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至清,國祚超過60年的王朝,有漢、晉、北魏、唐、遼、宋、西夏、金、元、明、清。時代不同,民族各異,這些王朝在建國60周年時,發(fā)生了哪些大事?遇到了什么奇事?是哪個皇帝在執(zhí)政?哪個皇帝死于建國60周年?哪個朝代出現(xiàn)了日食、地震或者瘟疫?哪個朝代記載了連體嬰兒事件?讓筆者和您,一起截取當年的歷史畫面。
漢朝(前202—200) 后二年(前142),建國60周年。
皇帝:景帝劉啟(前157—前141)。
災疫:十月,大旱。衡山國、河東郡、云中郡發(fā)生瘟疫。正月,一日地震三次。
戰(zhàn)事:正月,郅都將軍擊匈奴。三月,匈奴入侵雁門郡。
政令:十月,令駐京列侯回各自的封國,以減少開支。正月,詔令禁止用糧食喂馬,違者沒收馬匹。禁止用馬舂米。號召節(jié)約用糧,以防青黃不接。下令罪犯和奴隸穿粗糙的衣服。四月,詔令不受獻,減太官,省徭賦,欲天下務農(nóng)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五月,倡導廉潔寡欲。(《史記》《漢書》《資治通鑒》)
時局:漢景帝著眼大局,沉著應對內(nèi)憂外患,維護了“文景之治”的平穩(wěn)態(tài)勢。
晉朝(265—420) 太寧三年(325),建國60周年。
皇帝:明帝司馬紹(322—325)。
天象:十一月,日食。
災疫:四月,雨雹。六月,大旱。
戰(zhàn)事:二月,張駿復收河南。五月,李矩、崔宣率眾投降石勒,疆域內(nèi)的司、豫、徐、兗之地,皆歸屬后趙。從此之后,東晉秦淮以北的土地已不復存在。
政令:二月,恢復誅滅三族的刑罰,婦女除外。三月,立司馬衍為皇太子。七月,詔令郊祀天地。閏八月,晉明帝去世,晉成帝即位。(《資治通鑒》《晉書》)
時局:偏安于江南一隅,晉明帝避重就輕,丟城失地,東晉江河日下。
北魏(386—534) 太平真君七年(446),建國60周年。
皇帝:太武帝拓跋燾(423—452)。
戰(zhàn)事:春,鎮(zhèn)壓吳蓋起義。三月,誅李閏叛羌。鎮(zhèn)壓邊冏、梁會起義。六月,征調(diào)定、冀、相三州兵二萬人屯長安南山諸谷,以防越逸。征調(diào)司、幽、定、冀四州十萬人,筑畿上塞圍,起上谷,西至于河,廣袤皆千里。(注:在居庸關(guān)修筑長城)
政令:二月,在長安存問父老。遷金鄉(xiāng)、方與、濟南等地的一萬多戶平民至河北。三月,詔令各州坑沙門,毀佛像。四月,毀鄴城五層佛圖,于泥中得玉璽二,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旁刻曰:“魏所受漢傳國璽”。(《魏書》)
時局:北魏雖然處于強盛時期,但民族矛盾加劇,農(nóng)民起義不斷。
唐朝(618—907) 儀鳳三年(678),建國60周年。
皇帝:高宗李治(649—683)。
災疫:四月,旱。五月,大雨霖。閏十一月,雨木冰。(注:雨水降在樹上隨即結(jié)冰)
戰(zhàn)事:正月,以李敬玄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準備伐吐蕃。遣使募河南、河北猛士,以伐吐蕃。九月,李敬玄、劉審禮等人與吐蕃戰(zhàn)于青海,遭遇敗績。
