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68|回復: 17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家都來說說粗蛋白偏差的影響因素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8-31 09:27: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想必論壇里有不少檢測高手,下面集思廣益,希望大家能夠想想導致粗蛋白測定結果偏高和偏低各有哪些原因及如何避免。收集起來,以便今后提高結果的準確度,同時也讓新手們少走彎路。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yisiyi + 1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9-8-31 10:13:41 | 只看該作者
注意水分的偏差,還有反應的是不是充分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tǒng)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09-9-1 09:17:36 | 只看該作者
很長時間沒有自己檢測粗蛋白了。還真需要認真學習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fā)表于 2009-9-1 11:49:28 | 只看該作者
稱樣、消化、蒸餾、吸收、滴定。試劑的新鮮度。等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fā)表于 2009-9-1 15:44:50 | 只看該作者
序號        實驗項目        操作內(nèi)容        注意事項
1        樣品制備        選取有代表性的樣品用四分法縮減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過40目篩,置于密閉樣品袋中,陰涼處保存,備用。       
2        樣品稱量        稱取0.2~0.4g試樣(含氮量5~80mg)準確至0.0002g,無損失地放入凱氏燒瓶中,并記錄對應編號消化管內(nèi)樣品的名稱及質(zhì)量        無損失操作要點:
1.        可將稱量紙一同消化,但要增加一個稱量紙的空白
2.        稱量完之后將稱量紙放回天平,看是否歸零,如不歸零,減去相應的質(zhì)量。
3        消化準備        往消化管中加入6.4g混合催化劑,搖勻,再加入10-12ml濃硫酸。        混合催化劑一定要均勻
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注意操作安全
4        消化        控制消化爐溫度420℃,消化2-3h        1.        消化開始階段可控溫300度左右消化半小時,以防泡沫產(chǎn)生。
2.        消化時一定要加蓋抽汽裝置,以防酸霧溢出。
3.        樣品消化完全時一定是藍色透明液體,如有黑色殘留,說明沒有消化完全。
4.        消化完畢之后,先關閉消化爐,為避免酸霧溢出,待稍冷卻之后再關閉水龍頭。
5.        消化后的液體冷卻時會析出晶體,屬正?,F(xiàn)象。
5        洗滌機器        用約50ml蒸餾水,在不加堿和硼酸、指示劑的情況下蒸餾,洗滌2-3次       
6        空白測定        稱取約0.5g蔗糖,按照消化步驟進行消化,待冷卻后,加入80ml蒸餾水,搖勻,將蒸餾裝置的冷凝管末端浸入裝有25ml硼酸吸收液和2滴混合指示劑的錐形瓶中,打開蒸汽開關,加入一定量的堿液,蒸餾至體積150ml左右,降下錐形瓶,使吸收管末端離開液面,繼續(xù)蒸餾1min后停止蒸餾,用蒸餾水沖洗吸收管末端,洗液沖入錐形瓶。       
7        氨的蒸餾        將消化后的試樣消煮液冷卻,加約80ml蒸餾水,按照空白的蒸餾方式蒸餾。        控制合適加堿量。當加堿后出現(xiàn)黑色繼續(xù)加5-10ml即可
8        滴定        將蒸餾后的吸收液立即用0.1mol/L標準鹽酸滴定,溶液由藍綠色變成灰紅色為終點。       
9        計算         
v2—試樣滴定時所需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1);
v1—空白滴定時所需酸標準溶液的體積(m1);
c—鹽酸標準溶液的濃度(mol/L);
m一試樣的質(zhì)量(g);
F—氮與粗蛋白換算系數(shù)
0.0140—每ml HCl標準溶液相當于N的克數(shù);        
10        測定步驟檢驗        精確稱取0.2g硫酸銨,代替試樣,按測定步驟文字中的各步驟操作,并按公式計算(但不乘系數(shù)6.25)。        測得硫酸銨含氮量應為21.19±0.2%,否則應檢查加堿,蒸餾和滴定各步驟是否正確。
誤差來源        控制方案
樣品        抽樣        取樣要有代表性、真實性
        制備        樣品要有一定數(shù)量
充分混勻,用四分法縮分
粉碎至能全部通過40目
試劑        試劑規(guī)格        按照標準要求選購一定規(guī)格的試劑,控制雜質(zhì)量
        配制方法        區(qū)分精確配制和粗配制,按照GB/T601,GB/T602,GB/T603的要求配制和標定,不能想當然
        保存        按照試劑的保存要求(避光、塑料瓶、陰涼等條件限制)存放
注意試劑的保存期限
稱樣        稱樣量        稱樣量要適宜,一般根據(jù)該樣品的含氮量和所適用的滴定管最大體積估算,保證滴定體積不低于滴定管量程的1/3,不超過其量程
消化        催化劑        混合催化劑的比例不能偏差太大
用量要控制,不宜太多,一般按照要求添加即可
        硫酸用量        一般控制在10-12ml,如蛋白含量高可適當增加用量,用量少可導致 消化不完全
        消化溫度        控溫420攝氏度,溫度太低消化不完全,時間長;溫度太高,硫酸損失太大
        消化時間        消化時間以2h左右為宜,可根據(jù)消化后的液體的顏色判斷其消化程度,消化完全的樣品液體呈透明藍色,如有黑點則消化不完全
        排氣量        當消化溫度升到420以后,應適當控制水流速度不宜太大,否則硫酸損失太大,一般以不溢出酸霧為標準
蒸餾        加堿量        加堿量以控制管內(nèi)液體顏色變黑為標準,太少則反應不完全
        硼酸        冷凝管末端要插入吸收液液面以下保證吸收完全
        蒸汽量        蒸汽量要控制合適,太小容易在開始的時候造成倒吸,量大容易造成吸收液體積太大
滴定        操作        嚴格按照標準滴定操作進行
系統(tǒng)        氣密性        用AR硫酸銨蒸餾,根據(jù)測得的含氮量評估系統(tǒng)氣密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9-1 21:02:23 | 只看該作者
引用自游人學子 發(fā)表于 2009-9-1 15:44的內(nèi)容
序號        實驗項目        操作內(nèi)容        注意事項
1        樣品制備        選取有代表性的樣品用四分法縮減至200g,粉碎后全部通過40目篩,置于密閉樣品袋中,陰涼處保存,備用。        
2        樣品稱量        稱取0.2~0.4g試樣(含氮量5~80mg)準確至0.0002
5樓同事總結很全面,很到位,希望看到此貼的人能夠多學習。謝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fā)表于 2009-9-4 14:43:4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徒兒 于 2009-9-5 18:56 編輯

