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蝦塘清塘不徹底或進水時未經過濾、放苗后才發(fā)現塘內有一定量的魚類、龍蝦、大型浮游動物和病菌,嚴重影響蝦苗成活率和生長
預防辦法:抽干池水經較長時間的曝曬,使池底可見一條條裂縫。 根除塘埂的所有雜草,修整好塘壩,清除掉過多的淤泥。 然后在放苗前一個月用150千克/畝的生石灰干塘全池遍灑,再用茶籽餅殺死剩余動物。 然后抽去池底的所有積水。 放苗前10~15天,可以進水,打進池水時一定要用100目篩絹網過濾,然后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對水體進行殺菌。 3天后施放尿素。碳銨或肥水寶等肥料,使水體透明度在25~30厘米, 顏色呈嫩黃綠色或茶褐色,這樣池內富有蝦苗適口的天然餌料。 如果不小心留下魚類,就用茶籽餅全池遍灑,殺死魚類。 數量不多,還是不用藥為好,每天加喂些魚飼料。
二、清塘后立即放苗,塘內pH值太高,毒性未消失,引起部分或全部蝦苗死亡
防治方法:計劃放苗時間必須在清塘后20天,最短時間為半個月,經水質培育后,一定要用pH計或試紙測定過,pH值在7.5~8.8較好, 氨氮含量在0.4毫克/升以下,亞硝基氮在.02毫克/升以下,都均為安全。 如pH值太高,可用換水的辦法或用降堿素來降低,或過一段時間,天氣晴好pH值也會降下來。 三、放苗前水質未培育好,放苗后無餌料可吃,養(yǎng)殖期間水體水質太清或嚴重惡化, 都會嚴重影響其成活率和生長速度。
有的養(yǎng)殖戶對水質培育不夠重視, 放苗前水體透明度很大, 而未使用肥料培育水質, 并產生大量的浮游動物,致使以后施放各種化肥難以使水質肥起來,放苗后缺乏天然餌料,即使投喂豆?jié){等也幾乎被浮游動物吃光,大部分蝦苗幾天吃不到餌料就成僵苗或餓死。 有的在養(yǎng)殖管理期間引起水質變老,透明度在20厘米以下,水色呈藍綠色、墨綠色、黑褐色等惡化水質。 這主要是由于投喂飼料過量,殘餌太多,其滲出物使藍藻、褐藻、裸甲藻等大量繁殖所致,極易引起蝦病的發(fā)生,當氣溫不正常時極易引起水變,并產生有毒物質,使對蝦浮頭缺氧死亡。
防治方法:如發(fā)現清塘后透明度很大,就立即施放化肥,每畝用量3~4千克。 放苗前如發(fā)現塘內有大量的浮游動物,就將池水全部排掉,然后立即打進外河水進行水質培育,使水透明度在25~30厘米。 在養(yǎng)殖期間,水質變老,最好的辦法也是大量換水,直至符合水質要求。 如外河水質也較差,就施用藥物調節(jié)水質,用硫酸銅進行毒殺,用量為0.5克/米3,也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殺滅。 然后使用光合細菌能有效地調節(jié)水質,同時要合理正確投喂餌料,防止殘餌產生。 每天多開增氧機, 每天開機時間10小時以上,使水體始終有充足的溶氧,并能防止水變。
四、淡化池未按要求淡化蝦苗或未淡化到要放養(yǎng)蝦苗的淡水池塘鹽度,放入池塘后主要理化指標。鹽度和溫度相差太大,苗放下后引起死亡
有的養(yǎng)殖戶對購買的蝦苗淡化情況不清楚, 事實上少數育苗場為了提高育苗成活率和縮短淡化周期, 蝦苗淡化速度太快, 特別是5%。以后淡化到0~1%。這個階段淡化時間太短,并且出苗之前未經2天以上的穩(wěn)定,就匆匆運到池塘,放下后因鹽度等環(huán)境因子難以適應而死亡。另外只淡化到3%。左右的蝦苗,放到淡水池塘里,也容易產生應激反應而死亡。還有兩者水溫未控制好,苗運到蝦塘后裝蝦氧氣袋內的水溫與池水溫差超過5OC以上,一下子放入池內,必定使蝦苗難以適應而發(fā)生“感冒”,引起蝦苗不吃食、不蛻殼而死亡。
預防方法:在放苗前幾天到育苗場選中要購買的已淡化到5%。左右的蝦苗, 要求淡化過程每天鹽度降幅為1%。左右,至少已淡化培育10天左右,蝦苗活力好、規(guī)格齊、體色透明、體表斑點少,池內不見死苗,且當時已不再加溫。要求育苗場淡化到1%。以下的鹽度需淡化時間在5天以上, 淡化到與放養(yǎng)池塘鹽度一致時的平均規(guī)格在0.8~1厘米時,再穩(wěn)定2~3天就可以裝運了。在裝運前要進行試養(yǎng),就是取少量將要放養(yǎng)蝦苗的池水,用面盆或其它容器放入50~100尾要放養(yǎng)的蝦苗在室內進行試養(yǎng), 在連續(xù)8~12小時不投飼不增氧的情況下成活率達95%以上,并且活力依然很好, 這就證明了該批蝦苗能適應要放苗的池水,可以如期投放蝦苗。為了使兩者水溫接近,在,月中旬一般是早晨裝苗,下午放苗,5月下旬和6月份以后的氣溫較高季節(jié)一般是晚上裝苗,早晨,點以前放苗,使水溫差不超過2oC慢慢地把蝦苗從袋內倒入池塘的上風口。