民情:四月,涇州一婦“生子異體連心”。這是中國連體嬰兒的第二例記載。第一例見于《搜神記》,發(fā)生在漢平帝元始元年,“長安有女子生兒,兩頭、兩頸,面俱相向,四臂,共胸,俱前向,尻上有目,長二寸所”。
政令:四月,大赦,改明年為通乾元年。十月,停劍南、隴右歲貢。十二月,放棄改元“通乾”的計劃。(《新唐書》《資治通鑒》)
時局:唐高宗病情加重,不能理政,太子暗弱,武則天已經(jīng)成為無冕之皇。
遼(907—1125) 應歷十七年(967),建國60周年。
皇帝:穆宗耶律璟(951—969)。
災疫:四月,天旱。
戰(zhàn)事:正月,林牙蕭斡、郎君耶律賢適討烏古還,獻烏古俘。二月,高勛奏宋將城益津關(guān),以偏師擾之。
政令:四月,射柳祈雨。殺鷹人敵魯。五月,殺鹿人札葛。六月,支解雉人壽哥、念古,殺鹿人四十四人。八月,生日,以政事令阿不底病亟,不受賀。九月,獵于黑山、赤山。十月,殺酒人粹你。十一月,殺近侍廷壽。殺豕人阿不札、曷魯、術(shù)里者、涅里括。殺鹿人唐果、直哥、撒剌。十二月,手殺饔人海里,復臠之。(《遼史》)
時局:遼國處于上升階段,但遼穆宗殘暴異常,整日喝酒、殺人,朝政黑暗。
宋朝(960—1279) 天禧四年(1020),建國60周年。
皇帝:真宗趙恒(997—1022)。
天象:七月,太白晝見。
災疫:二月,滑州決河塞?;茨?、江、浙、利州、淄州、秦、隴等地,災情不斷。四月,大風,晝晦。六月,河決滑州。七月,京城大雨,水壞廬舍大半。
戰(zhàn)事:八月,永興軍都巡檢使朱能叛亂。閏十二月,吐蕃唃廝啰邊患,詔陳堯咨等巡撫。
政令:正月,開揚州運河。六月,以寇準為太子太傅、萊國公。八月,寇準貶道州司馬。九月,治朱能叛黨。赦天下。十月,命依唐制,雙日不視事。十一月,宋真宗病重。十二月,皇太子監(jiān)國。
外交:十二月,龜茲、甘州回鶻遣使來貢。(《宋史》)
時局:澶淵之盟后,西部、北部邊境暫時平安無事,宋真宗“造假”結(jié)束。
西夏(1038—1227) 天祐民安八年(1098),建國60周年。
皇帝:崇宗李乾順(1086—1139)。
戰(zhàn)事:六月,宋攻西夏,西夏遣使向遼求援。十月,西夏入寇宋朝平夏城,涇原路郭成大敗之,禽夏統(tǒng)軍嵬名阿埋等,乘勝攻占了天都山,夏主震駭。十一月,西夏再次遣使入遼求援。
政令:崇宗年幼,梁太后專政。(《宋史》《遼史》)
時局:西夏政治腐敗,軍隊衰弱,頻頻與宋朝交鋒,屢戰(zhàn)屢敗。
金朝(1115—1234) 大定二十七年(1175),建國60周年。
皇帝:世宗完顏雍(1161—1189)。
天象:六月,太白晝見。七月,太白晝見,一整天。
災害:六月,水災。十一月,河水泛濫。
政令:二月,詔令事有利害,可竭誠言之。囚犯生病,親屬可以探視。三月,號召節(jié)儉,不得妄費。十二月,詔令禁止女真人改稱漢姓、學南人衣裝,犯者抵罪。
外交:正月,宋、高麗、夏遣使來賀。三月,萬春節(jié),宋、高麗、夏遣使來賀。(《金史》)
時局:金世宗改革,金朝步入全盛時期,史稱“大定仁政”。
元朝(1206—1368) 至元三年(1266),建國60周年。
皇帝:世祖忽必烈(1260—1294)。
