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后由 追夢旅程 于 2009-8-29 17:39 編輯 [/i]
[align=center][b][font=宋體][size=12pt]重讀《找魂》[/size][/font][/b][/align]
[align=center][b][size=12pt][/size][/b][/align]
[size=3][font=宋體] 第一次讀王志綱的大作《找魂》是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7[/font][font=宋體]年,接觸到這本書也是經一位好友的介紹,但因為剛剛創(chuàng)業(yè),對此策劃大師的著作并沒有什么太深刻的理解,只是覺得厚厚的一大本,列舉了很多案例,以后可以有參考的價值,于是粗淺的翻了翻就將之束之高閣了。[/font][/size]
[size=3]
[/size]
[size=3][font=宋體] 重讀《找魂》是在[/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09[/font][font=宋體]年,時隔兩年多,伴隨著自己創(chuàng)業(yè)中的種種體悟和困惑,我再次找到了這本書,并極其認真的將書讀完,其收獲,其啟發(fā)與第一次大有不同。[/font][/size]
[size=3]
[/size]
[font=宋體][size=3] 王志綱的《找魂》通過一個本土策劃機構的十年風雨歷程,向我們揭示了一家智業(yè)公司的成長與成熟,期間的案例,體會,頓悟對一家新策劃公司的幫助不可謂不大。[/size][/font]
[font=宋體][size=3][/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該書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帶給了我很大的震撼:[/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3] 1.[/size][/font][font=宋體][size=3]它有著明晰的定位——為目標客戶找魂,即戰(zhàn)略策劃[/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3] 2.[/size][/font][font=宋體][size=3]它總結提煉出了自己的方法論——這是一家智業(yè)公司必不可少的思想體系[/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3] 3.[/size][/font][font=宋體][size=3]它構建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理論體系——這是其打造商業(yè)思想庫的踐行之路[/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3] 4.[/size][/font][font=宋體][size=3]它用諸多的案例、大量的手記揭示了創(chuàng)業(yè)十年的策劃歷程和商界體悟[/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3] 5.[/size][/font][font=宋體][size=3]它詳實的記錄了一個策劃機構從草莽到成熟,從一人力量到團隊建立的過程[/size][/font]
[font=宋體][size=3][/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其實重讀這本書帶給我的幫助遠遠不止這些,因為這是我第一次重讀一本書,雖然一直喜歡讀書,書架上的書也是越來越多,但從來沒有重復的將哪本書拿出來讀一讀,一直在貪戀新書,老書越來越多的成了擺設,其實有些道理是永恒的,有些商界體悟也是經典的。重讀一本好書,能讓我們更好的學會讀書,因為我們可以帶著批判,帶著思考,帶著融會貫通去讀書。正如王志綱的《找魂》中總結的知識的五個層次,我想這種總結對于我們更好的讀書,更好的學以致用有著深刻的幫助。[/size][/font]
[font=宋體][size=3][/size][/font]
[align=center][font=宋體][size=3]知識的五個層次[/size][/font][/align]
[font=宋體][size=3] 王志綱認為,知識有五個層次,層次的高低決定一個人作為的大小。有的人可能一輩子都在前幾個層次上晃蕩,不可能提高自己,而有的人則可能不斷攀升,最終達到最高層次。[/size][/font]
[font=宋體][size=3][/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第一個層次:信息[/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一個沒有信息的人是封閉的人,是沒有啟蒙和開化的人。是否掌握信息、掌握信息的多寡,是當今社會衡量現(xiàn)代與蒙昧最基本的指標。人要攝取信息并相互交流,但掌握信息并非目的而是為了變成自己的活知識,否則頂多是個“知道分子”,只是將從別處拿來的信息擺進了自己的肚子這個書櫥而已。[/size][/font]
[font=宋體][size=3][/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第二個層次:經驗[/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經驗來自于生活的歷練,是撞了南墻知道回頭。有些人飽讀詩書,但終其一生一無所用。為什么呢?就是因為不善于積累和總結經驗。要想讓知識活起來,就要善于總結經驗,就像毛澤東所說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size][/font]
[font=宋體][size=3][/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第三個層次:智慧[/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智慧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就連傳達室的老大爺、田間種地的農民也都有自己的智慧,生活中的智慧可謂無處不在。對知識階層來說,智慧更是建立在前兩個層次基礎之上的升華,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厚積薄發(fā)、有所創(chuàng)造的關鍵。[/size][/font]
[font=宋體][size=3][/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第四個層次:思想[/size][/font]
[size=3][font=宋體] 就是有獨立見解,不是人云亦云;能夠獨立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有所啟發(fā)。但能夠達到這個水準的人有[/font][font=Times New Roman]1%[/font][font=宋體]就不錯了。[/font][/size]
[size=3]
[/size]
[font=宋體][size=3] 第五個層次:理論[/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這個層次是知識的最高境界,就是由自己的理論體系,自成一派并對社會有指導意義。所謂大師,就是那些能在某些領域建立起自己的哲學和理論的人。[/size][/font]
[font=宋體][size=3][/size][/font]
[font=宋體][size=3] 知識有五個層次,人才也可以相應地劃分為幾個層次:掌握信息的人能夠為人所用,富有經驗的人能夠少走彎路,具有智慧的人能夠搶占先機,獨具思想的人有可能成就一番大業(yè),而那些極少數能夠創(chuàng)建理論的人則可能引導社會。[/size][/font]
[font=宋體][size=3][/size][/font]
[font=Times New Roman][size=3][/size][/font]
[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體]明時策劃[/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體]李彥晴[/font][/size]
[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2009.8.29[/font][/size]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