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樓主 |
發(fā)表于 2009-3-3 15:50:38
|
只看該作者
肌肉生長抑制素又稱GDF-8 , 屬TGF-B 超家族。它是一種分泌型多肽, 它可改變成纖維細胞的表型, 抑制細胞的過度增殖, 誘導軟骨形成分化及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M cpherron 等(1997) 在篩選小鼠骨骼肌cDNA時得到該基因的cDNA , 這個cDNA 只有一個ORF, 編碼376個氨其酸, 因與TGF-β家族成員同源性低, 因此命名為GDF-8。以基因敲除法使GDF-8基因的3’端活性區(qū)缺失, 攜帶該基因的小鼠單塊肌肉是正常小鼠的213倍, 體重也比正常小鼠約重30%。M cpherron 等(1997) 又克隆大鼠、人、豬、牛、綿羊、雞、火雞等動物的cDNA 序列。分析發(fā)現(xiàn),GDF-8 基因3’端在上述除牛和綿羊外的不同物種間保守程度達100%。雙肌牛品種之一的比利時藍牛的雙肌性狀是由于該基因的外顯子3發(fā)生堿基缺失, 造成移碼突變, 成熟蛋白僅C端的7個氨基酸得以翻譯, 整個基因產(chǎn)物為一截斷蛋白而沒有效用,導致肌肉生長不受限制。
目前, 已在比利時藍白花、皮埃蒙特、利木贊、夏洛萊、安格斯、短角、弗里生、海福特、蓋洛威、曼安如、南德溫、圣格魯?shù)?、波蘭黑白花低地牛、金黃阿奎丹等牛中發(fā)現(xiàn)了雙肌基因。雙肌牛的外部特征是臀部、大腿、上臂、胸及起支撐作用的中前端肌肉群異常發(fā)達, 皮下脂肪發(fā)育不良, 皮膚薄。 牛雙肌性狀的識別開始時主要通過外部特征, 如肌肉過度發(fā)育程度、肌間溝是否明顯、尻傾斜度及尾根位置來主觀判斷, Rollins ( 1967,1972) 分別提出了標準外形法和指數(shù)法,V issac 等(1973) 提出了特征積分法, 此外Butterfield 等(1966) 和Shahin 等(1985) 提出脂肪率、肉骨比及瘦肉率等胴體性狀可作為雙肌牛的特征性狀。Basarab 等(1980) 也建議通過細胞脆性可判斷是否是雙肌基因的攜帶者。總之, 這些方法僅能區(qū)分極端個體(雙肌純合和正常個體) , 至于雜合子的區(qū)分主要通過系譜來判定。
在生產(chǎn)中, 主要應用雙肌公牛作終端雜交父本, 而純合雙肌母牛由于其較差的繁殖性能不做種用, 這樣通過人工授精使雙肌公牛與普通母牛交配所產(chǎn)后代, 具備較高的飼料利用率、瘦肉率及理想肉質(zhì)。需注意的是即使雙肌雜合母牛不表現(xiàn)出雙肌性狀, 最好也不要當作繁殖母牛, 以免影響群體的繁殖性能。當然要維持一定數(shù)量的雜合和純合雙肌母牛, 用來繁殖純合雙肌公牛。
目前, 牛群中雙肌基因頻率最高的品種是比利時藍白花和皮埃蒙特牛, 其它品種如利木贊、金黃阿奎丹、夏洛萊等牛的雙肌基因頻率也較高。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已經(jīng)或正在引入雙肌基因, 以改變其本國肉牛的產(chǎn)肉性能。
肌肉抑制蛋白的應用,也不光是制造肌肉發(fā)達的“怪物”??茖W家希望同樣的方法能用在人類身上。目前一些大學和藥劑公司的研究員已著手進行試驗,美國惠氏藥廠已就一種抑制該基因的抗體進行人體實驗。波士頓兒童醫(yī)院基因組研究計劃主任金克爾醫(yī)生表示,有關(guān)研究預料數(shù)年后便能取得成果。他說:“只要把肌肉抑制蛋白降低20%、30%或50%,就能讓肌肉明顯變多,功能也顯著增強?!彼刮哪嵋脖硎荆骸凹∪馕s癥是全球最普遍的遺傳疾病,這種病目前還無藥可醫(yī)。如果我們找到干預肌肉抑制蛋白功能的方式,治療肌肉萎縮癥就會取得突破。”
比利時藍白花牛是分布在比利時中北部的短角型蘭花牛與弗里生?;煅暮笠?,經(jīng)過長期對肉用性能的選擇,繁育而成,是歐洲大陸黑白花牛血緣的一個分支,使這個血統(tǒng)牛中唯一被育成純?nèi)庥玫膶iT品種。 比利時蘭肉牛體大、圓形,肌肉發(fā)達,表現(xiàn)在肩、背、腰和大腿肉塊重褶。頭呈輕型,背部平直,尻部傾斜,皮膚細膩,有白、藍斑點或有少數(shù)黑色斑點。成年母牛平均體重725千克,體高134厘米;公牛體重1200千克,體高148厘米。比利時蘭牛不但體魄健壯而且早熟,易于早期育肥,日增重1.4千克。據(jù)測定:增1千克體重耗濃縮料6.5千克。該牛最高的屠宰率達71%。比利時蘭牛能比其他品種牛多提供肌肉18%~20%,骨少10%,脂肪少30%。
dhcnyu.jpg (18.77 KB, 下載次數(shù): 17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09-3-3 15:50 上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