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19|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什么是問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4-24 10:16: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ont=黑體]什么是問題?
[/font][size=12p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color=black]
[size=3][font=宋體][size=14pt]全面提高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質量的最有效途徑[/size][/font][font=宋體][size=16pt]——[/size][/font][font=宋體][size=14pt]富區(qū)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研究教學模式研究,是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過程中的研究成果。主題研究教學模式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是按照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課程改革理論和《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要求,在一定主體(教師個體或集體)的組織引導下,圍繞某一綜合主題,按照課題研究的基本程序,綜合利用各門學科知識、能力、各種課程資源,使一定的活動主體——學生學習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試圖解決綜合主題的所有問題的過程。主題研究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確定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選擇問題——確定主題——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總結評價——拓展延伸……?!痹凇爸黝}研究教學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中,在創(chuàng)設情境后,學生要根據(jù)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選擇問題、確定主題,所以,問題是這一教學模式的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在教學中至少要完成任務包括:什么是問題?什么是發(fā)現(xiàn)問題?為什么要發(fā)現(xiàn)問題?怎樣發(fā)現(xiàn)問題?那么,什么是問題呢?在實際的教學中,許多教師感到對于平時好象比較熟悉的“問題”,現(xiàn)在要真的對問題下個定義卻又感到十分的困難。甚至說查不到資料,因此,我通過各種途徑開始查找關于什么是問題資料,在這個過程中,確實感到很困難,而且感到查找資料需要方法和能力,還發(fā)現(xiàn)這方面的綜合研究存在一定的空白,很有研究的價值。下面是我在網(wǎng)上和書籍中收集了大量的資料,經(jīng)過初步整理提供給大家,這些資料如何使用,是用我給大家提供的現(xiàn)成的資料,還是能夠為教師教學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這就由教師自己決定了。[/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一、關于問題概念的主要觀點介紹[/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1[/size][/font][font=宋體][size=14pt]、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1)要求回答或解釋的題目。如這次考試一共有五個問題;(2)要研究討論并加以解決的矛盾、疑難。如立場問題、思想問題;(3)關鍵、重要之點。如重要的問題在于學習;(4)事故或意外。如那輛車出問題了。[/size][/font]
[/size][/color][size=14pt][font=Times New Roman]
[size=3][color=black]2[/color][/size][/font][/size][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size][/color][/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百度百科中是這樣認為的:詞語:問題,注音:wèn,tí 英文:question英文釋義:n.問題,疑問,詢問
v.詢問,審問,懷疑 。中文釋義:①要求解答的題目:考卷上有六個問題|我提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②需要研究解決的疑難和矛盾:交通問題|不成問題|沒問題|寫什么是一個問題,怎么寫又是一個問題。③關鍵;重點:問題在于廉政|問題在于資金。④意外事故:出問題|發(fā)生問題。[/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3[/size][/font][font=宋體][size=14pt]、有人這樣認為:“對于問題的簡單定義是目標——反應沖突。我們必須或需要去獲得或擁有什么但我們無法做到。你能想什么東西是你必須或需要但卻無法得到的嗎?它可以是一份兼職工作、一個特別的朋友、更好的生活條件等。你可能必須或想要做好這門課以維持或提高你的平均分數(shù),這個分數(shù)反過來會影響分配給你教的學生情況,并最終影響你獲得一個教師職位的能力。[/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你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我們用了“必須”和“需要”兩個術語?!氨仨殹笔侵改切δ銇碚f是絕對必要的事情,你“必須”呼吸。另一方面,“需要”是指那些你擁有了會很好但對你的幸福并不是最基本的東西,冰激凌就是一種“需要”。分清你追求的目標是“必須”還是“需要”是很重要的,因為我們必須實現(xiàn)“必須”,但沒有“需要”我們也能生存。對超出你能力范圍的或無法得到的“必須”或“需要”的追求都是問題,其差別自己在于種類和程度的不同而已?!盵/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3][color=black]4[/color][/size][/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美國的紐威爾和西蒙對問題所下的定義:“問題是這樣一種情境,個體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馬上知道對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動,就構成問題?!焙喲灾瑔栴}是個體未能直接達到目標所處的情境。[/size][/font]
