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肉種雞的免疫程序,個人觀點如下,請各位同行批評指正。
1.新城疫
新城疫采用弱毒苗和滅活苗相結合的免疫方式,首次疫一般放在7-10日齡點眼,采用毒力相對較弱的Clone30株,可同時進行新城疫滅活苗的頸部皮下注射免疫。第二次弱毒苗的免疫設定在20日齡左右,免疫方式采用點眼免疫,疫苗毒株可選用Clone30或Lasota。以上免疫完成后,5-6周齡,測定新城疫的HI抗體,抗體分布在4-9log2之間,離散度較大,平均抗體在5-6log2,如上抗體水平處于相對低位,所以,在6-7周齡,再次進行新城疫弱毒苗(此時可采用Lasota毒株)和滅活苗的免疫,此時弱毒苗的免疫的最佳方式仍是點眼,但是如果飼養(yǎng)場工作限制,此時可采用飲水免疫的方式。此次免疫完成后,11周齡的雞群HI抗體水平能達7log2以上,平均HI抗體水平在8-9log2,對于育成雞來說,基本具有保護力。所以,在雞群以后的生長階段,新城疫的免疫規(guī)律設定在每4周進行一次免疫,可分別在12、16、20、24-25周齡(即產蛋之前的最后一次免疫),由于此時雞只較大,弱毒苗的免疫往往采用飲水的方式。 在產蛋上升階段,為降低雞群的免疫應激而致使的產蛋下降,28-29周的免疫只采用弱毒苗的飲水免疫,而不進行滅活苗的注射免疫,但是,在雞群感染壓力非常大的區(qū)域和季節(jié),28-29周齡免疫宜采用弱毒苗的雞肉注射免疫,以快速提高雞只的循環(huán)抗體水平,因為產蛋高峰期雞群產蛋的應激非常大,此時雞群的體質相對較弱,新城疫感染的幾率往往增大,為了降低雞群感染后的產蛋下降損失,所以提高循環(huán)抗體顯的非常必要,雖然由于捉雞免疫可能會造成雞群暫時性的產蛋下降,當然,捉雞操作的應激可通過良好的管理操作降至較低水平,但免疫次日往往會出現(xiàn)3-5個百分點的產蛋下降。 產蛋最高峰一過,即33-34周齡時,此時需進行弱毒苗和滅活苗的聯(lián)合免疫。產蛋高峰期過后,雞群產蛋率的下降,使雞群循環(huán)抗體下降的速度也較慢,所以,弱毒苗與滅活苗的免疫間隔期一般在5-6周,特別是滅活苗的免疫,可根據(jù)雞群的抗體水平檢測結果和季節(jié)性的感染壓力來決定是否進行注射免疫,往往50周齡之后,不再進行滅活苗免疫而只進行弱毒苗的飲水免疫。 禽流感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即常規(guī)稱謂的H9亞型禽流感和H5亞型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在中國北方地區(qū)采用Re-4和Re-5毒株。H9亞型禽流感滅活苗可采用同新城疫的聯(lián)苗,以減輕免疫操作的工作強度,但是,鑒于當前國內聯(lián)苗的抗原的濃度問題,所以,在開產前建議進行H9亞型禽流感滅活苗單苗的注射,以提高機體體液抗體的水平,雖然H9亞型禽流感對育成階段造不成實質性的危害,但是對于產蛋階段,往往會造成產蛋率3-8個百分點的下降。 H5亞型禽流感采用雙價/雙毒株疫苗已證明是非常必要的,其首次免疫設定在2周齡,首次免疫后,雞群的抗體水平較低,平均抗體水平也只停留在2-3log2上,且離散度較大,并且會存在HI抗體陰性的雞只。二免設定在5周齡,二免完成后,雞群抗體水平會有較大的升高,此時群體平均抗體水平可達6 log2以上,在以后的生產階段,免疫間隔設定在5-6周的時間,但有兩個免疫時間是確定的,即開產前及產蛋高峰點過。在產蛋后期的免疫安排上,雞群抗體水平的實驗室檢測同樣重要,通常HI設定限值為6log2。關于疫苗,現(xiàn)在國內各生產廠家在質量上存在一定差異,建議選擇質量優(yōu)質的產品。 3.傳染性支氣管炎 傳染性支氣管炎要兼顧呼吸型和腎型,所以在目前國內狀況應采用H120毒株和4/91毒株,首免日齡設定在1日齡,可以在孵化場噴霧免疫,亦可采用點眼免疫。弱毒苗的免疫為降低免疫工作量,可采用與新城疫弱毒苗聯(lián)苗的形式。