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妊指母畜達到繁殖年齡或分娩后的一定時間,不能參加配種或經多次配種而未受胎。
奶牛不妊癥是奶牛場一種常見的病。由于不能按期繁殖,延長了產犢間隔,有的母牛因長期不妊而失去飼養(yǎng)價值予以淘汰,因此對奶牛生產效益和育種影響極大。 引起奶牛不妊的原因繁多,故應采取綜合措施防治。
一、認真仔細地進行發(fā)情鑒定,及時而準確地發(fā)現發(fā)情母牛,不漏掉發(fā)情牛,不錯過發(fā)情期,是防治不妊的先決條件。
(1)對已滿15個月以上而未發(fā)情的育成母牛,要系統的進行全身和生殖器官的檢查。
(2)人工授精員、擠奶員應密切配合,隨時注意母牛的發(fā)情表現。大型奶牛場,可選擇有經驗、認真負責的人擔任發(fā)情鑒定員,以專門觀察發(fā)情母牛。凡發(fā)情牛只應予以標明,人工授精員按期對母牛提出發(fā)情預報。
(3)發(fā)情觀察遵照“三觀察”法,即早、中、晚在母牛上槽時逐棚、逐頭觀察,對其表現應做仔細記錄。
(4)對發(fā)情不明顯或異常發(fā)情母牛,應做直腸檢查。觸摸子宮、卵巢和卵泡變化;陰道檢查時,觀察陰道粘膜、粘液、子宮頸口的開張情況。如發(fā)現有病理變化,應及時治療。
二、及時而準確的輸精,在正確發(fā)情鑒定前提下,及時而準確的輸精是提高受胎率、防止不妊的關鍵。
(1)固定配種員,不要隨便更換。
(2)配種員應熟悉全群母牛的繁殖情況,掌握配種技術,建立詳細的配種記錄。
(3)配種員要嚴格遵守人工授精的操作規(guī)程。凍精處理要嚴,精液品質檢察要細;輸精時間要及時;在直腸把握子宮頸輸精時,操作要細致,輸精部位要準確;操作過程中,對母牛的外陰、所有器具等應嚴格消毒。
(4)每次輸精后及時填寫配種記錄。
三、加強臨產和產后母牛的監(jiān)護
臨產前和產后母牛監(jiān)護的目的是促使母牛體質盡快恢復,保證其健康和高產,以持續(xù)維持足夠的再生產能力。
(1)強調自然分娩,需助產時,要對手臂、母畜后軀、助產器具等徹底清洗和消毒。助產操作要仔細,防止產道損傷,減少產道細菌感染機會。
(2)產后12h胎衣仍不脫離的牛,應用剝離加灌注抗生素的方法處理。若胎衣粘連過緊,不易剝脫者,用抗生素(金霉素粉1.5—2g,土霉素粉2—4g)一次灌入子宮,隔日1次,直到陰道分泌物清亮為止。
(3)產后7—14天檢查陰道粘液狀況,當粘液不潔時,應做好記錄,嚴重者予以治療。
(4)堅持出產房檢查制度。胎衣自行脫落者,產后14天出產房。胎衣不下,產道損傷及患其它疾病的牛,一律在產房內治療。凡出產房牛只應堅持兩條標準,一是食欲、泌乳正常,全身健康;二是子宮恢復良好,陰道分泌物清亮。
(5)產后50—60天,應加強發(fā)情觀察,對發(fā)情不明顯或卵巢靜止的牛,及時使用促性腺激素、前列腺素等藥物誘導發(fā)情。
四、及時對母牛生殖系統和全身性疾病進行治療
奶牛全身和生殖器官疾病均可引起母牛不妊。個體不同,疾病不同,治療方法各異。為了能采取合理治療方案,臨床上應對病牛仔細檢察,確定病性,找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經實踐觀察,引起母牛不妊的臨床表現有發(fā)情延遲、發(fā)情縮短、持久發(fā)情、長期不發(fā)情和屢配不妊等,致病原因和治療方法見表4--5。
當牛群中大批母牛發(fā)生不妊時,應對飼養(yǎng)管理、健康狀況、繁殖管理技術等進行全面調查和綜合分析。查日糧組成、飼料品質、礦物質、維生素的含量;查母牛健康狀況與營養(yǎng)狀況,其中包括全身檢查和生殖器官檢查;查母牛配種情況;查精液品質。通過上述調查研究,運用我們現有知識和適當手段,加強飼養(yǎng)管理,堅持發(fā)情鑒定要細,輸精操作要準,患有疾病要治等綜合措施,母牛不妊癥是可大大減少的。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