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凳
發(fā)表于 2010-4-22 10:17:54
|
只看該作者
是棕櫚仁脫殼榨油后的副產品,形狀、顏色與菜子粕相似,氣味略有巧克力氣味,棕櫚仁粕視其脫殼程度和加工工藝,品質相差很大(以棉粕工藝相似),近期進口的印度尼西亞棕櫚仁粕,經中國農業(yè)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抽樣化驗,其部分營養(yǎng)成分如下: 粗蛋白16.20%,蛋氨酸0.312%,粗脂肪11.13%,賴氨酸0.528%,粗纖維18.90%,蘇氨酸0.526%,水分9.80%,胱氨酸0.228%,粗灰分4.68%,纈氨酸0.84%;鈣0.15%,組氨酸0.264%,磷0.41%,精氨酸2.064%,總能17.15兆焦/千克,色氨酸0.12%,無氮浸出物64.8%,苯丙氨酸0.624%。
進口棕櫚粕營養(yǎng)指標 粗蛋白:大于15.00% 粗纖維:小于18.0% 油:小于7.0% 水分:小于10.0% 棕櫚仁粕的使用情況及優(yōu)缺點比較: 棕櫚仁粕因其粗脂肪肪含量較高,在具體使用中可將其歸為能量飼料,可按1:1比例替代部分玉米或麩皮,也可在替換時與蛋白飼料一并綜合考慮到其中的氨基酸組成,棕櫚仁粕以前主要供應韓國、日本和東歐等玉米主銷區(qū),但隨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棕櫚樹的大規(guī)模擴種,棕櫚仁粕的產量已超出了該地區(qū)的飼用量,出現(xiàn)了剩余,價格也逐步下降。
使用棕櫚仁粕替代部分玉米,最直接的表現(xiàn)是:飼養(yǎng)效果不變,但飼料成本大幅降低,畜產品在同行中的競爭力明顯提高。而其目前比玉米每噸便宜近400元,隨著我國北方地區(qū)及華北地區(qū)的玉米價格漲勢過猛,畜產品價格長期低迷,一些大中型飼料企業(yè)必須千方百計降低成本才能生存,所以,在目前的形勢下,使用棕櫚仁粕替代部分玉米便成了首選產品。
棕櫚仁粕價格低廉,無霉性和副作用,缺點是對單胃動物來說,能量和粗蛋白的利用率較低,同時也沒有詳細的轉化指標可供參考。另外,因其粗纖維含量較高,適口性較差,雛雞和小豬不宜適用。 棕櫚仁粕特別適用于反芻動物如牛、羊、馬、鹿等的飼料,而且也可用于家畜如豬、雞的飼料當中,但要掌握添加比例。建議添加比例(按1:1替代玉米)如下: 蛋雞:3%~7% 肉雞:1%~5% 豬:3%~9% 鴨:3%~7% 反芻動物:15%~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