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885|回復: 1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么流水養(yǎng)殖的黃顙魚體色無法轉黃?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11-16 08:57:2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不管是池塘流水養(yǎng)殖還是河流養(yǎng)殖的黃顙魚喂了轉色料之后體色都無法轉黃,不知道大家遇到同樣的問題沒有,指點指點,謝謝!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yangshizhu + 1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9-11-17 10:48:15 | 只看該作者
是不是因為黃顙魚在流水中能量消耗大,飼料中添加的脂肪不夠,色素沉積不好呢?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隸屬鯰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黃顙魚屬(Pelteobagrus Bleeker),俗稱嘎魚、黃姑、黃鰭魚等,廣泛分布于我國河川、湖泊、溝渠等水域中。黃顙魚體色艷麗、肉質鮮嫩、營養(yǎng)豐富,是一種優(yōu)質名貴經濟魚類,目前已經成為人工養(yǎng)殖能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的種類之一。黃顙魚在自然水體中,由于攝食了大量富含類胡蘿卜素的藻類和浮游生物,體色較鮮艷,正常情況下體側有黑斑,其余部分為黃色。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出現的主要問題就是體色變化,并由于體色變化而嚴重影響商品的價值。黃顙魚體色變化的原因除水域環(huán)境條件、疾病等影響體色的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飼料物質對其體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飼料物質對魚體體色的影響其實只是反映了飼料物質對魚體整體生理機能的影響。本文結合實際生產中和試驗研究條件下的結果,對黃顙魚體色變化的主要類型及其與飼料物質之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期望對黃顙魚配合飼料的配制、生產和使用提供技術參考。



1、黃顙魚屬的種類特征和體色



黃顙魚屬5個種類,每種魚類的特征分別為黃顙魚(P .fulvidraco)中間黃顙魚(P.intermedius)、長須(叉尾)黃顙魚(P.eupogon)瓦氏(江)黃顙魚(P.vachelli)和光澤黃顙魚(P.nitidus)。不同的種類具有不同的體型和體色,有些種類的色澤較為鮮艷,有些則較



淺。人工養(yǎng)殖的種類主要為黃顙魚、瓦氏黃顙魚,其他種類少量混雜于其中。因此,人工養(yǎng)殖的種類不同,魚體的體型和體色就有很大的差異,在人工養(yǎng)殖的條件下,如果都希望達到黃顙魚(p.fulvldraco)的體型和體色是無法實現的,只能根據不同種類各自的體型和體色達到自然環(huán)境中改種類嗦具備的體型和體色。



2、養(yǎng)殖條件下黃顙魚體色變化及其與飼料的關系



(1)大水面養(yǎng)殖的黃顙魚



大水面養(yǎng)殖主要為湖泊、水庫放羊的黃顙魚,不投喂配合飼料,魚體是在自然環(huán)境中攝食,主要食物包括水生昆蟲及其幼體、小蝦、軟體動物及小魚等。因此,魚體體色為自然體色,如圖2所示,體色較為鮮艷。



(2)缺少黃色素的黃顙魚



經過飼料養(yǎng)殖的黃顙魚黑色體色較為正常,但缺少黃色體色;有
較為明顯的黑色斑塊,但皮膚顏色較淺,沒有黃色體色出現(見圖3)。



魚體色黑色體色主要依賴于皮膚中的黑色素細胞的數量、分布密度,以及黑色素體在黑色素細胞中的分布狀態(tài)。而黃色體色主要依賴于魚體從飼料中吸收的類胡蘿卜素,如葉黃素在皮膚中的沉積狀態(tài),這類色素是脂溶性的,是伴隨著飼料脂肪的吸收、運轉和沉積金系的。因此,當出現如圖3的黃顙魚體色時,表明飼料的營養(yǎng)水平不夠、或飼料中缺少可以被吸收、沉積的類胡蘿卜素,只要做相應的調整即可使黃顙魚的體色恢復正常。