[/size][/color][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對于“問題”紐威爾和西蒙提出了“問題空間”概念,并把“問題空間”分為三個狀態(tài):[/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1)初始狀態(tài):個體經(jīng)驗、已有的有關條件等。[/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2)目標狀態(tài):期待獲得的結果。[/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3)達標通路:由初始狀態(tài)如何轉化到目標狀態(tài)的過程。[/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14pt]
[size=3][color=black]5[/color][/size][/size][/fon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也有相當多的心理學家認為,一個陳述出來的問題包含三個基本成分:[/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1)給定:一組已知的關于問題條件的描述,即問題的啟始狀態(tài)的表述。[/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2)目標:關于構成問題結論的描述,即目標狀態(tài)的表述。[/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3)障礙:正確的解決方法不是顯而易見的,這就構成了障礙,必須通過思維活動,排除阻力,才能達到目標。
[/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14pt]
[size=3][color=black]6[/color][/size][/size][/fon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我國的心理學專家陳琦則認為,問題一般都包括四個部分:[/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1)目標:在某個情境下要干什么。[/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2)個體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具備哪些有關的知識技能。[/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3)障礙:需要解決的因素。[/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4)方法:可用于解決問題的程序、步驟、策略等。[/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font=宋體][size=14pt]
[/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通俗地說,“問題”好比一個想要過河的人所處的境況,當站在河的這一邊,其目標是河對岸,一時沒能過去時,這條河就成了“問題”。這里的“河”,使得主體和目標之間有了距離或空缺,這種距離就是“問題”,要過河的人所感到的空缺感就是一種“問題空間”。問題的存在最能激發(fā)人的思維或行動的動機。為了“填補這個空缺”主體就要思考:也許能找到現(xiàn)成的橋或船可以利用,也許有自身的體力或技術可以利用,也許可以借助岸邊的某種自然物作為工具等等,總之,問題是當主體確立了目標,但又不能直接達到目標時所處的狀態(tài)。[/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3][color=black]7[/color][/size][/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有人認為:對于“問題”這個概念,采用廣義的解釋。其表現(xiàn)形式可以通過設問以疑問句出現(xiàn),也可以呈現(xiàn)為布置的任務、或是創(chuàng)設或模擬情境中,真實的狀態(tài)下,學生所面臨的困惑、挑戰(zhàn)、機遇、欲達的目標等?!皢栴}”既包括中國教師所熟悉的布置作業(yè)練習題或出考題所提出的封閉性問題,也包括中國教師在教學改革中,讓學生解決如“一題多解”或“一解多問”之類的半開放性問題,更包括某些西方教師所熟悉的全開放性問題。[/size][/font]
[/size][/color][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問題”的功能不同,形式表現(xiàn)也不盡相同,因此呈現(xiàn)出不同的問題類型。[/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從“問題”的目的的分類:[/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14pt]
[/size][/fon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1)以復習為目的的“問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如有的教師把“問題”放在課前的溫故知新上,有的教師則把“問題”放在講完新課布置作業(yè)的鞏固新知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2)以引發(fā)興趣為目的的“問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如有的教師以“問題 ” 為課的導入,引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的教師用”記者采訪“的形式,問題在采訪中呈現(xiàn),使作為記者或被采訪者的學生興趣盎然。[/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3)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為目的的“問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如有的教師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查詢工具書、資料、作讀書筆記等解決問題。[/size][/font]
