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鋅源及其水平對桃源雞生產性能和鋅表觀存留率的影響研究 高惠林,王前光,田科雄,倪必林,任國冀
摘 要:選用420只桃源雞以研究不同鋅源、鋅水平對桃源雞生產性能和鋅表觀存留率的影響。本試驗采用2因素3水平完全隨機試驗設計,兩種鋅源分別為羥基蛋氨酸鋅、氧化鋅,添加水平分別為:30 mg/kg、60 mg/kg、90 mg/kg;將桃源雞隨機分為7個處理組,每個處理組下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雞,分兩階段飼養(yǎng):3-48日齡、48-93日齡,每個試驗期結束時進行生產性能指標的測定;并在試驗的第45天(48日齡)進行代謝試驗,測定鋅的表觀存留率。研究結果表明:①生產性能:鋅源的添加能提高桃源雞的日增重,且隨鋅源的添加呈上升趨勢(P>0.05);鋅的添加降低桃源雞料肉比,除氧化鋅低添加水平(30 mg/kg)外,試驗前期和試驗全期鋅的添加能顯著降低桃源雞的料肉比(P<0.05),試驗后期差異不顯著(P>0.05)。②鋅表觀存留率:鋅源的添加能顯著影響鋅的表觀存留率(P<0.05);隨著鋅添加量的增多同一鋅源內的鋅表觀存留率呈上升趨勢,但差異不顯著(P>0.05);不同鋅源在同等添加水平下,羥基蛋氨酸鋅組的鋅表觀存留率均高于或約等于氧化鋅組,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關鍵詞:羥基蛋氨酸鋅;氧化鋅;鋅表觀存留率;生產性能;桃源雞
桃源雞為我國著名的肉蛋兼用型地方良種雞種,因原產湖南省桃源縣而得名(曾保莉等,1994),是桃源人民經過長時期精心選育的地方品種,該雞種于1960年在法國巴黎國際博覽會上展出,1965年中國中國科學院、農業(yè)部和農墾部正式確定桃源雞為出口良種家禽,并寫進與德國簽訂的科學合作協(xié)議,1968年輸種越南,深受歡迎,于1982年正式編入我國地方良種志。桃源雞是一個肉質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優(yōu)良地方雞種,李麗立等(1996)初步分析了桃源雞肌肉中的各營養(yǎng)成分,與《食物營養(yǎng)成分表》中的數(shù)值比較,蛋白質含量較高,脂肪含量較低,微量元素和氨基酸齊全;肌肉蛋白質中谷氨酸含量達6%,比其它地方雞種高出2個百分點,符合市場消費趨勢,具有良好的研究、開發(fā)和利用前景。缺點為早期生長速度緩慢、豐羽遲、飼料報酬較低和就巢性強等,還需進一步選育提高;同時目前沒有一整套桃源雞生產的綜合配套技術,如種雞繁育、飼養(yǎng)管理、疫病防治等技術不完善;產業(yè)化程度也不高,基礎設施薄弱,沒有龍頭企業(yè),生產效益較低。本實驗旨在研究鋅源的添加及不同添加水平對桃源雞生產性能及鋅表觀存留率的影響,為鋅源在桃源雞的生產實踐中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氧化鋅、羥基蛋氨酸鋅,由長沙某公司提供。
1.2 實驗動物
從桃源縣良種場選用健壯的1日齡純種桃源雞420只,隨機分為7個處理組,每組60只,分3個重復,經方差分析各處理間始重差異不顯著(P>0.05)。
1.3 實驗動物分組設計
根據(jù)桃源雞的生產特點,本研究將桃源雞飼養(yǎng)階段分為前、后兩階段(3-48日齡、48-93日齡)。試驗設計2種鋅源、3水平按三因素完全隨機分組法分組,兩種鋅源分別為氧化鋅、羥基蛋氨酸鋅,根據(jù)氧化鋅和羥基蛋氨酸鋅的最適添加量在基礎日糧中分別添加30 mg/kg、60 mg/kg、90 mg/kg。每個處理組下設3個重復,每個重復20只雞,分別飼喂以下7種日糧,具體鋅源添加量及分組方案見表1。
表1 試驗設計
Table 1 Trial design | 鋅水平(Se levels) | | | | | 氧化鋅 | 基礎日糧(A) | 基礎日糧+氧化鋅(30mg/kg) (B) | 基礎日糧+氧化鋅(60mg/kg) (C) | 基礎日糧+氧化鋅(90mg/kg) (D) | 羥基蛋氨酸鋅 | 基礎日糧+羥基蛋氨酸鋅(30mg/kg) (E) | 基礎日糧+羥基蛋氨酸鋅(60mg/kg) (F) | 基礎日糧+羥基蛋氨酸鋅(90mg/kg) (G) |
1.4 基礎日糧配方
基礎日糧營養(yǎng)水平設計參照我國NY/T33-2004肉用雞營養(yǎng)需要中黃羽肉雞仔雞營養(yǎng)需要配制,滿足桃源雞的營養(yǎng)需要?;A日糧主要由玉米、豆粕、魚粉等組成,各組營養(yǎng)水平一致;試驗所用預混料是專為本次試驗配制的1%預混料。試驗日糧配方及營養(yǎng)成分見表2。
表2 試驗日糧組成和營養(yǎng)成分(%DM)
Table 2 Ingredient and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diets(%DM)飼糧配方 | 含
