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仔豬的“斷奶應激”是豬只從出生到出欄的一生中最大的“應激反應”,存在著諸如剪齒、斷尾、打耳號、補鐵針、保溫不好、斷奶、轉群、換料、天氣變化,以及免疫程序、獸醫(yī)治療等眾多的刺激因素(應激源)作用于乳、仔豬。
在生理學層面上,這些應激源的刺激,經中樞神經層面的“HPA軸”和“SAS軸”傳遞,產生“糖皮質類激素(GC)”和“兒茶酚胺”等激素,這兩類激素進一步“促使分解代謝加劇”,且劇烈的分解代謝的副產物是“自由基”的積累。仔豬分解代謝加劇造成體溫偏高、表現(xiàn)畏冷。而“自由基”的積累直接導致乳仔豬的食欲不振、腸絨毛損傷、免疫器官發(fā)育抑制等,對未來豬只健康和生長,構成比較嚴重的影響,最終影響中、大豬階段的生產性能。
我們知道在日糧中都有添加維生素E,但從營養(yǎng)學功能看,VitE在乳、仔豬料中只要用16ppm(相當于32g/T的“50%VitE醋酸酯”)就足夠滿足VitE的營養(yǎng)素功能(FROM:NY/T 65-2004-豬飼養(yǎng)標準)。但事實上教槽、保育、仔豬料里VitE一般加到40-50ppm(相當于80-100g/T的“50%VitE醋酸酯”),多的,可加到80-100ppm(相當于160-200g/T的“50%VitE醋酸酯”)。
為什么如此應用VitE呢?
小豬料里“營養(yǎng)需求”的16ppm與“實際應用”的40pmm之間多出來的VitE部分,我們主要是指望它發(fā)揮機體抗氧化作用,去降低小豬體內氧化水平很高的現(xiàn)象,達到抵抗“斷奶應激”、“換料應激”、“轉群應激”,保護“腸粘膜”、提高“免疫功能”,甚至預防仔豬“桑葚紫紅色心臟病”的發(fā)生等功能;最終的目的是避免豬只后期的生長抑制現(xiàn)象,保證正常生產性能的表達。
那么在中大豬料中VitE的使用情況又如何呢?
目前,生長育肥豬飼料中VitE的添加量一般在25-30ppm(相當于50-60g/T的“50%VitE醋酸酯”),但從營養(yǎng)學功能看,VitE在中、大豬料中只要用11ppm(相當于22g/T的“50%VitE醋酸酯”)就足夠滿足VitE的營養(yǎng)素功能(FROM:NY/T 65-2004-豬飼養(yǎng)標準)。這與營養(yǎng)需求相比也多出約一倍的量,其主要目的是:利用VitE的抗氧化功能,消除自由基,降低肌肉的氧化水平,預防肉品的系水力、肉色等出問題。
不管是小豬、還是中大豬,VitE的營養(yǎng)學功能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機體抗氧化功能卻可被替代。
該貼已經同步到 lzm_001的微博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