[/size][/color][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以發(fā)展思維能力為目的的“問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如有的教師要求學生一題多解、一解多問等;有的教師要求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探究答案、猜測結論,預測后果、作出問題解決方案。[/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按照“問題”的開放程度分類,包括:[/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封閉性問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該問題的界定明確,解決問題的條件基本或完全具備,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現(xiàn)成的,或是問題解決的方法雖然是確定的然而需要問題解決者自行探求的,答案或結論只有一個,且通常可以判定其為正確的或錯誤的,答案對教師來說是已知的,而對學生來說是要求解答的。這類問題稱為封閉性的問題。如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就課文中的故事,提出有關“故事中有哪些人物?”“那天早晨發(fā)生了什么事?”學生基本圍繞著老師的指定的信息來源轉。[/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半開放性問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該類問題的界定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是現(xiàn)成的,需要問題解決者自行探求的,且是呈系列的;答案或結論也是系列的。這類問題介于封閉與開放性之間,在教學改革中是較常見的問題類型。如小學語文課《丑小鴨》中教師提出的半開放類問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你覺得這是一只怎么樣的鴨子,從哪里看得出來?[/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你覺得這是一只怎么樣的天鵝,為什么?[/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丑小鴨經(jīng)歷了種種不幸,終于長成一只美麗的天鵝,從中你想到了什么?[/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開放性問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size=3][color=black][/color][/size][align=lef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該類問題是指問題的界定有時不明確,解決問題的條件并不完全是現(xiàn)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開放的,需要問題解決者自行探求的,答案或結論不止一個,有些無法簡單判定其為正確與否的,這類問題稱為開放性的問題。對全開放性問題來說,“問題”可以是問題提出者提出,也可以是問題解決者自己來發(fā)現(xiàn),并自行界定;而且解決問題的方法由問題解決者自主評估與選擇,問題的結論也不是唯一確定的。現(xiàn)實中大量有待解決的問題多半是全開放性的問題。[/size][/color][/size][/font][/align][size=3][color=black][/color][/size]
[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8[/size][/font][font=宋體][size=14pt]、有人認為:問題是不足,問題是矛盾,問題是困惑。[/size][/font]
[/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問題用公式表示:問題=標準-現(xiàn)狀
按照這個公式推理,如果標準高于現(xiàn)狀,結果是正數(shù)。就說明有了問題。如果標準等于現(xiàn)狀,結果是零,就說明沒有問題。如果標準小于現(xiàn)狀,這說明不但沒有了問題,而且可以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3][color=black]9[/color][/size][/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有人認為:問題就是某一事物的現(xiàn)狀和自我期待值的差值。一般來說,差值越大,問題越大!問題其實就是你期望的東西和你體驗的東西之間的差別。[/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10[/size][/font][font=宋體][size=14pt]、1988年國際數(shù)學教育大會上指出,“問題”是對人具有智力挑戰(zhàn)性質的、沒有現(xiàn)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待解問題情境,“問題解決”中的“問題”具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非常規(guī)的問題;另一類是應用問題。對“問題解決”中的“問題”無論怎樣去表述,無論采用哪種角度去界定,有些特征是共同的: [/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1)因人因時的相對性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問題具有明顯的針對性或相對性,對于某人是問題,而對于他人并非一定是問題;對于某人,此刻是非常規(guī)問題,隨著知識與能力的增長,過后可能變成常規(guī)的問題,或者構不成真正的問題。 [/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2)難度適宜的挑戰(zhàn)性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難度值太小(太難)的問題,未體現(xiàn)“可接受性”特征,學生無從探索,構不成真正的問題;難度值太大(過易)的問題,未體現(xiàn)“障礙性”特征,無從引發(fā)學生思考和進一步深入研究,這種常規(guī)性問題不屬于“問題解決”中的“問題”。