量(%) | | 前期 | 后期 | 玉米 | 58.87 | 60.20 | 麥麩 | 0.00 | 5.00 | 豆粕 | 30.93 | 26.5 | 魚粉 | 4.00 | 2.50 | 油 | 2.00 | 1.50 | 石粉 | 1.39 | 1.53 | 磷酸氫鈣 | 1.31 | 1.27 | 食鹽 | 0.30 | 0.30 | 蛋氨酸 | 0.2 | 0.2 | 預混料a | 1.00 | 1.00 | | 營養(yǎng)成分b(%) | 代謝能ME(MJ﹒kg-1) | 13.4 | 13.8 | 粗蛋白質 | 21.0 | 18.8 | 鈣 | 1.31 | 1.29 | 磷 | 1.03 | 0.94 |
a. 設計每千克全價飼料中提供的微量礦物質含量:銅 12.5 mg;鐵 100mg;錳 80 mg;碘 0.37 mg。每千克全價飼料中所提供的維生素含量:前期:維生素A 8000 IU;維生素D3 2000 IU;維生素E 40 IU;維生素B1, 4.5 mg;維生素B2 9 mg;維生素B5 9 mg;維生素B12 0.04 mg;煙酸85 mg;泛酸27 mg;生物素0.4 mg;葉酸1.2 mg;后期:維生素A 6000 IU;維生素D3 2000 IU;維生素E 30 IU;維生素B1 3.6 mg;維生素B2 7.2 mg;維生素B6 7 mg;維生素B12 0.03 mg;煙酸68 mg;泛酸20 mg;生物素0.3 mg;葉酸1 mg。b. 實測值。
*預混料為全價料提供NRC(1998)所規(guī)定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需要量。
1.5 飼養(yǎng)管理
飼養(yǎng)試驗從2007年5月至8月,分前、后兩階段(3-48日齡、48-93日齡)。預飼期為3天,隨后進入正式試驗。對每個重復進行稱重,計算初始體重,給予正常育雛所需的溫度、濕度和光照,自由采食和飲水,雞舍執(zhí)行常規(guī)的免疫和消毒程序。
試驗期間試驗雞自由飲水,日常管理與衛(wèi)生防疫按常規(guī)進行;在每個階段結束的次日早晨進行空腹稱重,上一階段末重作為下一階段的始重。
1.6 生產性能指標測定
試驗開始和每個飼養(yǎng)階段結束時,早上空腹稱每個重復試驗仔雞的初生重、試驗第1天(3日齡)、試驗第45天(48日齡)、試驗第90天(93日齡)活重,計算每只肉仔雞的平均日增重。準確記錄各階段的各重復的飼料耗用量,并求各階段的總耗料量和每日平均耗料量;以組為單位,根據(jù)肉仔雞的采食量和增重計算料重比。
1.7 鋅表觀存留率的測定
在試驗的第45天(48日齡)時做代謝試驗,每個處理3個重復,每個重復3只雞,排空期12小時,每天加料加水各2次(9、21時),精確記錄每只雞每日的采食量。
試驗分預試期和正試期,預試期5天,正試期4天。正試前12小時停食不停水,正試期開始后在雞籠下面安放鋪有清潔塑料布的瓷盤,以便收集排泄物,隨即喂料喂水。正試期內每12小時收集一次排泄物,將所收集的排泄物存放于冰柜冷凍保存,待收集完后混合,置于65-70℃的烘箱烘干,回潮24小時,以四分法取樣、粉碎,置于磨口瓶保存待測鋅的存留率,鋅的濃度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法測定,檢測儀器為AA320N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1.8 統(tǒng)計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用Excel軟件進行初步處理后,再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用Duncan多重比較進行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桃源雞生產性能的影響結果
2.1 不同鋅源、不同鋅水平對桃源雞日采食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實驗前期及實驗全期各處理組間實驗動物日采食量都很接近,統(tǒng)計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實驗后期,不同鋅源的添加時實驗動物采食量與基礎日糧間差異不顯著(P>0.05),當羥基蛋氨酸鋅的添加水平為30mg/kg(處理組E)、60 mg/kg(處理組F)時,實驗動物的平均日采食量要明顯高于同等添加水平的氧化鋅組(P<0.05,分別為65.25vs54.24、67.32 vs54.51)。
2.2 不同鋅源、不同鋅水平對桃源雞日增重的影響
不同鋅源、鋅水平對桃源雞日增重的影響結果見表3。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實驗前期、后期以及實驗全期,各處理組間桃源雞的平均日增重差異不顯著(P>0.05);在實驗各個階段,氧化鋅和羥基蛋氨酸鋅的添加均能提高桃源雞的平均日增重(P>0.05),在同等添加水平下,羥基蛋氨酸鋅組的平均日增重要高于氧化鋅組(P>0.05)。
