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養(yǎng)豬人大都使用抗生素來預防和治療斷奶腹瀉,由于抗生素的長期濫用或超劑量使用,導致使用后效果很差或基本無效,養(yǎng)豬人急需一種可完全替代抗生素的新型添加劑出現(xiàn)。哈爾濱中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黑龍江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于 2002年共同研發(fā)生產出活菌微生態(tài)制劑,其系列產品一經推向市場立即受到廣大養(yǎng)殖戶的一致認可,實踐證明其產品功效可完全替代抗生素。 斷奶仔豬是承接豬只生長速度慢到生長速度快的階段,但他們要承受心理、營養(yǎng)和環(huán)境三大應激。在這三大應激刺激下,斷奶仔豬最容易發(fā)生的疾病就是腹瀉,下面我們就從飼養(yǎng)管理、 飼料營養(yǎng)、免疫三個方面闡述有效預防斷奶仔豬的腹瀉問題。 一、斷奶前的飼養(yǎng)管理: 1、教槽料的使用:補料的目的不是為了能使仔豬增重多少,主要是為了訓練仔豬采食和促進消化器官的發(fā)育,為斷奶后仔豬的快速增重打基礎。一般建議仔豬出生后5--7天就進行開料,15天左右上食,采食量逐漸增多,20日齡后達到旺食期。研究證實不如仔豬在14日齡后才開始真正吃料,所以5日齡補料和14日齡補料對斷奶仔豬的開始采食時間和采食量并無太大影響。補料建議少喂勤喂,進入旺食期建議每天飼喂5--6餐,白天4--5餐,晚上9時左右再喂一次。 2、補鐵和硒:在3日齡、7日齡各肌注1--2ml牲血素來補鐵;3日齡肌注0.1%含鈉水針和1-2ml硒制劑。 3、晚間飼喂提高斷奶重:斷奶仔豬體重每增加0.5kg,則肉豬上市時間會提前5-7天,特別是晚上的飼喂次數(shù),能顯著提高仔豬的斷奶重。 4、重視腹瀉發(fā)生的第二個高峰期:仔豬在20日齡左右母源抗體迅速下降,仔豬本身抗體水平很低,免疫系統(tǒng)還未健全,胃酸不足,抗菌能力很差,加之仔豬天性貪玩喜歡啃咬舍內不潔物體,因此,20日齡是腹瀉高發(fā)期,應該在料中添加敏感的活菌微生態(tài)制劑加以預防。 5、合適的溫度和濕度:產房溫度維持在28℃為宜,不低于25℃,濕度65--75%。保溫箱內溫度應為32--35℃,烤燈離箱底45cm為宜。 二、斷奶后關鍵防腹瀉:哺乳仔豬健康斷奶后,要想過好斷奶關,離不開斷奶后10天的科學飼養(yǎng)管理。預防腹瀉更是重中之重。 1、微生態(tài)制劑預防: 1)飲水中添加口服補液鹽。(氯化鉀1.5g,碳酸氫鈉2.5g,氯化鈉3.5g,葡萄糖20g,加水1000ml。配制時注意氯化鉀要最后投。) 2)飼料中添加活菌微生態(tài)制劑“斷奶安”,每頭每天10克,連用5天。 2、限制喂料:仔豬剛斷奶后,沒有乳汁吃入,胃的容量還是維持吃奶時的狀態(tài),饑餓感特強。饑餓感迫使仔豬大量采食,這時仔豬的消化器官和消化酶的發(fā)育還不健全,加上飼料中的某些抗原物質,刺激仔豬的腸胃,斷奶仔豬的腹瀉就很易發(fā)生。研究證實:斷奶前1天和斷奶后4天,每頭仔豬每天喂活菌微生態(tài)制劑“斷奶安”10克,可有效杜絕斷奶后腹瀉和緩解仔豬的斷奶后消瘦。 3、維持適宜的溫濕度:21天斷奶的仔豬適宜溫度26-28℃,28日齡斷奶為25℃,以后每周下降2-3℃,但不能低于22℃。斷奶后一周內溫差不能超過2度,否則很易發(fā)生腹瀉和營養(yǎng)不良。 4、調教:剛斷奶仔豬到新的欄中,要盡快調教,使其盡快形成理想的睡臥和排泄區(qū)。 5、飼喂稠料:早起甚至超早期斷奶仔豬喂稠料,能大大增加采食量,有助于仔豬腸道健康,減少絨毛萎縮,滿足斷奶仔豬對水分和營養(yǎng)的雙重需求,進而消除斷奶后的消瘦。 6、斷奶后不能馬上換料:斷奶后1-10天不換料,10天后換料,最好每天的更換比例為20%。馬上換料很易腹瀉。 7、飼養(yǎng)密度不宜太大:斷奶仔豬合理的密度為0.4-0.5平方/頭。 8、轉群時飲水器先滴水:在仔豬轉入后的前兩小時,飲水器應保持慢速滴水,進而使得仔豬容易找到飲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