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3)問題情境的環(huán)繞性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真正的問題要能使“知識邏輯”與“認知邏輯”之間引發(fā)內部矛盾沖突,并且在當前情境狀態(tài)下還沒有完全確定的解決方法或法則,有一種“似曾相識”之感,在此情境環(huán)繞中,能自主引發(fā)更多的學習資源。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11[/size][/font][font=宋體][size=14pt]、外國的學者認為:人們在對問題解決進行研究時,往往會首先碰到一個棘手的問題,那就是什么是問題,或者說,在什么情況下碰到了屬于問題的那種狀態(tài)?[/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一般情況下,人們在遇到某個事件的時候,總是傾向于分析其中已知的是什么,未知的是什么。這實際上是人們在自發(fā)地對所碰到的情景進行表征。研究者認為,對問題的定義與對問題的表征是無法分離開來的。認知心理學認為,人們可以把問題表征為三種狀態(tài),即起始狀態(tài),目標狀態(tài),以及中間狀態(tài)。當起始狀態(tài)和目標狀態(tài)是已知的,但是如何從起始狀態(tài)達到目標狀態(tài)的路徑是未知的時候,就存在了一個問題(problem)。[/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R.M. Gagne[/size][/font][/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認為問題“必須是個體首次遇到的,且無現(xiàn)成的可回憶的經(jīng)驗加以解決的那種情境”。Gagne的這個定義比較好的限定了問題的情景,對我們研究問題解決提供了基礎。但他強調的是問題的個體性,首次性,及非提取性,而不對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目標狀態(tài)做出特殊的規(guī)定。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12[/size][/font][/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學習者提出問題的教學》一文的作者認為:“問題”是一個心理學的術語,它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碰到了新情景、新課題,而自己卻沒有現(xiàn)成的對策,這就構成了問題。
問題可歸為兩類,一類是問答式的問題,它具有陳述性和簡單性。例如,質量m,重力加速度g,與重力G三者關系怎樣?(可陳述G=mg),一類是求解式的問題,它具有程序性和復雜性。例如:人造衛(wèi)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為什么是7.9km/S?(首先要有向心力知識,萬有引力知識,及兩者結合等)。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在現(xiàn)實中有這樣的課堂:教師提出的問題很多,回答得也熱鬧。一堂課下來,課堂內恰沒有學生靜靜思考問題的時間。從問題類型來看,事實性問題太多,理解性問題極少,應用與綜合性的問題幾乎沒有。其實,這樣的教學不是問題性教學。究其原因,我們很多教師沒有搞清什么是問題?[/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以問題而言,以有利于學習者自主學習為原則,對于一個好的問題應具有以下五個特征。
[/size][/font]
[/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1)能和學習者已有的知識、能力發(fā)生沖突后有多種解決途徑;
(2)學習者能據(jù)此導出其他新的問題;
[/size][/font]
[/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3)問題中的各個要素能整合、歸類、表格化;
[/size][/font]
[/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4)能借助于觀察或實驗驗證,能被哲學原理或數(shù)學公式推證得出;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5)能引起學習者共鳴,值得討論。[/size][/font][/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font]
[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提出問題的三個階段:
[/size][/font]
[/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提出問題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size][/font]
[/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分析問題情境;
[/size][/font]
[/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看出問題的實質;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用語言概述問題。[/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3][color=black]13[/color][/size][/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伍爾夫在1987年出版的《發(fā)問的藝術》一書中指出,從價值取向劃分把問題分為四種類型:推理性問題;假設性問題;遷移性問題;和解釋性問題。[/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3][color=black]14[/color][/size][/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格拉格和阿什勒根據(jù)問題答案的特征把問題劃分為四類:記憶性問題;聚合性問題;發(fā)散性問題;評價性問題。