(3)黃色體色的黃顙魚



如圖4,魚體黑斑基本消失,但黃色體色較為明顯,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皮膚中成熟黑色素細胞數量及其分布密度的減少和黃色色素如葉黃素、類胡蘿卜素在皮膚和肌肉中沉積的共同作用的結果。當魚體皮膚中成熟的黑色素細胞數量、分布密度減少后,如果伴隨脂肪吸收、沉積的葉黃素、類胡蘿卜素數量較多時,魚體就會出現黃色體色。



魚類和其他脊椎動物的色素細胞一樣,新的色素細胞不是通過細胞分裂來進行增殖的,而是由神經嵴細胞遷移到皮膚、眼睛等處,分化成前色素細胞,再由前色素細胞分化形成幼小的黑色素細胞、黃色素細胞等色素細胞,幼小的色素細胞再發(fā)育為成熟的色素細胞。以黑色素細胞為例,神經嵴細胞遷移到皮膚和眼睛等處,分化成前黑色素細胞,再由前黑色素細胞分化為成黑色素細胞,成黑色素細胞逐漸生長發(fā)育,成為成熟的黑色素細胞。因此,一個成熟的黑色素細胞的形成要經歷神經嵴細胞遷移、前黑色素細胞的分化、成黑色素細胞的發(fā)育、成黑色素細胞的生長等若干階段,期間要受到多種激素、生理因子的調節(jié)和控制,如果在期間的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生理性錯誤,都將影響到黑色素細胞的遷移、分化和生長發(fā)育,并導致皮膚中成熟的黑色素細胞的數量減少和分布密度降低,進而影響到魚體除了受到養(yǎng)殖環(huán)境、疾病等因素影響外,還要受到飼料因素的影響。



因此,出現這種體色時,應該是飼料物質嚴重影響了成熟的黑色素細胞形成、類胡蘿卜素吸收較多的結果,表明飼料中含有能夠影響魚體正常生理機能的物質存在,如含有較多的氧化油脂、含有三聚氰胺類非蛋白氮、維生素不足等原因。應該檢查飼料配方和飼料原料的質量,采取排除有害飼料物質、保證足量的維生素等技術措施。



(4)體色受到嚴重影響的黃顙魚



如圖5,黃顙魚體色出現嚴重變化,魚體黑色和黃色體色均嚴重不足,魚體表現為白化現象。這是飼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導致魚體生理機能受到嚴重破壞的結果。就目前的情況分析,直接原因是飼料原料中含有三聚氰胺類非蛋白氮,或使用了較高劑量的氧化油脂。



凡是能夠引起魚體生理機能發(fā)生重大變化的飼料物質,將引起魚體整體生理機能的失調,進而也嚴重影響到魚體色素細胞的正常遷移、分化、發(fā)育和成熟過程,并引起的魚體體色變化,這種魚體體色變化與飼料質量、不同飼料企業(yè)的飼料顯示強烈的相關性。只有找到并去除這種引起魚體生理機能重大改變的物質后,魚體生理機能逐漸恢復才能保障魚體體色的恢復和正常體色的維持。這應該是我們解決飼料物質引起的魚體體色變化的基本技術對策。



從飼料物質對魚體生理機能影響的廣泛性和嚴重程度分析,目前階段主要主要是飼料中氧化油脂和飼料原料中摻入了三聚氰胺等非蛋白氮兩類飼料物質,其次是維生素、礦物質,尤其是部分微量元素。



