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磊正在為豬“體檢”。記者陳剛 文/圖
每頭從定點屠宰場出場的生豬,須經動物產品檢疫合格后才能流向餐桌。凌晨給生豬做“體檢”,便是柳州市柳北區(qū)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檢疫員林磊的日常工作。令人意外的是,這名在屠宰車間忙碌的小伙子,擁有著碩士學位。
成天與豬共處
林磊是土生土長的柳州仔,2007年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yī)學碩士學位,當年即在柳州市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任職,兩年后調到柳北屠宰廠駐場檢疫崗位。工作時間由白天變?yōu)榱璩?,皮鞋換成水鞋,生豬的尖叫、車間的悶熱潮濕、豬糞的異味……這一切讓林磊開始非常不適應。而且,因生物鐘一時調不過來,林磊剛開始上班常遲到,同事告訴他:“不但白天要睡覺,晚上10點也要睡一覺……”林磊照此辦法做后,才逐漸將生物鐘調整過來。
生檢,查閱票證耳標,宰后頭部、內臟、淋巴結等胴體檢疫……生豬檢疫同樣需要“流水線”作業(yè),檢疫員不但需要肉眼觀察,還要用手甄別心肝胃腎等部位的彈性,要反復操練,才能熟能生巧。在膈肌檢疫崗位操作時,須用鋒利衛(wèi)檢刀將每頭豬的膈肌切下取樣,逐一檢查是否含血毛蟲,林磊剛開始動作不夠麻利,刀口總是會磕碰豬骨導致卷刃,每個班下來要磨刀達10次。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現在每個班結束,他只需磨一次衛(wèi)檢刀即可。
為豬“望聞問切”
據介紹,部分檢出的病害豬并非人畜共患病,對人體雖無危害,但對養(yǎng)殖環(huán)節(jié)威脅極大,餐桌潲水回流到豬圈同樣有風險,檢疫員不僅僅守衛(wèi)食品安全,更是在防范養(yǎng)殖業(yè)整體風險。
按照操作流程,運送到屠場的生豬須宰前檢疫,俗稱“生檢”。檢疫員要忍住豬糞氣味,手持電筒靠近生豬“望聞問切”,而生豬喜歡甩動尾巴,裹挾糞渣、豬尿、運輸降溫水的“三合一液體”會流星般瞬間彈射,工作服雖然耐臟,抵擋住大部分污物,但也經不起豬糞氣味的“熏陶”,下班后必須洗臉、更衣方能除去異味。
如果豬皮顯現出血點或膿液,就意味著豬生病了?!昂芏嘭i病可從外表看出,不合格就要作銷毀處理?!睓z疫員現場稱,其實運豬到定點屠場的豬販自己能大體判斷什么豬可“過關”,所以有問題的豬都不敢拉過來。正是生豬定點屠場的道道檢疫把關,才能確保柳州市區(qū)每天宰殺的千頭生豬成為名副其實的“放心肉”。
“自己在理論知識上有一定研究,但在實踐當中,老同事的經驗非常豐富,兩者可以形成互補。”雖然學歷高,但林磊總是謙虛地向同事學習。他說,有時屠宰時遇到黃疸生豬,按照規(guī)定必須銷毀處理,有的豬商對“黃疸”持懷疑態(tài)度,他會一邊試驗分析操作,一邊進行專業(yè)講解,直到豬商心服口服,愿意配合。
作者:陳剛來源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
該貼已經同步到 yzw-阿燕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