請教幾個問題:
1.對于麥皮、米糠、魚粉等不粉碎直接稱量是否可行?
2.混合催化劑如何保證均勻?不粉碎直接按比例添加行不?
3.蒸餾時,加堿和加汽的先后是否影響結果?
4.為了保證滴定體積不低于滴定管量程的1/3,不超過其量程,測定高蛋白試樣時,稱量太少是否誤差太大?(常量法)。
5.每做一個蛋白都要洗滌機器嗎?

點評

好細的問題啊,我也想知道答案。這些你可以自己做試驗,比較一下就出來結果了。  發(fā)表于 2009-9-6 21:12
好細的問題啊,我也想知道答案。這些你可以自己做試驗,比較一下就出來結果了。  發(fā)表于 2009-9-6 21:12
好細的問題啊,我也想知道答案。這些你可以自己做試驗,比較一下就出來結果了。  發(fā)表于 2009-9-6 21:12
好細的問題啊,我也想知道答案。這些你可以自己做試驗,比較一下就出來結果了。  發(fā)表于 2009-9-6 21:12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發(fā)表于 2009-9-5 11:18:09 | 只看該作者
為了減少誤差,我們樣品的稱量一般為1-1.5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fā)表于 2009-9-5 13:47:23 | 只看該作者
很系統(tǒng),全面啊,學習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fā)表于 2009-9-5 19:00:13 | 只看該作者
引用自tj4587_78 發(fā)表于 2009-9-5 11:18的內(nèi)容
為了減少誤差,我們樣品的稱量一般為1-1.5克
你們用的是半微量法吧,否則用0.1mol/l的鹽酸標準滴定,應該超過滴定管的量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0-9 02:2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