飼料氧化油脂對魚類體色的影響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氧化油脂進入魚體內后,可能繼續(xù)氧化并產生較多的氧自由基、或其他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可以導致類胡蘿卜素分子中的不飽和鍵發(fā)生氧化、斷裂,使類胡蘿卜素色素物質失去色素功能,并導致魚體體色退化。另一方面,飼料氧化油脂對養(yǎng)殖魚體生理機能的影響,可以嚴重影響色素細胞、主要是黑色素細胞不能正常地分化、生長和成熟,在魚體皮膚、鱗片中導致成熟的色素細胞、主要是黑色素細胞密度顯著降低,其結果是導致養(yǎng)殖魚類體色出現白化、或出現黃色體色。至于防治對策,主要還是采取主動預防的對策,對于那些體色容易變化的養(yǎng)殖魚類如黃顙魚、革胡子鯰、武昌魚、青魚等,在飼料配方編制的時候盡量不要使用已經氧化的油質原料如玉米油、米糠油、劣質的磷脂油(磷脂粉)、氧化了的魚油,以及含玉米油較高的玉米DDGS、玉米檸檬酸渣,還有氧化了的米糠等。可以選擇豬油、豆油、菜油、牛油等油脂進入飼料配方。



三聚氰胺對養(yǎng)殖動物的主要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對魚體主要內臟器官造成器質性傷害,出現器質性病態(tài)反應,如肝胰臟、腎臟、脾臟等發(fā)生腫大、出血等現象。由于內臟主要器官組織的傷害,可能導致魚體整體生理機能的傷害,使魚體整體免疫、防御能力出現嚴重的病理反應,生長速度下降,死亡率增高等。②體色發(fā)生變化,目前在多數無鱗魚如斑點叉尾鮰、黃顙魚、胡子鯰,有鱗魚如武昌魚、青魚等,體色出現顯著的“白化”現象,嚴重的肌肉色澤也要發(fā)生變化。③
消化道、鰓、鰭條基部、表皮等發(fā)生嚴重的出血現象。④養(yǎng)殖魚類生產性能受到嚴重影響,如部分企業(yè)出現使用含魚粉飼料養(yǎng)殖的效果還不如不含魚粉飼料的養(yǎng)殖效果,高蛋白、高價格的飼料還不如低蛋白、低價格飼料的養(yǎng)殖效果等難以理解的奇怪現象,這是由于魚粉等高蛋白原料摻假所造成。目前已經發(fā)現摻有三聚氰胺的蛋白質飼料原料種類包括魚粉、肉(骨)粉、玉米蛋白粉、酵母飼料、味精蛋白飼料、玉米DDGS、菜粕、棉粕、菌體蛋白飼料等,至于生化魚粉、蛋白精、生物蛋白精等其實質就是以三聚氰胺為主要原料制成的。飼料企業(yè)如果發(fā)現使用了自己飼料產品出現魚體體色嚴重變化的,首先就一定要檢查所用的飼料原料、尤其是蛋白質原料,主要通過測定17種氨基酸含量,計算17種氨基酸總量必須大于其粗蛋白質量的90%,如果只有80%左右就可以認為其原料摻有三聚氰胺類非蛋白氮。在飼料配方中去除含有三聚氰胺類非蛋白氮飼料原料后,使用膽汁酸類(如桑普可利康)、維C磷酸酯等產品快速解毒后,依賴魚體自生生理健康的恢復,魚體體色便可以在1個月左右恢復。



⑸膨化飼料對黃顙魚體色的影響




使用膨化飼料養(yǎng)殖的黃顙魚群體中,一般會出現10-20%黑色素不正常出現的黃顙魚。因此,綜合分析,因該市飼料膨化加工過程中對飼料物質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影響,并影響到⑵在5個大氣壓左右,一種可能的原因是維生素在膨化加工過程中受到破壞,導致成品飼料中維生素不足,并影響到部分魚體的體色,要求在膨化飼料配制時應該加大維生素預混料的使用量。至于膨化加工對其他飼料物質的影響還有待研究。



