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wordman33 于 2010-10-10 22:42 編輯
飼料的氧化
氧化是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過程,所以氧化的重要性、氧化引起的飼料營養(yǎng)的負面效應,常常被人們忽略。脂肪、油脂、脂溶性維生素和其他營養(yǎng)成分中易氧化物質,其氧化問題是技術品控工作者面臨的挑戰(zhàn)性問題。
飼料氧化涉及各種營養(yǎng)性問題和感官質量問題,其中有些仍不能充分準確數(shù)量化。氧化對飼料配方中的營養(yǎng)成分,在某種意義上被視為“殺手”。
飼料的氧化過程具有不可逆特性,這提示我們飼料一旦氧化,其質量損失不可逆轉。只有千方百計采取措施,預防氧化的發(fā)生。當各種原料混合在一起時,氧化反應已立即開始發(fā)生。當飼料放入食槽中,氧化反應呈指數(shù)般上升。
飼料的自氧化是高度復雜的系列化學反應過程。近年來,人們逐漸加大研究力度。飼料氧化與營養(yǎng)的相關性可大致歸納為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 維生素的破壞(尤其脂溶性維生素和葉黃素)
二、 脂肪的氧化與飼料的適口性
三、 蛋白質變性、損失
四、 能量的丟失
五、 有害代謝物的產(chǎn)生
一、 維生素的破壞(自氧化維生素降解)
據(jù)大量科研實驗報道:
表一:每月降解維生素相對比例
名稱 無抗氧化劑(%) 加抗氧化劑(%)
V/礦物質 預混料 15—20 10—12
全價飼料 10 3
飼料中維生素的氧化破壞,一方面來自于金屬離子的直接氧化和催化氧化,另一方面是金屬離子催化脂質過氧化的強氧化破壞,這是因為脂溶性維生素的分子結構具有易氧化的雙鍵部位。
表二:微量元素對VA穩(wěn)定性的影響
VA 30天損失率 45天損失率 月平均損失率
無機鹽 66.51±0.00 89.15±0.04 59.43
氨基酸鰲合物 24.00±0.07 37.27±0.09 35.14
表三:微量元素對VB1穩(wěn)定性的影響(不同載體)
微量元素 載體 30天損失率 45天損失率 月平均損失率
無機鹽 沸石 48.15±0.01 73.82±0.07 49.21
無機鹽 石粉 84.75±0.01 87.81±0.02 58.54
無機鹽 石粉 81.28±0.05 91.26±0.02 60.84
氨基酸鰲合物 石粉 62.67±0.14 78.36±0.08 52.24
由上表可見,氨基酸鰲合物維生素的損失減少。
維生素化學結構的舉例
注: 表示氧經(jīng)部位
實驗證明,氧化了的脂肪對蛋黃中葉黃素的沉積有負面影響。氧化的越多,葉黃素的沉積量越少,導致肉雞皮膚及蛋禽蛋黃著色不佳。
二、 脂肪的氧化與飼料的適口性
新加工而成的新鮮飼料具有良好的適口性,然而實際常常在加工后,投給畜禽之前貯存一段時間。這樣氧化不可避免的發(fā)生,出現(xiàn)不適口的產(chǎn)物。用氣相色譜可檢測到凈揮發(fā)物——醛類,當含有1個ppm時豬即可感覺到,影響采食。
表四:新鮮飼料和貯存飼料適口性喜好度的比較
適口性喜好度(%) TBA(mg/kg) POV(%)
新鮮飼料 92 0.02 0.13
貯存飼料(無抗氧化劑) 8 0.34 2.62
可見,動物適口性喜好度與TBA、POV值的增加相關。TBA和POV值是源于脂肪酸、脂溶性維生素等的氧化。
1、脂肪酸氧化對禽生產(chǎn)性能的影響
據(jù)試驗報道:
a:對蛋雞產(chǎn)蛋率的影響:
表五: 脂肪酸敗對雞產(chǎn)蛋率的影響
飼料 蛋/天/雞
玉米日糧 0.9
玉米日糧+含氧化脂肪 0.18
玉米日糧+含氧化脂肪+VD3
(1000IU) 0.65
