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超級深黑 于 2009-4-9 00:21 編輯 [/i]
[font=宋體][size=4][color=#000000] 我不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但是細細地看完它之后,我對作者認真踏實的調查風格、關注社會現實的高尚境界深表敬意。[/color][/size][/font]
[color=#000000][size=4][font=宋體] 我曾經是一名記者,曾經有機會比較深入地接觸一定范圍內的社會現實,但正如我在某篇雜文中所寫的那樣——“記者生涯原是夢,黎民生處本無聞”,媒體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某些社會現實問題,或者說是社會自己忽視了自身的某些現實問題。比如——[/font][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font=宋體]后農業(yè)類大學生的就業(yè)。[/font][/size][/color]
[font=宋體][size=4][color=#000000] 而當我想要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調研、發(fā)表一些觀點的時候,我又發(fā)現那么做是多么的酸楚和困難!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調查問題,也絕不是一個社科類研究生有能力駕馭的論文課題。[/color][/size][/font]
[font=宋體][size=4][color=#000000] 從政治的視角看,中國的歷史幾乎是一部農民起義的歷史,這充分地說明了農業(yè)之于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地位。中國的歷朝歷代,無有不是主要依靠發(fā)達的農業(yè)在存在,也無有不是依靠將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墊在社會的最底層作為國家政權的基礎。農民從來是個奉獻的階級,生存是他們唯一現實的追求,他們對人生的道路不但幾乎無可選擇,而且?guī)缀鯚o話可說。如果可以選擇、如果可以說,那幾乎就是“起義”![/color][/size][/font]
[color=#000000][size=4][font=宋體] 在當今人口達到十數億的中國,農業(yè)、農民和農村的情況又如何呢?我可以舉一個切身經歷的事情來說明。超級深黑至今仍生活在農村,至今仍鋤禾耕作(信不信由你)。某年,我在家門前種了幾株南瓜,夏末時收獲頗豐,看來自家吃是吃不完的,便留下幾個,其他都賣給了小販。小販的收購價是每市斤[/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體]毛錢,平均下來,每個南瓜約值[/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體]元。未過多久,我在城里的姐姐來到我家,稱她在超市里買這樣的一段南瓜需花[/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體]元左右,然后指著一個南瓜說這樣的一個南瓜約可切成那樣的[/font][font=Times New Roman]5[/font][font=宋體]段!這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有人完全依賴農民在生存,不付出任何創(chuàng)造層面的勞動;其二,有人有能力消費每段[/font][font=Times New Roman]2[/font][font=宋體]元的南瓜(他們還有能力消費什么可想而知),他們獲得這種消費能力的途徑不是依靠諸如種南瓜這樣的勞作!“他們”很可能包括了收購南瓜的小販?。/font][/size][/color]
[font=宋體][size=4][color=#000000] 這還不是三農問題的全貌。我們稍作觀察就能發(fā)現:中國已經沒有辦法再封建下去,包括農業(yè)在內,必須與世界接軌,必須適應當今的國際環(huán)境。人家的農業(yè)是怎樣的,你硬是不那么樣,要么所有的“人家”被淘汰,要么視死如歸地淘汰自己。再看國內,城鄉(xiāng)的差別越來越大;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隨著工業(yè)化的推進,農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在下降,但絕對數字依舊大得嚇人,與此同時,需要在農民階層之上生存的非農階層的人數也開始大得嚇人!那些人數大得嚇人的非農階層正在“與世界接軌”,追求著“人家”的“非農階層”所享受的安康生活,人數大得更加嚇人的農民則不但繼承、并且坐穩(wěn)了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最底層的地毯……[/color][/size][/font]
[color=#000000][size=4][font=Times New Roman] 80[/font][font=宋體]后的農業(yè)類專業(yè)大學生在走出校門的時候,恰恰遭遇了以上所述的一切。[/font][/size][/color]
[color=#000000][size=4][font=宋體] 社會需要農業(yè)專才,這難道不是契機嗎?至少現在看來,不象是!原帖中廣東省某農業(yè)龍頭企業(yè)的總經理所說的,不幸也發(fā)生在了超級深黑的身邊。超黑現任職于某市級農業(yè)龍頭企業(yè),曾負責招錄了一名西南農大動物營養(yǎng)專業(yè)的碩士,待遇是每月[/font][font=Times New Roman]2500[/font][font=宋體]元,還不如一個銷售員。未過多久,公司即以“花哨,不實用”為由辭退了這位碩士。而公司目前的生產、質量和技術負責人的學歷一個都沒有超過高中的——這發(fā)生在“經濟發(fā)達”的長三角。[/font][/size][/color]
[color=#000000][size=4][font=宋體] 超黑的另一位朋友是南京農大動物營養(yǎng)專業(yè)的碩士,此君的志向算是遠大一些了,他報考了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并且進入了考察名單。遺憾的是,他最終沒能被錄取。他的志向反映出了[/font][font=Times New Roman]80[/font][font=宋體]后農業(yè)專才所普遍存在的就業(yè)心理,那就是趨向于農業(yè)行政管理崗位及農業(yè)專業(yè)技術崗位。其實這不僅是他們的錯誤,也是整個社會的錯誤!事實上大量的農業(yè)專才需要去做種地和養(yǎng)魚這樣的事,只有少量的優(yōu)秀專才適合行政管理和專門的技術崗位。但是,這又回到了前面的社會問題上來,種地和養(yǎng)魚對得起“大學生”的稱呼嗎?種地和養(yǎng)魚能實現人生的價值嗎?即便我種得更好、養(yǎng)得更好,這個社會會給予我應有的回報嗎?而現在正種著地、養(yǎng)著魚的我們的父輩們,不是也種得不錯、養(yǎng)得還行嗎?他們之中有幾個知道南京農業(yè)大學在教些什么呢?我們之中,有幾個真正在種地和養(yǎng)魚、并且日子過得不差于任何法律專業(yè)、財會專業(yè)、信息技術專業(yè)的其他大學生的呢?……[/font][/size][/color]
[font=宋體][size=4][color=#000000] 契機在哪里?[/color][/size][/font]
[color=#000000][font=Times New Roman][size=4][/size][/font][/color]
[color=#000000][size=4][b][font=宋體] 非常感謝[/font][font=Times New Roman]nety[/font][font=宋體]先生的轉載![/font][/b][/size][/color]
[color=#000000][size=4][/size][/color]
[size=4][color=blue][b][font=宋體] 錢沒了,希望班主大人讀完此帖不吝賜錢,越多越好,偶要下載東東??!頓首不止……[/font][/b][/color][/size]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