2.3 不同鋅源、不同鋅水平對桃源雞飼料轉化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在實驗各階段,各實驗組料肉比均低于基礎日糧組。實驗前期,除實驗B組外,其它各實驗組的料肉比顯著低于基礎日糧組(P<0.05),并隨著鋅源添加水平的升高有下降趨勢,同等添加水平下,羥基蛋氨酸鋅組的料肉比均低于氧化鋅組;實驗后期,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各實驗組與基礎日糧組間料肉比差異不顯著(P>0.05);實驗全期,除實驗B組外,各實驗組的料肉比均顯著低于基礎日糧組(P<0.05),各實驗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同等添加水平下,實驗前期羥基蛋氨酸鋅組的料肉比均低于氧化鋅組(P>0.05),實驗后期及全期變化趨勢不明顯。
表3 不同處理組對桃源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ce treatments on performance for Tao-yuan Chicks處
理 | 前
期 | 后
期 | 全
期 | 日增重(g) | 日采食量(g) | 料肉比 | 日增重(g) | 日采食量(g) | 料肉比 | 日增重(g) | 日采食量(g) | 料肉比 | A | 9.30±0.83 | 21.75±1.49 | 2.35±0.19a | 17.52±3.46 | 57.87±5.44ab | 3.32±0.27 | 13.33±1.32 | 38.24±2.94 | 2.87±0.13a | B | 9.43±0.34 | 22.00±1.65 | 2.33±0.21a | 17.61±1.77 | 54.24±2.30b | 3.08±0.18 | 13.28±0.91 | 36.27±1.70 | 2.73±0.06ab | C | 9.42±0.36 | 19.57±0.21 | 2.08±0.09b | 18.11±2.90 | 54.51±3.77b | 3.01±0.26 | 13.51±1.18 | 34.80±1.96 | 2.58±0.11b | D | 9.74±0.35 | 19.94±0.09 | 2.05±0.08b | 17.37±0.87 | 55.92±5.74ab | 3.16±0.21 | 13.35±0.56 | 34.90±3.02 | 2.64±0.12b | E | 9.55±0.39 | 19.67±1.79 | 2.06±0.19b | 21.36±5.30 | 65.25±9.27a | 3.13±0.22 | 15.03±2.55 | 40.20±5.47 | 2.68±0.08b | F | 9.76±0.98 | 19.17±2.50 | 1.96±0.07b | 21.12±0.82 | 67.32±3.22a | 3.20±0.19 | 15.11±0.95 | 39.51±3.06 | 2.63±0.05b | G | 10.08±1.03 | 19.67±1.52 | 1.96±0.08b | 18.45±1.40 | 57.41±0.97ab | 3.10±0.16 | 13.86±0.42 | 36.08±0.90 | 2.61±0.14b |
注:處理間數(shù)據(jù)肩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不同大寫字母表示者差異極顯著(P<0.01);處理間數(shù)據(jù)無肩注或同行數(shù)據(jù)肩注字母相同者表示差異不顯著(P>0.05)。
Note:Different lowcase letter within treatments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apital letter mean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No superscripts or same superscripts within treatments mean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2.2不同處理對桃源雞鋅表觀存留率的影響結果
由表4可知,與基礎日糧相比,氧化鋅與羥基蛋氨酸鋅的添加能顯著影響鋅的表觀存留率(P<0.05);隨著鋅的添加量的增多同一鋅源內的鋅存留率呈上升趨勢,但差異不顯著(P>0.05);不同鋅源在同等添加水平下,羥基蛋氨酸鋅組的鋅表觀存留率均高于或約等于(F組vs C組)氧化鋅組,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
表4 不同處理組桃源雞硒的表觀存留率(n=9)