未氧化脂肪帶來良好產(chǎn)蛋率、氧化脂肪的引入,明顯使產(chǎn)蛋率下降。加入VD3使產(chǎn)蛋率明顯提高。
b:對肉雞增重的影響:
飼料中脂肪的氧化產(chǎn)物會導致動物減少膽汁的分泌或降低乳糜微粒的形成效率,從而干擾油脂在消化道的吸收,造成動物生產(chǎn)性能下降。用家禽脂肪(新鮮的和氧化后)做對比試驗。飼養(yǎng)49天肉雞生產(chǎn)性能見下表:
表六: 飼用新鮮的和氧化脂肪對比試驗
飼糧中POV(meq/kg) 平均體重(kg) 飼料/增重
0 1.635 2.09
4 1.609 2.11
7 1.532 2.19
由表可見:含氧化脂肪的飼料使肉雞增重明顯下降(P<0.05),添加7 meq/kg氧化脂肪的日糧與對照日糧比,二者飼料轉化率差異達10%。
可見隨著飼料[POV]的增大,飼料轉化率明顯下降。
2、自由基生成與脂質氧化機理:
化學機理:氧化出現(xiàn)在含有雙鍵的分子結構中,如VA等脂溶性維生素和脂肪分子中不飽和脂肪酸自氧化位點——雙鍵容易氧化,特別是飼料營養(yǎng)成分中的必需脂肪酸均為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C18:2)、亞麻油酸(C18:3)、花生四烯酸(C20:4)。其氧化酸敗發(fā)生在這些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鍵相鄰的碳原子上,是自由基連鎖攻擊實際位點。脂肪酸氧化的產(chǎn)物達220種。主要是氫過氧化物等初級產(chǎn)物及其分解出來的次級產(chǎn)物(達46.7%)。因為氫過氧化物不穩(wěn)定,此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分解:即烷氧游離基、羥基游離基,進而生成醛(乙醛、丙二醛等)、酮、醇、酸,即產(chǎn)生不良氣味。
自由基可以簡單定義為:含有不配對電子的原子、化學基團或分子。
反應過程:
A 引發(fā)期(誘導期):自由基的形成。
在光量子、熱、酶、金屬離子作用下,F(xiàn)FA雙鍵的相鄰的甲基碳原子上的氫發(fā)生皸裂(H、游離基)
R-H R•+H•
R-CH=CH-CH2-CH=CHR′ R-CH=CH-C-CH=CHR′+ H•
B 增殖期(延伸期):游離基形成后吸收氧形成過氧化游離基。
R•+O2 R-O-O
R-CH=CH-C-CH=CHR′+O2 R-CH=CH-C-CH=CHR′
過氧化游離基不穩(wěn)定,奪取另一個不飽和的FFA中的與雙鍵相鄰的亞甲基上的一個 H原子 氧化初級產(chǎn)物(即氫過氧化物)。與此同時,被奪走H原子的FFA成為新游離基。
H O O•
R-CH=CH-C—CH=CHR′+ RCH=CH-CH2-CH=CHR′ R-CH=CH-C—CH-CH=CHR′+
R-CH=CH-C-CH-CHR′
新游離基又不斷吸收氧(與氧結合)形成過氧化游離基,此又和一個FFA反應 成 氫過氧化物和新游離基R′,通過R′又可傳遞下去。所以過氧化物不斷增多,新游離基不斷增多,氧化反應連鎖進行,最后大量不飽和脂肪酸氧化,產(chǎn)生大量氫過氧化物,因此叫增殖期。
C 終止期:各種不同游離基相互撞擊而結合致使反應終止。
R• + R-O-O• R-O-O-R
R-O-O• + R-O-O• R-O-O-R + O2
2R0•+ 2R-O-O• 2R-O-O-R + O2
游離基相互結合,吸氧量趨于穩(wěn)定,所以叫終止期。此期在油脂酸敗后發(fā)生。
氫過氧化物是油脂氧化的第一個中間產(chǎn)物,本身無異味。有些油脂在感官上尚未察覺到酸敗變質象征,但已具有很高的過氧化值,說明已經(jīng)“酸敗”。
氫過氧化物極不穩(wěn)定,濃度達到一定程度就開始分解:
O O H O•
R1-CH-R2 R1-CH-R2 + •OH
⑴ 生成醛
?、?生成醇
R1-C-R2 + R3H R1-CH-R2 + R3•
