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冒 體溫升高到40~42℃,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沉郁,肌肉和關節(jié)疼痛,常臥地不起,呼吸加快,有的陣發(fā)性痙攣性咳嗽,糞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鼻盤少汗或無汗甚至發(fā)生龜裂,病程短,與氣溫變化較大有關。治療可以用解熱鎮(zhèn)痛藥如安乃近1~3克/次;或安痛定1~2克/次;或柴胡注射液2~4毫升/次結合抗生素等治療,2次/日,連用3天。 豬肺疫 俗稱“清水喉”或“鎖喉風”,體溫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廢絕,發(fā)生咳喘,呼吸困難,呈犬坐姿勢,鼻孔流漿液性分泌物,眼結膜有膿性分泌物。頸下咽喉急劇腫大,觸診堅硬有熱痛。治療用青霉素4萬單位/公斤體重、氨基比林50~200毫克/公斤體重進行肌肉注射,每天2次;或用磺胺嘧啶鈉50~100毫克/公斤體重肌注或靜注。 喘氣病 病豬體溫無多大變化,精神、食欲正常。以早晨、夜間、運動、進食后或氣溫驟變時咳嗽最為嚴重,夜間可聽到哮喘聲,呈明顯腹式呼吸。繼發(fā)感染后,病情加重,體溫升高,精神、食欲廢絕,嚴重者甚至發(fā)生死亡。治療可用土霉素、林可霉素、延胡索酸泰妙菌素等,連用5~7天,也可用土霉素2000克/噸料;或支原凈100克/噸料;或15%金霉素按2000克/噸料,拌料,連喂2~3周。 非典型豬瘟 體溫升高,食欲減退或停食,精神沉郁,喜臥或鉆草窩,寒顫。站立行走拱背彎腰,四肢無力,行動遲緩,搖擺不穩(wěn)。眼結膜發(fā)紅,有膿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瀉。耳根、腹部、四肢內側等處有指壓不褪色的紫紅色出血點。公豬包皮積尿,擠壓時流出白色渾濁異臭尿液。主要靠注射豬瘟疫苗預防,治療無特效藥物。 鏈球菌病 由于鏈球菌是條件致病菌,在氣溫變化等應激時易發(fā)生本病。臨床上常分為敗血型、關節(jié)型、腦炎型、淋巴結膿腫型,其中敗血型危害最大,病豬體溫升至41~43℃,減食或停食,結膜潮紅,流鼻涕,部分病豬發(fā)生關節(jié)炎跛行、爬行,不能站立,有的表現(xiàn)共濟失調,空口磨牙等神經(jīng)癥狀,有的頸、背等處皮膚廣泛充血或有出血斑點,病公豬可見包皮內積尿,積壓流出白色混濁惡臭的液體,病豬先便秘后腹瀉或便秘腹瀉交替出現(xiàn),后期出現(xiàn)呼吸困難,常見于1~3天死亡。治療可以選擇青霉素4萬單位/公斤體重,或頭孢噻呋3~5毫克/公斤體重;或磺胺間甲氧嘧啶50~100毫克/公斤體重;或強效阿莫西林10~15毫克/公斤體重;或恩諾沙星2.5~5毫克/公斤體重等對鏈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同時結合使用解熱鎮(zhèn)痛藥。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