由于4/91毒株的特殊性,所以4/91往往采用單苗的形式,其4/91毒株疫苗的免疫可設定在10日齡左右進行。雖然關于4/91毒株的使用存在爭議,但當前其對腎型傳支的保護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作為整個生態(tài)鏈,長期采用4/91有其必然的風險,所以國內弱毒苗保護性毒株的篩選及商業(yè)化應用顯的非常迫切。雖然傳支的免疫保護以細胞免疫為主,但是滅活苗對體液抗體的提升在降低疾病發(fā)生時器質性器官的損傷方面還是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國內及國際上傳染性支氣管炎滅活苗往往采用聯(lián)苗的方式,如新支流,新支減,新支法關等等,所以在整個疾病的預防當中,亦不要忽視滅活苗的作用。 4.傳染性法氏囊病 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為降低疫苗對法氏囊的損傷,往往采用毒力相對弱的D78毒株,第一次免疫在18-20日齡,第二次免疫在5周齡左右,第一次免疫后,雞群IBD的瓊擴抗體陽性率極低,二免之后,雞群血清抗體基本轉為陽性。為使商品代雞群具有較高的母源抗體,降低雛雞感染傳染性法氏囊的風險,所以,在雞群的產蛋前,即20周左右的時間,肉種雞要進行傳染性法氏囊病滅活苗的注射免疫,隨著產蛋進程的延伸,雞群法氏囊的抗體水平出現(xiàn)下降,為了提高商品代雛雞母源抗體的整齊度,所以往往在40周齡的時候,再次進行傳染性法氏囊病滅活苗的注射免疫。肉種雞免疫后,應測定雛雞母源抗體的水平,依據(jù)ELISA測定的滴度值及商品代疫苗的毒力強弱情況,確定商品代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日齡。 5.沙門氏菌 沙門氏菌的控制主要靠凈化與生物安全,但當前在國內,凈化在企業(yè)層面往往顯的不太現(xiàn)實。對于腸炎沙門氏菌,某國外公司有商品化的疫苗,但其實際使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并不能有效的控制腸炎沙門氏菌,且作為使用方,無法通過實驗手段評價其疫苗效果,且生廠商關于疫苗株鏈霉素、紅霉素、利福平的藥物敏感性問題,基于此與野菌株的區(qū)別,現(xiàn)已證明是不正確的,并不能依此完成疫苗株與野菌株的區(qū)別。至于雞白痢,對商品代前期的死淘影響巨大,建議淘汰。對于沙門氏菌污染的場,建議通過定期的藥物控制,以降低沙門氏菌的蛋傳率。再,在沙門氏菌的控制方面,滅蟲和滅鼠是必須落實的兩項控制措施。 6.傳染性鼻炎 該病病原有A、B、C三個血清型,當前流行株主要是A型和C型,傳鼻的免疫要進行兩次,免疫采用滅活苗,國內有油乳劑滅活苗,國外廠家有氫氧化鋁膠滅活苗,免疫日齡設定在6周齡和16周齡左右,效價檢測采用間接血凝的方法。傳鼻的疫苗保護率與管理水平有很大關系,特別是與呼吸道類病原有協(xié)同致病作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沒有交叉保護作用,同一血清型的不同亞型之間只能提供部分交叉保護。 7.減蛋綜合征 減蛋綜合征在國內肉種雞上表現(xiàn)的并不突出,所以有些專家認為,肉種雞不需要進行產蛋綜合征的免疫。育雛育成雞感染減蛋綜合征后,并不表現(xiàn)癥狀,甚至血清抗體都顯示陰性,經(jīng)過開產的刺激,病毒活化而致使雞群發(fā)病。所以為了最大可能的降低感染減蛋綜合征所致的損失,白羽肉種雞免疫還是要進行的,首免往往設定在10-12周,二免在18周左右進行,這樣雞群的HI抗體可維持在6-8log2,并且整個產蛋期其抗體下降的幅度很小,所以不需要進行第三次免疫。從減蛋綜合征的抗體變化是否可以引出如下觀點:抗體是由B細胞產生的,機體建立了特異性免疫以后,是不需要進行持續(xù)的疫苗刺激的,其抗體會維持在一個穩(wěn)定的水平上面。