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37|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預防豬咬尾癥的綜合措施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4-3 09:38: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造成仔豬咬尾癥的原因很多,任何不適的環(huán)境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豬的咬尾現象,輕者尾巴被咬成半截,重者整個尾巴被咬光。一般來講,造成咬尾的原因主要包括營養(yǎng)、環(huán)境、管理和疾病等幾個方面,如,當飼糧營養(yǎng)失衡時,會刺激豬只發(fā)生咬尾癥;當舍內有害氣體、溫度和光照超標,或通風不良、飼養(yǎng)密度過大時會引起咬尾現象;當豬只患貧血和體內外寄生蟲時,也會發(fā)生咬尾現象。針對以上原因可采用以下綜合措施預防咬尾癥。  
  1 提供充足全面的營養(yǎng)  
  根據豬在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供給全價的配合飼糧。育肥豬前期要適當增加蛋白質或必需的氨基酸(如賴氨酸)、礦物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育肥后期適當增加飼糧粗纖維的含量;其次,濕拌料存放時間不宜太長,飼喂要定時定量,忌喂發(fā)霉變質的飼料;再次,日糧中不能長期添加痢特靈等藥品,長期使用它們會加劇咬尾現象的發(fā)生。另外,應供給豬群充足清潔的飲水。據報道,在豬群的飲水中加入適量的安眠酮,能迅速制止咬尾現象,且不易復發(fā)。  
  2 加強豬群的管理  
  2.1 合理組群 將體重、來源、體質、采食習慣和性情相同或相近的豬組群飼養(yǎng)。其次仔豬斷奶轉圈時,可在仔豬的鼻孔周圍涂上來蘇兒藥液,影響其嗅覺以達到防止咬尾的目的。另外,組群后有咬尾現象的豬只應單圈飼養(yǎng)。  
  2.2 控制飼養(yǎng)密度 飼養(yǎng)密度影響豬舍的溫度、濕度、通風換氣和豬只的采食、飲水,若不加注意可引起咬尾現象。應控制每圈(欄)的飼養(yǎng)頭數,保證每頭豬有充足的采食、飲水和休息空間。  
  2.3 及時去勢 一般而言,豬去勢時間越早流血越少,應激性也越小。用于育肥的雜交仔豬,特別是本地母豬與國外公豬所產的雜交仔豬,應去勢后再育肥。豬最適宜的去勢時間在生后7~10日齡。豬去勢后既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體品質,又可防止咬尾現象。  
  2.4 做好定期驅蟲工作 根據氣候條件、豬場常見寄生蟲種類和發(fā)病規(guī)律,建立科學的驅蟲方案,并選用合適驅蟲藥,按說明投藥驅蟲。母豬在臨產前1~2周驅蟲1次;種公豬每年驅蟲2~3次;仔豬出生后20~30日齡第1次驅蟲,60~70日齡第2次驅蟲,100~110日齡第3次驅蟲。
  3 創(chuàng)造良好的飼養(yǎng)環(huán)境  
  3.1 保持適宜的溫、濕度 根據豬的年齡和生產性能,提供適宜的溫、濕度,且要保證豬舍通風換氣系統(tǒng)和排水系統(tǒng)的正常工作,以使豬舍冬暖夏涼、清潔干燥,并將舍內的有害氣體排除。
  3.2 做好生產區(qū)和圈欄的消毒工作
  春、秋季節(jié)病原微生物宜于生長繁殖,所以這一時期是生產區(qū)消毒滅源的關鍵時期。消毒可用的藥物主要有:2%~4%的氫氧化鈉,10%~20%漂白粉乳劑,0.05%~0.5%過氧乙酸,3%~5%的來蘇兒,0.05%強力消毒靈等。場區(qū)每半個月消毒1次。
  3.3 改變單調的生活環(huán)境 豬通常有探究行為,當生活環(huán)境單調時,擺動著的豬尾巴會吸引其它豬的注意力。所以,應在圈舍掛鐵鏈、鐵環(huán)、繩子等供豬拱玩,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豬的咬尾現象。
  4 采取斷尾措施  
  仔豬出生后,在距離尾根約1cm處,用鈍口剪鉗將尾巴剪掉,并涂上碘酊以防止感染,這是控制咬尾癥的有效措施。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2-5 07:5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