⑶ 生成酮
R1-CH-R2 + R2'• R1-C-R2 + R2'H
3、 脂肪氧化受下列因素影響:
水分:M > 0.1,EE FFA,易氧化。
催化:金屬:Cu2+、Fe2+等促進自由基的形成中,非?;钴S。
光照:光提供了促進EE氧化的能源。超強光更有效,光照氧化比自氧化更迅速。
溫度:所有的化學反應隨著溫度↑,氧化速度↑,但低于室溫的冷卻,也不能防止氧化。因為氧化也可以出現(xiàn)于低溫環(huán)境中。
空氣:EE通過吸收僅為其自身重量的0.016%氧,即 POV 20 meq/kg,所以應該盡可量避免EE暴露于空氣中。
酶:脂肪酶促進EE氧化,F(xiàn)FA H2O2 脂肪氧合酶也可催化胡蘿卜素的氧化。
自氧化的第一產(chǎn)物是無嗅無味的過氧化物(氧化穩(wěn)定性預測非常困難)。據(jù)報道,在恒定條件下,不同來源的油脂和脂肪,以不同的速度進行氧化。其實驗結果如下:
表七:不同來源EE、氧化速度的比較
脂肪類型 POV
0 h 10 h
豬油 8.3 543.0
家禽脂肪 4.1 534.9
牛油 7.6 15.9
牛油/豆油(70/30) 9.0 62.9
因為禽脂中含不飽和脂肪酸高。
三、 蛋白質變性、損失
自由基與蛋白質分子肽鏈上的化學基團結合,改變了其初級結構,自由基作用于肽鏈間的H鍵,使肽鏈松散,改變了其立體結構,即蛋白質變性。蛋白質不再具有酶底結合物的立體構型,酶不能發(fā)揮催化功能,飼料消化利用率下降。
脂肪的過氧化物和自由基破壞脂溶性維生素尤其VA、VE、VD、VK等產(chǎn)生極大破壞性,同時影響維生素B族的吸收,并能破壞細胞膜功能,造成維生素缺乏癥,母畜不孕或流產(chǎn),總體生產(chǎn)性能降低。
由于自由基的存在,蛋白質分子中某些氨基酸殘基(如Met殘基)易發(fā)生交聯(lián)聚合,生成變性高聚物,不能被畜禽所利用。
脂類氧化裂解產(chǎn)物(丙二醛)與蛋白質核酸上的—NH2、—SH發(fā)生交聯(lián)反應,使其結構改變,蛋白質變性,由于結構和功能的一致性,失去原有分子結構,其功能喪失,失去了原有的營養(yǎng)價值。酸敗的油脂影響動物的免疫功能,其酸敗的產(chǎn)物對機體某些細胞(如免疫活性細胞等)有毒害用,酸敗氧化過程的副產(chǎn)生,使免疫球蛋白生成下降,肝和小腸的上皮細胞損傷率提高,至使動物(尤其幼畜)發(fā)生腦軟化癥,小腸、肝臟等器官肥大。
四、 能量的丟失
維生素(尤其水溶性B族維生素)是細胞內(nèi)很多酶的輔酶成分,由于維生素的氧化,使維生素分子上的化學基團改變。破壞了輔酶的傳遞原子、電子、化學基團的結構,導致失去其傳遞功能。致使能量生成的兩個來源:底物磷酸化、氧化磷酸化不能正常進行,造成能量的生成障礙。
五、 有害代謝物的產(chǎn)生
由上所見,畜禽生產(chǎn)性能的下降,不僅僅是營養(yǎng)物質的損失和能量生成障礙,還有氧化過程所產(chǎn)生的有毒代謝物的作用,如不飽和脂肪酸自氧化產(chǎn)物:氧化的固醇、芳香的碳氫化合物和各種羰基化合物(如:丙二醛等)具有毒性,作用于DNA分子中的鳥嘌呤,造成對DNA的損傷。
有試驗證明:
TBA、POV升高,同時監(jiān)測了細胞DNA裂解數(shù)量:當氧化物濃度升高,余留的正常DNA呈線性下降。自氧化脂肪酸中間產(chǎn)物丙二醛與DNA交聯(lián),DNA鏈斷裂。產(chǎn)生突變,誘發(fā)腫瘤,說明自氧化產(chǎn)生的有害代謝物與腫瘤的發(fā)生具有相關性。
綜上所述,飼料氧化對飼料帶來的負面效應,必須引起極大的關注。要從品控、配方、生產(chǎn)、飼喂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控制,才能達到最佳的飼用效果。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