3、黃顙魚體色保護與飼料色素對黃顙魚的增色效果



(1)黃顙魚體色保護




黃顙魚與其它魚類一樣,其體色形成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人工養(yǎng)殖條件下,通過其體色的變化可以反映出飼料的品質和安全性??梢赃@樣認為,黃顙魚體色發(fā)生變化,其實質是魚體整體生理機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的結果。因此,在人工配合飼料配方編制、飼料加工和使用過程中,除了常規(guī)的注意飼料營養(yǎng)水平、營養(yǎng)素的完整性外,還要關注飼料安全性的問題;前者主要是影響?zhàn)B殖魚體的正常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而后者將對養(yǎng)殖魚體的舌根能力技能維持、魚體健康產生重大影響。通過飼料營養(yǎng)和安全性,保證養(yǎng)殖魚體的健康。養(yǎng)殖魚體的健康保證了生長速度和正常的生理機能,保護魚體正常的體色和正常的抗病、抗應激能力,這應該是保護魚體正常體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術對策。而目前影響飼料安全性的主要不安全因素來自油脂的氧化、飼料原料摻假物質。杜禹黑色素細胞正常生理機能的保護必須從魚體整體生理機能保護進行,如保障合理的營養(yǎng)素種類和營養(yǎng)水平,排除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在配合飼料中的殘留;保護魚體正常的黃色體色應該保證配合飼料中適宜的優(yōu)質水平、飼料中適宜的色素種類、色素有效含量。



⑵飼料色素對黃顙魚的增色效果




魚體的體色可以通過飼料色素的選擇和利用來加以控制,經過我們的試驗及實際生產中的經驗總結,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葉黃素(如金黃素和金菊黃),對黃顙魚的著色有理想的效果,而蝦青素對黃顙魚的增色效果不理想。



如圖,在飼料中保障5%左右的總脂肪量,并添加100mg/T的葉黃素量,對黃顙魚養(yǎng)殖60天左右體色效果較為理想,非常接近于黃顙魚的自然體色。其中葉黃素主要來源于文萬壽菊中提取的產品和玉米蛋白粉中的玉米葉黃素。如果在配合飼料中保持3%左右的玉米蛋白粉也可以取得較為理想的養(yǎng)殖效果。但是,玉米蛋白粉中經常發(fā)現有摻入三聚氰胺以提高粗蛋白含量的情況,所以在選用玉米蛋白時一定要加強對品質的鑒定和檢查工作。如果玉米蛋白粉的質量難以保障時,寧可不使用玉米蛋白粉而選擇使用葉黃素類色素的添加劑。



在飼料中使用100mg/T蝦青素的養(yǎng)殖結果,對黃顙魚體色的增色效果并不理想再加之蝦青素的市場價格高于葉黃素類產品,因此,在黃顙魚增色時可以不選用蝦青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09-11-17 13:47:25 | 只看該作者
把水停掉或關小試一下,其他池塘的魚變過來沒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fā)表于 2009-11-17 14:07:20 | 只看該作者
關注中
以前還真沒發(fā)現這種現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fā)表于 2009-11-19 11:14:11 | 只看該作者
是普遍現象 還是個別呢
還有要不要轉料試試看 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11-20 10:23:36 | 只看該作者
非流水養(yǎng)殖的客戶都轉黃了,流水養(yǎng)殖的都沒轉色,脂肪肯定是加夠了的,原料質量也可以保證。真是怪現象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fā)表于 2009-11-24 11:46:49 | 只看該作者
溶失?
池塘養(yǎng)殖會好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11-25 11:23:06 | 只看該作者
會不會和流水養(yǎng)殖中浮游生物缺乏有關系呢,黃顙魚在攝食人工飼料的同時還攝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呀,所以水質應該保證一定的肥度,不能太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發(fā)表于 2009-11-26 09:36:41 | 只看該作者
水流動性大,魚各方面的應激比較大,此時色素的添加量是不是應該比在池塘靜水條件下的量大呢?還有,在靜水與流水環(huán)境中,色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也不同,這是不是也會影響塘虱魚的著色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fā)表于 2010-8-18 20:24:5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看看這黃顙的體色,水庫網箱養(yǎng)殖,喂膨化料。魚感覺像被抓過一樣。但是喂同一飼料的其他池塘的黃顙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1 09:1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