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48|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可忽略的新問題

[復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4-24 10:17: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可忽略的新問題[size=3][color=black]不可忽略的新問題[/color][/size][size=3][color=black]  新課程改革實施近兩年來,在實驗區(qū),學生、教師以及課堂教學都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但伴隨這些變化,在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些教師反映,面對過于活躍的學生束手無策,在學習方式的改變、在課堂上三維教學目標的處理上都顯得比較困惑。面對這些現(xiàn)象,就新課程推進過程中課堂教學中到底存在著一些什么樣的普遍問題,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問題,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教育部新課程教學專業(yè)支持工作項目組負責人余文森教授談了他的看法。
  談到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qū)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時,余文森教授列舉了幾個最常見的現(xiàn)象。  首先是課堂上經(jīng)常有把“對話”當“問答”的現(xiàn)象?!爸恢?、“對不對”、“是不是”、“怎么樣”、“好不好”等這一類毫無啟發(fā)性的問題充斥課堂,把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理解成了庸俗化的問答,這種課堂上的一問一答,表面上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實際上卻是用提問的方式在“灌”。
  其次是鼓勵與夸獎的濫用。新課程強調(diào)對學生的尊重、賞識,但并不意味著對學生要一味表揚。在實驗區(qū)的一些課堂上,經(jīng)常有一些教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地隨意性表揚,也有的教師對新型師生關系到底是什么樣還沒有理解。余文森認為,正如一味懲罰不可取一樣,一味表揚也是不可取的。對學生而言,過多的夸獎會導致上癮,同時,過多的夸獎也會讓學生習以為常,也可能導致學生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
  第三是把自主變成自流。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性,把時間還給學生。有的教師上課便叫學生自己看書,沒有指導、沒有提示和具體要求,看得如何沒有檢查也沒有反饋,由學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師還提出學習內(nèi)容由學生自己提,如喜歡哪一段就讀哪一段;學習方式由學生自己選,如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學習伙伴由自己挑,想與誰交流就與誰交流等等。余文森認為,這是一種典型的自流式的學習方式,學生表面上獲得了自主的權(quán)利,可實際上并沒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第四是有活動沒體驗。課堂上經(jīng)常有一些為活動而活動的現(xiàn)象,學生在課堂上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室里亂哄哄,這種活動動手與動腦相脫節(jié),目的性差,沒有體驗與反思,應該說是一種無效和無價值的活動。
  第五是合作有形式而無實質(zhì)。一些課堂上教師片面追求小組合作這一學習形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進行認真設計。只要有疑問,無論難易,甚至一些毫無討論價值的問題都要在小組里討論。討論的時間有時也沒有保證,有時學生還沒進入討論狀態(tài),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師的要求下就結(jié)束了。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不是一個引導者,學生處在一個被動式的討論中。對學生而言,如果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組織引導好,往往就會缺乏平等的交流與溝通,結(jié)果往往是優(yōu)秀者的意見和想法代替了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與想法,學習差一些的學生就會變成陪襯,更多的時候他們是聽眾,在小組匯報時他們的意見也往往被忽視。
  第六是探究的泛化。本次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在各科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性學習。在實驗區(qū)的一些課堂上,探究性學習被泛化了,余文森教授列舉了一個案例:在一節(jié)小學語文課上,教師讓學生探究“菜”字,學生說“菜”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面草字頭,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老師說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生說上面是辛苦的“苦”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老師說很好,還有其他方法嗎?學生說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余文森說,像這樣越記越復雜的探究就是沒有意義的。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學科知識都適用于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那種體現(xiàn)事物名稱、概念、事實等方面的陳述性知識就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探究,靠聽講、閱讀、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無需探究的問題卻要去探究導致了探究的淺層化和庸俗化。
  第七是貼標簽式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凸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育是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然而一些教師對到底如何處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顯得有些困惑,不知道該如何有機地體現(xiàn)三者,所以出現(xiàn)了在一些課堂上教師脫離具體內(nèi)容和特定情境,孤立地、人為地、機械地、生硬地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育。實際上,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不是可以直接或獨立教授的,而是只有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融為一體才是有生命力的。
  在新課程課堂上的問題也還有其他的表現(xiàn)形式,就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余文森教授認為,是由兩種傾向造成的:一是形式化,二是絕對化。
  形式化就是重現(xiàn)象不重本質(zhì),重形式不重實質(zhì),教學改革只是形似,還沒有達到神似,這種形式化的課堂上,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受到質(zhì)疑。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fā)展。課堂教學畢竟是一種有目的的、講求效益的活動,教學就是要學生掌握知識、習得技能、發(fā)展智力、形成態(tài)度和相應的品質(zhì),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學生學到什么、得到什么是任何教學都必須要追問和考慮的。而課堂表面的熱鬧和熱烈可能損害教學的內(nèi)在功能,學生不做深入的思考,隨心所欲,胡猜亂想,甚至固執(zhí)己見,失之偏頗,這樣的課堂上展現(xiàn)的是學生虛假的主體性,失卻的是教師價值引導、智慧啟迪、思維點撥的神圣職責,而要解決課堂有效性的問題關鍵在于既要真正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又要努力發(fā)揮好教師引領的作用。
  絕對化是一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在課程改革上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提倡新的、徹底否定舊的。以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yōu)槔黠@地出現(xiàn)了把自主、合作、探究絕對化的傾向,不管學科性質(zhì)、內(nèi)容特點和學生基礎都用這種學習方式。余文森認為,任何改革都要處理好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創(chuàng)新離不開繼承,創(chuàng)新以繼承為基礎,繼承以創(chuàng)新為方向。只有這樣,才能擺正新課程與傳統(tǒng)課程的關系。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習方式變革同樣有創(chuàng)新也有繼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意味著全盤否定接受性學習。接受性學習有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以聽講、記憶、模仿、練習等為特征的接受學習,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導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和技能,它并不必然導致學習過程的枯燥與機械,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應該是最基本、最基礎、最常用的學習方式。[/color][/size]
[size=3][color=#000000][/color][/size]
[url=http://www.cnwinhua.com/right/sgxd/sgxd.htm][color=#800080][font=宋體]贏華牧業(yè)[/font][font=宋體]·曙光行動[/font][/color][/url]
[font=宋體][url=http://www.cnwinhua.com/right/sgxd/sgxd.htm][color=#800080]大型豬場技術研討會巡回演講[/color][/url][/font][font=宋體][/font]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9 收起 理由
小馬哥 + 19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9-5-9 09:00:45 | 只看該作者
現(xiàn)在我們的教學和現(xiàn)實已經(jīng)能夠有點脫軌了,這也是大學生就業(yè)難的一個因數(shù)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8 16:4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