[/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3][color=black]15[/color][/size][/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網(wǎng)上“維客”關于問題是這樣認為的:[/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url=http://www.wiki.cn/wiki/%E9%97%AE%E9%A2%98][color=#0000ff]http://www.wiki.cn/wiki/%E9%97%AE%E9%A2%98[/color][/url])[/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問題很難有一個確定的,無異議的定義,但是,一般來說都問題包含有以下三個基本成分:[/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給定 -- 指一組已經(jīng)是明確已知的,關于問題的[/size][/font][/size][/color][url=http://www.wiki.cn/wiki/%E6%9D%A1%E4%BB%B6][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條件[/size][/color][/size][/font][/url][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的描述。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目標 -- 指關于構成問題的[/size][/font][/size][/color][url=http://www.wiki.cn/wiki/%E7%BB%93%E8%AE%BA][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結論[/size][/color][/size][/font][/url][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的明確的描述。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障礙 -- 指問題的正確[/size][/font][/size][/color][url=http://www.wiki.cn/w/index.php?title=%E8%A7%A3%E5%86%B3%E6%96%B9%E6%B3%95&action=edit][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解決方法[/size][/color][/size][/font][/url][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不是顯而易見的,必須通過一定的思維活動,才能找到答案。[/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一般而言,問題是由于某些導致不能達到目的或者實現(xiàn)目標的認識障礙。它是指不期待的現(xiàn)狀沒有被解決或者事態(tài)出現(xiàn)意外。[/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問題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人類活動的不同領域。問題可有如下例子: 在數(shù)學領域,問題是關于數(shù)學描述對象和結構的疑問(Question)。 數(shù)學問題的可以非常的具體(求x2 [/size][/font][size=14pt][font=Times New Roman]−[/font][/size][font=宋體][size=14pt] 1 = 0[/size][/font][font=宋體][size=14pt]的解?) ,也可能非常的一般(general) (為什么這些數(shù)在不同情況(領域)里面出現(xiàn)?請給出假說并證明之。); 在社會領域,問題是指某類困境。如果解決了這個困境,可以產(chǎn)生社會效益,比如使社會更為和諧,提高效率,或者消除、減少社會矛盾;在商業(yè)領域,問題是指現(xiàn)狀和期望的情況的差別。通常,在問題原因不明確情況下,需要進行根本原因分析(Root-Cause-Analyze)和評估行動的合理性。歸結起來,可以發(fā)現(xiàn)不同的定義里面共同的元素: 期望。表明問題屬于認知領域;問題不是獨立存在的,必須要有抱有期望的主體存在,比如人,才會感受或者認識問題;關于問題和期望的關系有較多的爭議,有人認為問題是獨立于問題解決的主體存在的客觀世界的一種表達形式,只不過能夠被主體感知和表達出來而已?,F(xiàn)狀。事態(tài)的目前的狀態(tài),包括主體的情況和問題客體的情況; 期望和現(xiàn)狀之間的差異。這個是問題的核心。包括:主體對上下文的理解和目標狀態(tài)的理解程度的差異,以及客體和目標狀態(tài)的差異以及如果期望和現(xiàn)狀向符合,那么問題就失去存在的基礎; 待解決。因為期望沒有得到滿足,差異的存在。問題解決者需要嘗試查找后面的原因,并提出解釋問題的原因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案,以期解決問題。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問題(Problem)和[/size][/font][/size][/color][url=http://www.wiki.cn/wiki/%E6%8F%90%E9%97%AE][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提問[/size][/color][/size][/font][/url][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Question)[/size][/font][font=宋體][size=14pt]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分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問題是期望和現(xiàn)狀差異,其存在是[/size][/font][/size][/color][url=http://www.wiki.cn/wiki/%E5%AE%A2%E8%A7%82][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客觀[/size][/color][/size][/font][/url][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的,只要有期望和現(xiàn)實的差異,它就存在,不以人的[/size][/color][/size][/font][url=http://www.wiki.cn/wiki/%E4%B8%BB%E8%A7%82][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主觀[/size][/color][/size][/font][/url][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意志為轉移(這個論點是值得討論的);提問是把問題用適合的方式陳述出來,提問是人[/size][/color][/size][/font][url=http://www.wiki.cn/wiki/%E8%A7%A3%E5%86%B3%E9%97%AE%E9%A2%98][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解決問題[/size][/color][/size][/font][/url][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的一個步驟; 問題是提問的基礎;提問是問題被解決問題的主體處理的過程和方法。