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的利空影響短期內將會抑制豆油價格漲勢,但因豆油有其基本面因素支撐,價格逆轉可能性不大,年內小幅調整后維持震蕩走勢。
自今年9月份以來,伴隨著農產品價格的不斷上漲,通脹壓力逐漸加大。為此,10月份以來政府調控組合拳頻出,從貨幣政策、行政政策到糧油政策輪番出臺,發(fā)改委在各種不同場合表態(tài)調控國內物價,交易所也采取多項措施抑制投機交易,由此植物油價格從11月上旬的高點出現(xiàn)回落,其中豆油跌幅一度達到9000元/噸。近期受美元貶值、國際油價上漲、美豆反彈等因素提振,國內豆油價格被動反彈,截至目前,反彈幅度已經達到之前的62%。
政策調控力度不減
豆油價格難以大漲
盡管12月份以來在外盤走強提振下,國內豆油價格走出一波反彈走勢,但政策調控的利空影響依然存在。10月份CPI數(shù)據(jù)高企,即將公布的11月份的CPI數(shù)據(jù)也將接近5%的年內高點,這對年內3%通脹調控目標構成一定壓力,后期貨幣緊縮政策還將繼續(xù)進行,不排除年內央行再次加息的可能。
而在央行維持國內貨幣緊縮政策的同時,國儲油脂油料拍賣活動也在持續(xù)進行。12月7日,10萬噸國標四級菜籽油進行拍賣,拍賣形式、拍賣限制等均與11月26日的一次相同。這是繼10月20日、11月26日之后國家進行的第三次儲備油拍賣,本次拍賣成交率為75%,已經連續(xù)兩次成交率維持在70%的水平上。
而且,由于2008年—2009年入儲的大豆已經接近保質期上限,還有近600萬噸臨儲大豆等待出庫,從國家糧食局公布的拍賣公告來看,后期國儲油籽仍將繼續(xù)進行拍賣,這將對豆類市場產生持續(xù)的供應壓力。因此,在政策調控大背景下,國內豆油價格短期內難以呈現(xiàn)大漲態(tài)勢。
基本面利多因素提振
豆油深跌可能性不大
自今年10月起,世界氣象組織就報告,在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已出現(xiàn)中度到強度的拉尼娜現(xiàn)象,并且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最新的報告也顯示,拉尼娜天氣已經橫跨赤道太平洋地區(qū),拉尼娜現(xiàn)象可能導致阿根廷12月到明年2月期間的天氣干旱,屆時將會影響到處于花期的大豆作物生長,造成單產下降。目前干旱已經在阿根廷顯現(xiàn),據(jù)氣象服務機構MDA
EarthSat Weather表示,近期持續(xù)的高溫天氣增加了阿根廷玉米和大豆作物面對土壤水分短缺時的壓力,預計未來十天干燥天氣不會出現(xiàn)明顯緩解跡象。目前阿根廷的干旱狀況比2008/2009年度更為嚴重,其谷物產量預計將會下降30%以上,而巴西方面目前整體播種進度為85%,雖然好于去年的82%,但其最主要的產區(qū)目前播種進度為96%,低于2009年的100%。因此,2010/11年度南美大豆的最終產量將可能出現(xiàn)下降,這對豆類價格有一定支撐。
11月中旬以來,隨著國內油粕價格雙雙下跌,沿海油廠大豆壓榨利潤大幅縮小,國內油廠整體開工情況出現(xiàn)明顯下降。目前青島渤海地區(qū)油廠已經全部停機,華東地區(qū)部分油廠也分別在11月下旬和12月初停機;而廣東港口地區(qū)部分油廠近期也開始停機;另有部分大油廠也考慮停機,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減輕豆油供應壓力。
另外,棕櫚油價格堅挺提振豆油價格。棕櫚油國內外基本面利多頻傳,國際方面,市場預計強降雨可能導致馬來西亞2010年的棕櫚油產量只有1730萬噸,低于2009年,這意味著11月、12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單月產量可能從160萬噸下調至150萬噸左右。而兩家第三方船運機構公布了11月馬來西亞棕櫚油的出口數(shù)據(jù),其中SGS預計2010年11月份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為157萬噸,比上月增長19%,這意味著馬棕櫚油11月末庫存很可能會較10月份有所下調,這對馬棕櫚油價格形成較強提振。而在國際棕櫚油價格上漲背景下,目前國內棕櫚油進口成本已經超過10000元/噸,較11月底上漲近1000元/噸,進口成本增加將抬升國內棕櫚油價格。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