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很多養(yǎng)殖戶詢問為什么豬會咬尾,針對此問題在這里與大家作一探討:
咬尾也稱異食癖,是環(huán)境因素、味覺異常或飼養(yǎng)管理不當、營養(yǎng)物質缺乏及其代謝障礙所致非常復雜的一種惡癖,一旦形成就不易根除。各日齡、各品種豬均可發(fā)生。豬群中—旦發(fā)生,諸豬效法,很快蔓及全群。嚴重時,發(fā)病率可達80%以上。激發(fā)因素消失,往往也將持續(xù)這種惡癖,給養(yǎng)豬生產和經營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豬群發(fā)生咬尾有內因,也有誘因,內因主要是指先天性的遺傳本能。誘因主要是指人為因素對于內因所起的誘發(fā)作用。有人認為咬尾是由于飼養(yǎng)管理不當(如食槽、飲水器具不足,喂料時間不固定,缺水時間太久,均可引發(fā)采食時爭斗)、豬欄狹窄、飼料中硫化物不足而引起;也有人認為是由于飼料中堿和鈣不足、蛋白質和維生素缺乏以及密集的飼養(yǎng)、缺少戶外運動所引起。但有一點是很重要的,就是飼料中缺少鹽,豬只很容易發(fā)生咬尾現象。
食鹽的成分是氯化鈉,是氯和鈉的主要提供者。鈉和氯是動物不可缺少的必需營養(yǎng)元素。鈉主要分布在動物血液和淋巴中,血清的堿基93%由鈉形成。鈉能維持動物體內酸堿平衡,保持細胞和血液間滲透壓的均衡,使體組織可以保持一定數量的水分,同時對心臟肌肉的活動也有調節(jié)作用。如血液中缺乏鈉,則心跳效率減低。氯同鈉一起,大部分存在于動物體的血液及淋巴中,在體內也維持和調節(jié)酸堿平衡,參與胃酸的形成。胃酸就是鹽酸,它能激活某些酶。胃酸的多少直接影響淀粉和蛋白質的消化,甚至危及胃的本身。
食鹽能提高飼料的適口性,刺激唾液的分泌,又是很重要的飼料調味劑。如果機體不能正常獲得氯和鈉,會影響生長、骨骼軟化、全身乏力、疲倦、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嗜睡、異食癖(咬耳、咬尾),導致生產力降低,甚至死亡。但食鹽如果一次給量過多也不行。食鹽一次給量過多或給量超過標準而水又不足,均可引起中毒。其癥狀為極度口渴,口流泡沫粘液,食欲減退,粘膜潮紅,腹痛,下痢,神經麻痹,轉圈,癲癇,嚴重者衰竭死亡。
在做到科學合理的飼養(yǎng)豬只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飼料中鹽的含量,過多或過少都會營養(yǎng)豬的生長。
在這里我想問下,在豬的飼料里,一般加多少鹽才合適呢?有數據支持嗎?因為自己的養(yǎng)殖才場也經常發(fā)生豬咬尾和喝尿的現象,請大家積極討論~!?。≈x謝關注~?。?!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