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elenium apparent deposition in Tao-yuan Chicks處
理 | A | B | C | D | E | F | G | 鋅表觀存留率 | -9.36±10.17c | 15.62±6.58b | 17.03±7.08ab | 20.47±9.05ab | 16.06±3.86ab | 16.88±3.89ab | 23.10±4.70a |
3 討論
3.1不同鋅源、鋅水平對桃源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鋅是維持畜禽健康和良好營養(yǎng)狀況的重要元素(倪可德,1996),鋅是動物所必需的營養(yǎng)元素,是體內多種酶的成分及輔助成分,鋅的添加能夠提高動物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經濟效益。鄧灶福(2006)研究表明,蛋氨酸螯合鋅能顯著促進肉仔雞生長,降低飼料消耗,提高了經濟效益;孫淑霞等(2006)報道,在日糧中添加蛋氨酸螯合鋅可顯著提高綠頭野鴨增重,減少料肉比;王飛等(2007)報道,小豬日糧中添加高劑量的氧化鋅能夠改善飼料轉化率,提高仔豬生長性能;周桂蓮等(2004)報道,蛋氨酸鋅具有促進黃羽肉雞生長的效應,全期日增質量提高8.47%,料重比降低8.74%;Alburrell等(2004)報道在肉仔雞日糧中添加0、20、40、60、80mg/kg的鋅時(基礎日糧為30mg/kg),前20d中各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和死淘率沒有顯著差異,從21d到45d,添加量高的日糧明顯影響體增重(P<0.01)和飼料報酬。本次實驗結果與上述結論吻合,日糧中鋅源的添加均能提高桃源雞的平均日增重,但統(tǒng)計分析差異不顯著(P>0.05);同時,在實驗各階段,加鋅日糧組的料肉比均低于基礎日糧組;除氧化鋅低水平添加組(添加水平為30mg/kg)外,在實驗前期合整個實驗期,其它各實驗組的料肉比顯著低于基礎日糧組(P<0.05),且同一鋅源各處理組的料肉比隨鋅源添加量的增加有下降的趨勢。
與前述研究結論不同的是,本次實驗結果表明鋅源的添加并不能明顯提高桃源雞的平均日采食量,相反,在實驗前期,鋅源添加組的的平均日采食量低于基礎日糧組,這與王立新等(2003)報道相似。王立新等(2003)研究不同鋅形式對仔豬生產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時觀測到,氧化鋅和蛋氨酸鋅的添加并不能提高仔豬的日采食量,相反,二者添加時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目前添加到動物飼料中的鋅主要有三種形式:無機鋅源、有機鋅源、螯合鋅,大量研究表明有機鋅要比無機鋅效果要好(Spears,1989;Wedekind 等,1992;Hahn等,1993)。Schell等(1996)用斷奶仔豬評定藥理學劑量的ZnO、Zn-Met、Zn-Lys和ZnSO4的效價,血清和組織試驗表明,鋅源效價的趨勢是ZnSO4>Zn-Met>Zn-Lys>ZnO;許梓榮等(1999)進行實驗比較了氧化鋅和蛋白鋅鹽對斷奶仔豬的飼喂效果,結果表明,同等添加水平時,蛋白鋅鹽組的日增重和日采食量均高于氧化鋅組、料重比低于氧化鋅組(P<0.05);Hahn(1993)報道,蛋氨酸鋅比氧化鋅及硫酸鋅更能顯著改善斷奶仔豬的飼料轉化效率,但對日增質量與采食量沒有影響。本次實驗結果與上述結論相似,在同等添加水平時,不同的實驗階段及整個實驗期,羥基蛋氨酸鋅組桃源雞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氧化鋅組;實驗前期及實驗全期,羥基蛋氨酸鋅的料肉比均低于氧化鋅組(P>0.05),實驗后期變化不明顯,可能是實驗后期鋅源對桃源雞的影響程度要低于實驗前期;實驗期間各處理組平均日采食量間無明顯變化規(guī)律。王立新等(2003)年報道,蛋氨酸鋅的添加時仔豬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及料肉比均優(yōu)于氧化鋅組,但二者之間并沒有達到差異顯著水平(P>0.05)。
3.2不同鋅源、鋅水平對桃源雞鋅的表觀存留率的影響
張春善等(2001)研究表明,鋅的表觀存留率因鋅水平的不同存在較大的差異,在日糧鋅水平為40~200mg·kg-1時,肉用仔雞體內鋅表觀存留率隨鋅水平的增加而增加。本次實驗結果表明,不管是氧化鋅組或羥基蛋氨酸鋅組,隨著鋅添加量的增多(30~90mg/kg)同一鋅源內的鋅存留率呈上升趨勢,但差異不顯著(P>0.05),這與上述研究結論一致;但金少華等(1997)用大鼠的研究表明,當日糧鋅水平為0,150,180,240和360mg/kg時,鋅的表觀存留率前期為:41.68,30.33,29.54,25.9,l4.99;后期的為:46.39,31.03,28.54,24.43,9.67,到底鋅的表觀存留率隨鋅的添加呈上升趨勢還是下降趨勢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在本次實驗中,當基礎日糧中不添加鋅源時,鋅的表觀存留率出現(xiàn)負值,這可能是日糧中鋅的含量已不能滿足桃源雞的正常需要;有關有機鋅與無機鋅的表觀存留率的比較研究還未見報道。本研究結果表明,在同等添加水平下,羥基蛋氨酸鋅組的鋅表觀存留率要約高于氧化鋅組,統(tǒng)計結果表明兩者間差異不顯著(P>0.05),這些結論表明相對于無機鋅,有機鋅的表觀消化率較好,存留率更大,但對此結果還需進一步研究驗證。