而新城疫、禽流感的密集免疫已打破了機體正常的免疫規(guī)律,其HI抗體水平可暫時達9-10log2,甚至個別更高,其已突破了機體正常的免疫機能極限,所以其抗體效價隨之很快的降低,說明是機體免疫細胞的過度衰老死亡,所以,在機體抗體水平的保持方面,疫苗是一個因素,機體免疫系統(tǒng)狀況或是機體的健康狀況也是一個非常之重要的因素,所以密集免疫又是我們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重要手段。 8.病毒性關節(jié)炎 病毒性關節(jié)炎隨著日齡的增加,抵抗力也隨之增加。所以,應進行雞群的早期免疫,活苗首免日齡設定在7日齡,采用注射的免疫方式,活疫苗二免設置在6周齡左右,三免采用滅活苗,設置在20周齡,為使商品代雛雞群具有一個較高的抗體水平,提高雛雞階段的抵抗力。當前,在商品代雞群中,REO的血清陽性率非常之高,但生產現(xiàn)場又無明顯的病理損傷,所以,衍生出兩個問題,一是REO在商品代肉雞中的致病地位如何,二是REO病毒的來源在那?是環(huán)境還是污染的生物制劑。 9.傳染性喉氣管炎 為急性呼吸道病,主要侵害成年雞群,疫苗有兩種,強毒疫苗和弱毒疫苗。強毒疫苗只有在發(fā)生過傳染性喉氣管炎的雞場采用,采用擦肛的免疫方式,目的是降低疫苗的免疫反應;弱毒疫苗應用的范圍較廣,一般安排安排兩次,分別在4-5周和14-15周,對于感染壓力較小的區(qū)域,可在10周齡左右免疫一次即可。弱毒苗免疫的最佳方式是點眼,但為降低疫苗所致角膜炎的數(shù)量,往往采用滴鼻的方式。某國外公司生產的弱毒疫苗,在肉種雞公雞群中產生相對嚴重的免疫反應,呼吸道癥狀明顯,且在免疫后的3周內,往往會造成公雞群2%左右的淘汰,所以,免疫后,對于雞舍環(huán)境的控制非常重要,要保持雞舍環(huán)境的穩(wěn)定性,降低溫差的應激。 10.雞痘 雞痘的免疫在整個肉種雞的飼養(yǎng)周期中,往往設定免疫2次,第一次是在2周齡左右,第二次是在10周齡左右,采用翅膀刺種的方式。不要忽視雞痘,其對增重及產蛋均有一定影響。且,免疫操作時,建議采用標準的刺種針,以保證免疫效果。 11.腦脊髓炎 雞傳染性腦脊髓炎又稱流行性震顫,主要侵害雛雞,一般只有雛雞才有明顯癥狀,4周齡以上的雞只感染,只有血清學方面的變化,而無臨床上的疾病表現(xiàn)。本病可水平傳播,但以垂直傳播為主,所以,肉種雞以控制垂直傳播為主要免疫要點,以杜絕商品雞的垂直帶毒問題。免疫采用活苗和滅活苗相結合的方式,可在10周齡左右進行活苗免疫,在18-20周齡進行滅活苗的注射免疫。 12.傳染性貧血病 是由傳染性貧血因子引起的雛雞亞急性傳染病,主要表現(xiàn)為貧血及免疫組織萎縮所致的免疫抑制。本病具有垂直和水平兩種傳播方式,但水平傳播方式往往不具有致病性,所以本病的控制還是注重在垂直傳播上,所以應保證產蛋期不發(fā)生傳染性貧血病。我們通常在15-16周齡檢測雞群的抗體,,此時通過ELISA的檢測手段,如果雞群抗體陽性或陽性率在50%以上,那么就不要進行免疫;如果陽性率較低或陰性的雞群,就需要進行商品化疫苗的免疫,免疫周齡應控制在18周齡之前,因為傳染性貧血病疫苗免疫后6周,雞群才能產生良好的免疫力。 13.包涵體肝炎 包涵體肝炎(腺病毒)在國內的污染非常普遍,其具有垂直傳播的特性,對商品代雛雞的前期死淘具有重要作用。種雞群在開產前或產蛋期感染本病,其病毒將垂直傳播至商品代造成危害。當前沒有疫苗應用,以自然人工感染為主,一般在15-16周進行瓊擴抗體檢測,如果抗體現(xiàn)實陽性,說明自然感染成功,如果出現(xiàn)抗體陰性的雞舍,可通過同場內陽性舍轉移墊料的人工感染方式進行人為感染。如果至19周同場內瓊擴抗體仍為陰性,就要考慮從抗體陽性場轉移墊料感染,但此時,生物安全也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應保證轉移墊料的安全性。 14.雞毒霉形體