人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關鍵的活動之一就是不斷更準確的重新定義([/size][/color][/size][/font][url=http://www.wiki.cn/wiki/%E9%87%8D%E6%9E%84][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重構[/size][/color][/size][/font][/url][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問題表達方式,使得主體對問題客體認識偏差不斷得到縮?。ǖ瞧羁赡苁菬o法完全消除的,有認為真理是可以無限趨近但是不可完美獲得的,對問題的定義也是這樣),從而利于[/size][/color][/size][/font][url=http://www.wiki.cn/wiki/%E5%8F%91%E7%8E%B0][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發(fā)現(xiàn)[/size][/color][/size][/font][/url][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合邏輯的[/size][/color][/size][/font][url=http://www.wiki.cn/wiki/%E8%A7%A3%E9%87%8A][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解釋[/size][/color][/size][/font][/url][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方法和問題的解決方法;同樣的問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提問的方法,而提問的形式和解決問題的目的,和提問的主體有密切的相關性;甚至有通過變換問題的提問方式,來促進解決問題的方法。 [/size][/font]
[size=14pt][font=宋體]問題的分類 [/font][/size][/size][/color][color=black][size=3][size=14pt][font=宋體]從問題的領域分類:比如計算機領域的問題和經(jīng)濟學科的問題;此類劃分根據(jù)問題研究者的知識領域進行劃分,但是需要注意可能有些問題被不同的領域覆蓋到,并且同樣的問題被以不同的形式定義出來。通常這類問題的解決會促成學科的交流和融合。相反的是,由于某個交叉領域問題比較豐富,而可能催生新的學科,比如物理化學。
[/font][/size][font=宋體][size=14pt]從問題的解決狀態(tài)分類: 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對于問題解決的主體(群體)而言,期望和現(xiàn)狀的差異沒有得到邏輯優(yōu)雅的解釋,或者合理的解決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可能同樣問題的不同的表達形式在另外的領域已經(jīng)有良好的解,但是由于領域的隔閡造成在其他的學科依然為待解決問題;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就是對于問題解決的主體(群體)而言,期望和現(xiàn)狀的差異已經(jīng)得到邏輯優(yōu)雅的解釋,或者合理的解決方案。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學科認識的發(fā)展,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可能重新變成待解決的問題,或者待解決問題的一個部分,被以新的視角進行考量。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及其解的集合往往被有系統(tǒng)的歸類進入學科的知識體系。按照證偽的知識論的觀點,把解的集合歸類進入知識體系可能會為后繼的科學發(fā)展帶來正負兩個方面的影響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關于問題的屬性:包括偽問題和真問題。[/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問題的核心和根本原因:有問題產(chǎn)生鏈如下:原因A導致B ,而B又導致C;在這個問題鏈條上,A可以被稱為問題C的根本原因(root cause);而在問題的核心是造成期望和現(xiàn)狀差異的關鍵部分,其余部分要么是這個問題的衍生,要么是和差異部分關系不緊密的部分。問題的核心屬于根本原因的集合,但是根本原因可能不止一個,并且其和造成問題的差異關聯(lián)程度也是有相對區(qū)別的。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等價問題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同樣問題(Problem)可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Question),就問題的本性而言,這些的不同的表達是等價的,可稱為等價問題;也可以通過問題等價的特性,變換問題的表達方式,以便于問題解決者處理問題,比如[/size][/font][/size][/color][url=http://www.wiki.cn/wiki/%E8%B4%B9%E9%A9%AC%E5%A4%A7%E5%AE%9A%E7%90%86][font=宋體][size=3][color=black][size=14pt]費馬大定理[/size][/color][/size][/font][/url][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的就是通過不斷的變換問題表達方式處理和解決的。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關于問題的發(fā)現(xiàn)。從感知沒有被滿足的期望開始,到問題被完整定義為止。往往人們感知一個問題,是由于在活動或者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些期望沒有和現(xiàn)狀符合,并開始尋找原因。對于“實踐出真知”的論點而言,可以解析為,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那么實踐是發(fā)現(xiàn)期望和現(xiàn)實差異的前提,期望是導致差異的必要條件,而期望和現(xiàn)實差異是感知問題的直接誘因。 [/size][/font]
