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家住三門峽市湖濱區(qū)的曹先生給本報打來電話稱:大約在7、8年前,湖濱區(qū)會興街道辦事處在我們東坡村幾個村民組建沼氣池,建好的沼氣池全村80%以上都不能用,有的甚至剛建好就漏氣。聽說建這些東西,是國家掏的錢。 8月9日上午,記者冒著高溫沿著蜿蜒的山路,驅車近一個半小時,來到三門峽市湖濱區(qū)會興街道辦事處東坡村進行實地調查。 沿著村里彎彎曲曲的山路,記者在村里轉悠。因為是上午,山里還略顯涼快,許多村民都下地做農活,村里很冷清,大部分家的大門上都掛著鎖。 在村里一轉彎處,終于看到一個村民家開著門,門口一位中年男子抱著小孩,門廊下,兩個婦女在擇菜。記者上去搭訕,中年男子告訴記者,他姓曹,因為家里有病人,所以在家,要不也出去打工了,村里的壯勞力大部分都在外打工,還有些下地干活了。話題轉到建沼氣池上,曹先生告訴記者:東波村約有100多戶,大約500至600口人。全村約60至70家都建有沼氣池,但自沼氣池建好到現在,全村幾乎就沒幾家人在用。原因是,這種沼氣池加料出料太麻煩,還必須用豬糞才行,牛糞都不好使。家里如果沒有男勞力更是不行。建沼氣池說起來很好,可掏錢買豬糞實在是貴得很,并且也太麻煩,根本就用不起! 問起他家是不是在用沼氣,曹先生笑著說,你算問對了,現在村里估計也就我們家在用,其他人家用沼氣的可能就沒有了。 告別曹先生,順著山路往上走,一個大門里傳來話語聲,記者敲開門,兩位婦女開門迎出來,警惕的詢問記者找誰,當得知記者是了解沼氣池的事情,這位姓馬的女士馬上就打開了話匣子,她告訴記者說:上級號召俺村建這些沼氣池,看起來是件好事,但實際上俺村大都用不上,如果 養(yǎng)豬場建個這東西還行,不用買豬糞,而我們村民家里不養(yǎng)豬的就沒法用。建的時候我們每家還掏了 100多元還是200多元錢記不清了,政府給個灶、幾袋水泥還有個照明燈,其余都是我們自己掏錢買的。光去對面河溝拉沙我都拉了好幾車,滿心想著東西建好后,能告別原來做飯時的不方便,可等建好后才知道還不如從前簡單呢!甚至比以前更麻煩,關鍵買糞太麻煩,出沼液也很麻煩,要是沒有壯勞力,這沼液根本就沒有辦法弄。 離開東坡村,返回途中,路過與東坡村相鄰的東河堤村,幾個村民在路邊幫人蓋房,記者停車下去詢問,他們村是不是有沼氣池,村民們停下手中的活,三三兩兩圍到記者身邊,七嘴八舌地說起來,他們告訴記者:俺村自建了這東西就沒用過,政府說的是建好后,有技術員給指導著用,可誰知道池子還沒建好,技術員就跑了,有的池子建的根本就不合格,剛建好就漏氣,你說咋用?,F在留給我們每家每戶的都是些破爛水泥坑。 據該村村民講:2009年,省農業(yè)廳下屬一個項目--農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在此統(tǒng)一興建,群眾各家拿錢50至100元不等。因為當時說的是為村里辦好事的,因此群眾積極性很高,可是上級撥了這些錢以后,這就變樣了,原先說好的東西現在都成了不能用的坑,臨近幾個村建的都有,看著這些坑就來氣,上級撥著錢,他們有些人在做坑民的事,真不知道他們這樣做是在給我們造福呢,還是讓我們嘔心呢! 據悉目前在廣西推廣的一種便攜式沼氣池可以解決以上問題,便攜式組裝沼氣池不需要在地下挖土方來搭建池體 ,農戶只要選擇合適場地略加平整即可安裝,維護進出料簡單方便 ,并可移動再安裝,可連續(xù)使用15年以上。據廣西衛(wèi)視新聞報道,便攜式沼氣池的產氣量是傳統(tǒng)地下沼氣池產氣量的1-2倍,使用安全性非常高,避免了使用者下池維護作業(yè)的安全風險,產氣量更穩(wěn)定、高效。在不久的將來這樣的高科技沼氣池將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和使用。
圖片1.jpg (1.43 M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8-17 15:24 上傳
圖片2.jpg (1.64 MB, 下載次數: 4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3-8-17 15:24 上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