎng)價值。
1 原發(fā)表于1999年3月
—
37 —
表1 普通豆粕與去皮豆粕的主要營養(yǎng)指標(NRC,1994) | | | 干物質(zhì)(%)
| | | 禽代謝能(千卡/公斤)
| | | 蛋白質(zhì)(%)
| | | 纖維素(%)
| | | 賴氨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