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鱘魚是動物食性的魚類,在幼魚開食階段可捕食浮游動物,但很快魚苗就發(fā)展成營底棲生活。與這一生活方式相適應,這是的鱘魚口部突出、下位。鱘魚喜歡的食物隨不同種類而變化,主要食物是水蚯蚓、甲殼類、軟體動物以及小型魚類等。由于鱘魚在物種進化上的原始性,其消化系統(tǒng)結構也有獨特的地方,既有軟骨魚類的瓣腸,又有硬骨魚類的幽門盲囊,因此,鱘魚的營養(yǎng)要求也有其獨特的地方。
1.1、蛋白質和氨基酸
鱘魚屬肉食性魚類,對飼料蛋白質的需求較高。根據(jù)不同學者的研究結果,分布于不同地域的幾種鱘魚對飼料蛋白質的需求非常接近,西伯利亞鱘、美洲鱘和史氏鱘達到最大生長速度時對飼料蛋白質含量的最低要求分別是40.5+1.6%,40+2%合39.8%.對鱘魚的氨基酸需求研究還不多。一般來說,魚體的必需氨基酸組成與魚類的必需氨基酸十分相似,因此,魚體的必需氨基酸組成常常被用來估算魚類的必需氨基酸需求,同樣道理,魚卵的必需氨基酸組成也被用來估算幼魚的必需氨基酸需求。即使親緣關系更疏遠的魚類的氨基酸組成都非常接近。
1. 2脂肪
鱘魚獲得最佳生長時所需的飼料脂肪水平還不清楚。通常用作鱘魚幼魚和親魚飼料的鱒飼料的脂肪含量為10%-20%,我國學者的一些研究結果顯示。史氏鱘幼魚在飼料脂肪含量為8-10%時生長最好。鱘魚對脂肪的來源沒有特別的要求。
1. 3碳水化合物
以生長、飼料轉化率和蛋白質利用率為指標,比較西伯利亞鱘在利用生淀粉、糊化淀粉以及擠壓膨化淀粉上的差異,結果顯示,當飼料中的淀粉含量為38%時,西伯利亞鱘對糊化淀粉和擠壓膨化淀粉的利用能力相似,但比對生淀粉的利用能力要好。比較美洲鱘、鮭魚和羅非魚等三種魚類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結果是美洲鱘對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最高,而且美洲鱘對糊精的利用能力比葡萄糖高。
1. 4維生素和礦物質
由于鱘魚的商業(yè)性養(yǎng)殖剛處于起步階段,因此對鱘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微量營養(yǎng)需求的研究十分有限,只對維生素C和膽堿兩種維生素的需求作了研究。通過測定組織中古洛糖酸內脂氧化酶活性以及生長試驗來研究美洲鱘對維生素C的需求,結果表明,美洲鱘的生長和維持組織水平都不需要維生素C。美洲鱘稚魚的膽堿需求量為 0.17-0.32%。由于其它因素會影響到鱘魚對膽堿的需求,所以鱘魚飼料中膽堿的適宜添加水平為0.4-0.6%。鱘魚是一種攝食緩慢的魚類。考慮到投喂的飼料在被鱘魚攝食前,飼料中的一部分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在水中溶失,因此,鱘魚飼料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添加要比實際需求量高些。
2、 鱘魚的飼料及其投喂
2. 1鱘魚的飼料
鱘魚苗開食后即可直接投喂人工配合飼料,但在大規(guī)模生產(chǎn)時成活率往往難以保證。因此,在實際生產(chǎn)中,對剛開口攝食的鱘魚苗多用活餌(浮游動物或切碎的水蚯蚓)投喂。經(jīng)過30天左右的喂養(yǎng),鱘魚苗可長到體長3.8-9.4lcm體重0.5-3.9g的規(guī)格,成活率可達60%以上。但由于活餌來源困難,價格較高,因此鱘魚苗用活餌培育大約30天后,即可馴食人工配合飼料。人們已經(jīng)成功的用配合飼料吧鱘魚養(yǎng)成商品魚上市。
鱘魚的配合飼料可以是硬顆粒飼料。實踐證明,鱘魚更喜歡比較軟的飼料,特別是在從活餌到配合飼料的食性馴化階段。
2.2飼料投喂
飼料投喂的關鍵技術是把攝食活餌的鱘魚苗馴化轉食人工配合飼料。要想馴化轉食獲得理想的結果,必需注意以下幾點:
(1) 掌握適當?shù)鸟Z化時機。如果馴化時間過早,雖然這是稚魚的遺傳可塑性較大,馴化需時較短,但由于稚魚的器官發(fā)育尚未完善,容易造成培苗成活率低,而馴化時間太遲,又會給馴化增加難度,延長馴化時間。實踐證明,用活餌把鱘魚苗培育到體重1克左右開始馴食配合飼料效果較好。
(2) 保持適宜的放養(yǎng)密度。在溶氧和其它水質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較高的放養(yǎng)密度可增加魚苗和飼料接觸的機會,有利于馴化成功。在有一定水交換量、中央排水的圓形魚池中馴化效果較好,魚池的水深控制在20-40厘米,魚苗的放養(yǎng)密度可達400-500尾/平方米。
(3) 保證飼料的質量。鱘魚是一種底棲被動攝食的魚類,嗅覺十分靈敏,對飼料氣味有極強的記憶力。因此,配合飼料除了要滿足鱘魚的營養(yǎng)需求外,添加一些用作開口飼料的活餌作引誘劑,馴食效果更為理想。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