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作為玉米產銷區(qū)的集散地,在市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歷年來玉米南北港口的玉米價格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2010年8月12日,由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信息部、中華糧網主辦的“2010玉米產業(yè)經濟高峰論壇”上,廈門建發(fā)原材料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曉東就當前南北港口玉米貿易形勢進行了分析。
鄭曉東介紹,今年2-6月,廣東港口玉米累計到貨387.7萬噸,同比上年增加92.5萬噸,增幅為31.3%;累計走貨388.9萬噸,同比上年增加75萬噸,增幅為23.9%。7月期初庫存為44.8萬噸。目前港口日均成交量均在2萬噸以下,近日不足1萬噸,市場以中小型飼料企業(yè)以及散戶拿貨為主。
7月以來,北方港口玉米集港量明顯下滑,近兩周以來受價格提升刺激,到貨有所增加;由于近期快車多以發(fā)運產區(qū)大豆、水稻等其他糧食為主,后期玉米集港數量依然偏少。按照目前港上鐵運快車以及集裝箱汽運流通中轉速度分析,7-8月周度玉米到貨量預計約20萬噸,月度到貨80萬噸以上,加上150萬噸進口玉米的到貨量,基本能維持南方港口供應。
進口方面,鄭曉東表示,由于國內質檢程序較為繁瑣、嚴格,對進口轉基因玉米用途要做跟蹤監(jiān)測,進口玉米用作飼料加工尚需時間驗證,目前對市場行情影響有限。目前,中糧進口玉米深圳口岸完稅價格為1850元/噸,前期簽訂預售合同為1920元/噸;后期在規(guī)模進口的形勢下,如用作飼料加工無異議,性價比優(yōu)勢明顯。
從當前的運力情況來看。海運方面,5月以來,國內航船運費一路走低,由5月下旬的最高峰110元/噸(班輪),下降至目前的55-60元/噸,海運成本優(yōu)勢突出。以6月30日補貼采購糧最后運抵期限為節(jié)點,國內航運船期逐步寬松;一方面是北方港口煤炭、建材等運輸清淡,另一方面玉米糧源有限,班輪配艙較難,裝船時間延長;鐵路運輸方面壓力明顯減輕,到10月份以前,鐵路運輸方面將進入淡季,主要是因為糧源有限,有補貼期間已經從產地調運走大部分玉米;再有產地的酒精廠、淀粉廠還需要自行消化一部分玉米,所以運到北方港口的貿易糧數量會有很大程度的縮減。
鄭曉東認為,按照目前情況來看,南北港口好糧(新標二等以上)糧源繼續(xù)減少,隨著國內畜禽養(yǎng)殖效益明顯改善、養(yǎng)殖戶補欄積極,后期飼料玉米需求會相應增長,尤其是飼料廠對好糧的爭奪進入白熱化。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