雞毒霉形體沒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但我們也正在承受著雞毒霉形體帶給我們的危害。也許我們正忙于討論肉種雞及商品肉雞的新城疫禽流感問題,但是我們是否想過作為一種條件性的定植在呼吸道的條件性致病微生物,其會起到一種怎樣的作用,這不能不說是我們業(yè)界的失誤。雞毒霉形體的普遍性和條件致病性,說明其對呼吸道粘膜損傷的客觀性,所以,在一個呼吸道粘膜受損的雞只中,其對新城疫禽流感的易感性又會增加多少倍呢?對于雞毒霉形體,很多從事獸醫(yī)工作的人員并不是十分了解,或者說是一種輕視,現(xiàn)在在雞毒霉形體的免疫方面,往往聽從于國外疫苗公司的宣傳,什么6/85株,TS-11株,因其毒力太弱,在當前國內雞毒霉形體的現(xiàn)狀下,根本就不具有作用。作為肉種雞,如果祖代雞群雞毒霉形體的控制較好,可采用F株進行免疫,因F株毒力相對較強,具有一定的野菌株置換能力,首次免疫可設定在3-6周齡。為降低蛋傳率,可在12周和18周左右進行兩次滅活苗注射免疫,以提高機體的抗體水平。我個人認為,雞毒霉形體在父母代的層面上必須做好,反之,商品代肉雞病毒性呼吸道病發(fā)生因素中,雞毒霉形體將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叵胍幌?,我們的商品肉雞群,持續(xù)的慢性呼吸道癥狀,通俗的說法是起呼吸道了,如果得不到控制的話,雞群持續(xù)的呼嚕,那新城疫和H9亞型禽流感的感染也就不遠了。
15.滑液囊霉形體 當前國際上沒有疫苗控制,現(xiàn)在在歐美發(fā)達國家,滑液囊霉形體的問題,由于其垂直傳播的特性,已經(jīng)變得比雞毒霉形體更加棘手,且感染率非常普遍,據(jù)資料,在美國,對于滑液囊霉形體陽性的曾祖代、祖代雞群,已不再進行撲殺處理??梢蕴岢鲞@樣的疑問,為什么國內的祖代、父母代近幾年出現(xiàn)了滑液囊霉形體病,這也是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歧視,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輸出了質量低劣攜帶滑液囊霉形體的雞只,由于國內基本沒有雞只育種能力,基本停留在擴繁階段,其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發(fā)達國家手中,所以,作為中國白羽肉雞業(yè)界政府及企業(yè)的決策者,應該具有一定的覺悟,要不仍然處在家禽業(yè)的“東亞病夫”階段。 再,滑液囊霉形體的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試想,一個腿不好的雞只在整個雞群中將處于什么地位,在疾病感染壓力大的情況下,它又將扮演一個什么角色。 16.馬立克氏病 雞馬立克氏病的感染壓力也是與日俱增,且除MD外,其它致瘤因素也在增加。當前最有效的方式仍然是HVI+CVI988組合,在孵化廳進行注射免疫。MD由于具有日齡易感性發(fā)達的鮮明特點,所以業(yè)內基本不主張馬立克氏病的二次免疫問題。針對當前在某些雞場的MD問題,我個人傾向于是免疫操作失敗的結果,是孵化廳在免疫操作上出現(xiàn)了問題,因為處于同樣的感染壓力下,MD的發(fā)病僅局限于局部雞舍。至于網(wǎng)狀內皮組織增生癥(REV)與馬立克氏病的混合感染的問題,REV并沒有起到一個主要的致瘤作用。 17.球蟲 球蟲免疫采用蟲卵拌料的方式進行,免疫日齡往往設定在2-3日齡,以使球蟲蟲卵在雞只腸道內盡快定植。某國外廠家的疫苗含有8種球蟲蟲卵類型,較為全面,但現(xiàn)某些國內廠家生產疫苗蟲卵種類少于8種,據(jù)說應用效果也相當不錯。球蟲免疫成功與否,與雞舍墊料濕度管理密切相關,濕度過小,蟲卵得不到適宜的繁殖,免疫效果差,濕度太大,又會導致免疫反應過重,所以維持雞舍50-60%的濕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對于出現(xiàn)免疫反應過重的情況,往往出現(xiàn)在12-15日齡,如果此時雞群出現(xiàn)血便較重,建議按預防劑量投喂抗球蟲藥2天,以稍加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