宗教:二月,平陽路的僧官以妖言惑眾,伏誅。四月,敕令僧、道,祈福于中都寺觀。詔令以僧機為總統(tǒng),居廣壽寺。
戰(zhàn)事:四月,與宋兵交戰(zhàn),殺獲甚眾。十月,下令造神臂弓千張、矢六萬。
政令:四月,申令瀕海地區(qū),嚴禁私自煮鹽。十一月,嚴禁殺牛馬。詔令禁天文、圖讖等書。詔令宋嘉定等府、沿江一帶城堡,早降。詔令四川行樞密院,派人策反江、漢、庸、蜀等地的宋朝官吏,對階換授,有功者遷,有才者用。
外交:三年春正月乙未朔,高麗國王王禃遣使來賀。八月,遣人出使日本,通問結(jié)好。高麗國王王禃,遣人來賀圣誕節(jié)。十月,高麗使還,以王禃病,賜藥。十二月,賜高麗用至元四年紀年,仍慰諭之。(《元史》)
時局:元朝正處于強盛時期,對外攻打、策反兼用,宋朝瀕臨滅亡。
明朝(1368—1644) 宣德三年(1428),建國60周年。
皇帝:宣宗朱瞻基(1425—1435)。
戰(zhàn)事:九月,兀良哈入寇會州,明宣宗親帥精卒三千擊之。出喜峰口,擊寇于寬河。明宣宗親射其前鋒,大破之。十二月,廣西總兵官山云,征討并擒獲忻城的蠻賊。
政令:四月,敕令凡官民建言章疏,尚書、都御史、給事中會議以聞,勿諱。閏四月,免山西旱災稅糧。命有司振恤。五月,免北京被災夏稅。六月,免陜西被災夏稅。八月,帝自將巡邊。十一月,錦衣指揮鐘法,以擾民求利,被下獄。
外交:是年,占城、暹羅、爪哇、琉球、瓦剌、哈密、安南、曲先、土魯番、亦力把里、撒馬兒罕等國,前來入貢。(《明史》)
時局:明朝正處于“仁宣之治”時期,政治清明,萬國來朝。
清朝(1616—1911) 康熙十五年(1676),建國60周年。
皇帝:圣祖玄燁(1661—1722)。
天象:五月,日有食之。
戰(zhàn)事:二月,吳三桂部攻陷吉安。安親王擊敗吳三桂,收復萍鄉(xiāng)??涤H王率軍進征福建。三月,勒爾錦渡江與吳三桂交戰(zhàn),先勝后敗,退守荊州。四月,鄭經(jīng)占領汀州。馬雄、祖澤清糾集云南賊寇,進犯廣東。五月,撫遠大將軍圖海,在平?jīng)鰮魯⊥踺o臣。六月,王輔臣投降。七月,清軍在秦州,擊敗吳之茂等賊眾。八月,興化守將馬成龍,獻城投降鄭經(jīng)。清軍收復禮縣、江山。九月,清軍先后收復了常山、浦城、建寧、階州。十月,康親王出師延平,賊將耿繼美獻城投降。十一月,??苓M犯福州,被都統(tǒng)喇哈達擊敗。十二月,叛將嚴自明進犯南康,被擊潰逃走。清軍收復山陽、邵武,鄭經(jīng)部將薛進思聞訊后,率眾退往漳州。
政令:正月,以建儲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號。因軍需浩繁,民力唯艱,暫停仁孝皇后陵寢建造工程。是歲,根據(jù)災情,減免了直隸、江南、江西、陜西共三十四州縣的賦稅。
外交:五月,鄂羅斯遣人來貢。七月,康熙賜鄂羅斯使臣鞍馬服物。朝鮮入貢。(《清史稿》)
時局:清朝處在“康乾盛世”初期,叛亂不斷,征討不斷。
以上史實,均選自正史。行文時,筆者在原文基礎上,盡量使用了白話文。有些孤僻字句,也做了相應的解釋。時間倉促,或有遺漏之處,還請大家踴躍添補。(劉秉光)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