[/size][/color][font=宋體][size=14pt]
[size=3][color=black]16[/color][/size][/size][/font][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綜合以上各種關于問題概念的觀點,我認為,[/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1)問題的概念內涵是:問題是相對一定主體的的主觀愿望、目標和實現(xiàn)愿望和目標條件之間的矛盾表現(xiàn)。已知的條件和愿望、目標和現(xiàn)在不能實現(xiàn)愿望和目標之間的矛盾是問題的實質。或者說是主觀和客觀之間的矛盾是問題的實質。[/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2)問題概念的外延,按照問題的大小可以分為:大問題、中問題和小問題;按照問題主體不不同,可以分為:自己的問題、別人的的問題、大家的問題、民族的問題、國家的問題、集體的問題、女人的問題、男人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教師的問題等等;按照問題的難度不同可以分為:最難的問題、比較難的問題、容易的問題、復雜的問題、簡單的問題等;按照問題的真假劃分可以分為:真問題、假問題;按照問題解決前后來劃分可以分為:未解決的問題、正在解決的問題和已經(jīng)解決的問題;按照問題的實質劃分可以分為:主觀問題和客觀問題;按照所處領域劃分可以分為:自然界的問題、人類社會的問題、思維的問題;按照學科的不同問題可以分為:數(shù)學問題、語文問題、外語問題、生物問題、體育問題、音樂問題、美術問題、政治問題、綜合實踐活動問題等等;按照問題的地位不同可以分為:重要問題、次要問題、主要問題、原則問題、非原則問題等。總之,有什么標準、有多少種標準就有多少種問題。[/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3)問題的一般特點是:相對性;永恒性;可知性;條件性;聯(lián)系性;發(fā)展性;表面性;客觀性。[/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二、問題和主題的關系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問題,特別是按照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研究教學模式”教學的教學中的問題,是在特定情境的條件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愿望與教師代表國家的要求之間的矛盾表現(xiàn)。而主題是由問題轉化而來的指要研究的課題。[/size][/font]
[/size][/color][color=black][size=3][font=宋體][size=14pt]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問題和主題的關系,有聯(lián)系也有區(qū)別。聯(lián)系,是指問題是主題的來源,主題是從問題轉化而來的。問題和主題的實質都是在特定情境的條件下,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愿望與教師代表國家的要求之間的矛盾表現(xiàn)。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在,從形式上看,問題一般是疑問句,而主題是陳述句;問題是通過一定形式表現(xiàn)出的疑問,而主題是對疑問的猜想和假說,或者說是對疑問的假設答案;從實質上看,問題往往都是客觀的,而主題則的主觀的。問題是進行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的前提,而主題則是課題研究的課題。如果判斷某種學習是否具有研究性學習的性質,關鍵看是否把問題轉化為主題(課題)。
[/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三、如何使用上面這些資料[/size][/font]
[font=宋體][size=14pt]按照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研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創(chuàng)設情境之后,要學生根據(jù)情境去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什么是問題的概念,這時,教師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查找資料,還是把我上面給您提供的資料原封不動地給學生,這是教師根據(jù)情況自己決定的事情,但是,這卻體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教學理念,是什么教學理念大家都清楚吧。[/size][/font][/size][/color]
[font=宋體][color=#000000][/color][/font]
[url=http://www.cnwinhua.com/right/sgxd/sgxd.htm][color=#800080][font=宋體]贏華牧業(yè)[/font][font=宋體]·曙光行動[/font][/color][/url]
[font=宋體][url=http://www.cnwinhua.com/right/sgxd/sgxd.htm][color=#800080]大型豬場技術研討會巡回演講[/color][/url][/font][font=宋體][/font]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9 收起 理由
小馬哥 + 19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9-4-24 17:00:01 | 只看該作者
樓主應該是位老師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8 17:1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