五、 放苗時間太早,下塘后水溫驟降,引起蝦苗死亡
有的養(yǎng)殖戶為了使成蝦提前上市, 有個好價格, 就提早放苗。 象江浙沿海一帶在4月底前就有人放苗, 有的甚至在4月20日前不搭建臨時保溫大棚, 就把蝦苗放入池塘內。 放入時水溫在20OC以上, 而過幾天強冷空氣南下, 一下子使水溫下降到15OC以下。 南美白對蝦在水溫18OC以下時, 其攝食、 活動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體質相對較弱, 正在蛻殼或剛蛻殼的蝦苗在水溫達到16OC以下1天以上, 大部分就要死亡。
預防方法: 江浙地區(qū)養(yǎng)殖戶放苗時間確定在5月份以后,最好在5月15日至6月15日放苗, 這樣完全可以避免因水溫太低帶來的風險,如一定要使成蝦提早上市,就必須搭建尼龍保溫大棚,在池塘的一邊挖深池底,面積占池塘的1/10左右,一般大棚面積在0.3~0.5畝,水深在0.7米以上,能放苗20萬尾左右, 這樣能使棚內的水溫高于棚外5OC左右,在4月10日前后放苗都不成問題。但棚內水質一定要控制好,一方面始終培育好水質,另一方面不能使水質惡化。一旦控制不好,就要大量換水,于5月初把仔蝦放入整個池內。
六、 投餌太少或投喂的飼料質量太差,投喂方法不當嚴重影響蝦的畝產量
有的養(yǎng)殖戶未養(yǎng)過南美白對蝦,無養(yǎng)殖技術經驗,在放苗初期難觀察到池水基礎餌料能否滿足蝦苗的需求,只根據其他養(yǎng)殖戶盲目確定開始投餌料時間和數量。 其實有的蝦塘水體很瘦,透明度較大或雖水體看起來較肥,但已老化,無適合作為蝦苗餌料的藻類,這樣長時間未投餌,蝦苗無餌可吃就被餓傷,投餌后也不吃飼料,最后死亡,這是一種情況。另一種是放苗后過一段時間開始投餌,其投喂量未隨對蝦的快速生長而快速增多,并且幼蝦料成微粒狀,未攪水撒投很易被風吹走,撒下后只落在池邊的淺水處,甚至落在岸上, 有相當一部分幼蝦長期處于饑餓狀態(tài)。養(yǎng)殖到中后期,也是因投餌不足一部分蝦吃不到餌料。第三種情況是購買的配合飼料因價低、質差其營養(yǎng)成份搭配不合理, 吃下后難以吸收,使對蝦蛻殼困難,生長緩慢,并引起因池底剩余蛋白質過多而水質惡化。
預防方法:蝦苗放下后,根據水質天然餌料豐富程度決定投餌時間,水色較好, 水體透明度在25~30厘米時, 一星期后開始投喂少量人工餌料,每天投0.25千克/畝,每天投兩次。如水質很清瘦,第二天開始就得潑灑豆?jié){和蛋花, 以后慢慢用幼蝦餌料替代,并且隨著對蝦的生長,餌料也相應增加,一般每一星期增加一次,每次增加0.25~0.5千克/畝。但是正確確定日投餌量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因為影響南美白對蝦每日攝食量的因素十分復雜,只能通過每次投餌前,檢查飼料臺是否有剩餌來確定投餌量。一般陰雨天少喂,晴天時多喂; 水色好時多喂, 水色不好時少喂;對蝦大量蛻殼時少喂,蛻殼后多喂4 吃得完多喂,吃不完就少喂,甚至不喂。
七、蝦病防治不夠重視,盲目投餌,水質未控制好,引發(fā)嚴重蝦病
防治方法:主要預防方法有以下幾點:1.放苗前池底曝曬一個月以上, 然后用藥物強力消毒殺菌,主要有生石灰、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三氯異氰脲酸等;2.對打入的池水進行殺菌消毒;3.購入“SPF”種苗;4. 定期追施生石灰每半個月一次,使pH值保持7.8~8.5;5.投喂符合對蝦生長的標準配合專用飼料; 6.在發(fā)病季節(jié)每半個月一次全池遍灑強力殺菌藥物的同時, 在餌料中添加大蒜素、Vc、VE等中草藥制劑;7.多加新水,多換水,使水體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養(yǎng)殖后期,使用光合細菌類生物制劑來調節(jié)水質,使水體始終保持,活、爽、嫩,的狀況;8.一定要控制好投餌數量,少量多次,一般每天投喂4~5次,使蝦飽胃率在7%0左右,不能產生過多的剩餌; 9.發(fā)現有病蝦、 死蝦要正確診斷病害種類、病因,對癥下藥、勤換水,如養(yǎng)殖后期嚴重發(fā)病,就立即起捕未發(fā)病的對蝦。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