4 小結
在本實驗條件下,2種鋅源的添加都有提高桃源雞的平均日增重、降低其料肉比的趨勢,鋅源的添加能夠提高桃源雞的鋅的表觀存留率,隨著鋅源的添加呈上升趨勢;在同等添加水平下,羥基蛋氨酸鋅組要優(yōu)于氧化鋅組,這與飼養(yǎng)實驗結果相吻合;在同等添加水平時,羥基蛋氨酸鋅對桃源雞生產性能的影響要優(yōu)于氧化鋅組,其最適添加量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單安山.1993.飼料纖維和不同化合鋅對雛雞生長性能、血液生活指標和組織中鋅濃度的影響[J].畜牧獸醫(yī)學報,24(1):29~35.
鄧灶福.2005.蛋氨酸螯合鋅不同添加量對肉用仔雞生產性能的影響[J].添加劑與預混料,(9):190.
金少華,吳訓賢.1997.飼料補鋅對大鼠鐵、銅代謝的影響[J]. 中國家禽, 10(1):94~99.
李麗立,邢廷銑,肖政林.1996.平養(yǎng)桃源雞生產性能與肉質營養(yǎng)成份分析[J].中國家禽,(3):31~32.
倪可德.1996.動物微量元素營養(yǎng)(二)[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3:28~31.
倪可德.1996.動物微量元素營養(yǎng)(一)[J].糧食與飼料工業(yè),2:28~32.
孫淑霞,李玉杰,王麗梅等.2006.蛋氨酸螯合鋅對綠頭野鴨生產性能的影響[J].中國家禽,28(24):87~88.
王立新,王治華,盧文超等.2003.不同鋅形式對仔豬生產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J].畜牧與獸醫(yī),35(11):21~22.
許梓榮,王敏奇.1999.氧化鋅和蛋白鋅鹽對仔豬生長和消化的影響[J].浙江農業(yè)大學學報,25(1):103~106.
易立冬.2005.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替代部分硫酸鹽對蛋雞生產性能及組織抗氧化機能的影響[J].當代畜牧,(6):19~21.
曾保莉,鄧兆宏,龍凡生等.1994.淺述桃源雞的開發(fā)前景[J].湖南畜牧獸醫(yī)雜志,(2):2~5.
張春善,趙志恭等.2001.肉仔雞體內鋅和維生素A互作效應及其對鋅表觀存留率的影響[J].動物營養(yǎng)學報,13(2):26~29.
周桂蓮,林映才,蔣宗勇等.2004.蛋氨酸螯合鋅在黃羽肉雞生產中的應用研究[J].飼料工業(yè),7(25):11~14.
Bartlett J R,Smith M O.2003. Effect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zinc on the performance and immune competence of broilers under heat stress[J].Poultry Science,82(10):1580~1588.
Sahin K,Simth M O,Onderci M,et a1.2005.Supplementation of zinc from organic or inorganic source improves performance and antioxidant status of heat-distressed quail[J].Poultry Science,84(6):882~887.
Spears , J.W.1989.Zinc methionine for ruminants: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zinc in lambs and effects of growth and performance of growing heifers [J].J.Anim.Sci.,67:835~843.
作者簡介:高惠林,男,常德臨澧人,碩士,副教授,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生物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為畜牧、動物營養(y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