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小肽營養(yǎng)研究與應用已日益受到重視,對小肽(聚合度2~3)在動物體內的吸收機制、載體特性、生理作用與實際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綜合現階段國內外有關的研究文獻,小肽在動物營養(yǎng)中的主要作用表現為:(1)促進氨基酸吸收。與游離氨基酸相比,小肽可消除游離氨基酸的吸收竟爭;(2)提高蛋白質沉積率,加快蛋白質合成。小肽具有吸收速度快、耗能低、載體不易飽和等特點,加速體組織蛋白合成;(3)提高動物生產性能。酶法制取小肽過程中能產生一些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肽,參與機體生理活動和代謝調節(jié),小肽的參與可節(jié)省生產能耗,不需分解直接滿足需要,且對消化道產生保護作用,協(xié)調各種養(yǎng)分利用,從而提高生產性能;(4)有利于礦物元素在動物體內的吸收,小肽制品中含有具有金屬結合性的小肽,能促進礦物元素的被動轉運及在體內的儲存;(5)促進動物體內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繁殖,提高菌體蛋白的合成、提高抗病力,小肽還能使幼小動物的小腸提早成熟,刺激消化酶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動物營養(yǎng)性康復;(6)小肽制品中的某些肽還具有抗氧化作用,因此可改善動物產品的肉質品質。
目前來源于魚肉蛋白的肽制品在日本、美國、法國已普遍用作幼齡畜禽的代乳品。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一定量的來源于魚肉的肽制品(寡肽與小肽的混合物),可提高氨基酸利用率,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日增重提高7%),提高機體免疫力,腹瀉率降低50%;生長豬試驗表明,顯著提高日增重率,飼料轉化率;雛雞灌注小肽制品,組織蛋白合成率高于游離氨基酸組,賴氨酸吸收速度不受精氨酸影響;蛋雞試驗表明,基礎日糧添加小肽制品后,產蛋率,產蛋量和飼料轉化率顯著提高,蛋殼強度提高,血漿中鐵、鋅濃度顯著高于對照組;以酪蛋白制取的小肽添加到金槍魚幼苗中顯著提高存活率,在海鱸幼苗日糧中添加魚肉肽制品(寡肽與小肽的混合物),能極大減少骨骼畸形,同時生長速度與存活率提高,小腸消化功能的發(fā)育也提前;鰻、蝦幼稚體試驗表明,日糧中添加魚肉肽制品能提高增重20%,促進采食,增加生長速度及體長。
許多研究表明,蛋白質經酶水解后釋放的小肽與游離氨基酸的數量與種類與蛋白質的品質有關。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且平衡的蛋白質易產生數量較多的小肽,而必需氨基酸缺少、不平衡的劣質蛋白則主要產生游離氨基酸與少量大分子肽。a-乳蛋白、雞蛋蛋白、羊肉蛋白分解物、大豆蛋白、小麥谷蛋白、玉米蛋白在動物體內的消化試驗表明,動物蛋白較植物蛋白分解出較大比例的小肽,在植物蛋白中又以豆科蛋白釋放的小肽數量居多;體外試驗(以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為酶源)表明,小肽釋放數量由大到小依次為:酪蛋白、魚粉、蠶蛹、豆粕、豆餅、菜籽餅、玉米蛋白粉,小肽的釋放數量與蛋白質的有效賴氨酸呈正相關。加工與貯存條件影響蛋白質小肽的釋放數量,例如過熱處理的豆粕的小肽釋放量僅為熱處理條件適宜豆粕的63%。此外日糧營養(yǎng)水平也影響小肽的釋放。
作為水產動物與幼齡畜禽動物全價配合飼料的關鍵組分,魚粉不僅僅是提供優(yōu)質蛋白質以及平衡氨基酸,更為重要的是魚粉蛋白能在動物體內分解成被小腸直接吸收小肽與一些具有生理功能的活性肽,但目前普遍使用的魚粉由于加工工藝的局限性,直接含有的小肽數量有限,另一方面由于魚粉在動物胃腸道內停留時間較短(特別是水產動物)以及幼齡動物消化酶分泌尚不充分,因此魚粉蛋白依靠體內內源酶降解產生的小肽量也極少更為重要的是,小肽制品本身富含小肽,因此在飼料整體蛋白水平與氨基酸平衡達到要求的前提下,可以部分替代在動物體內由魚粉蛋白分解產生的小肽,從而顯著減少配方中魚粉用量,提高植物蛋白用量,同時由于小肽制品來源于海洋低值魚含有天然誘食成分,因此克服了通常魚粉替代品所引起的飼料誘食性問題。
2008-09-27 11:57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