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很久怎么寫這個主題的可以公之于眾的微信呢,最后還是拿出部分壓箱底的資料來吧,畢竟,我只想在這個微信中,給你一些忠告,信不信、聽不聽且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至于今天所吐露的“毒舌”之處,還請理解!
首先聲明,今天所談的“生物飼料”是以植物性的飼料原料、部分飼料組成、配合飼料為基質接種活菌發(fā)酵而得到的融合了活菌、發(fā)酵基質分解物、活菌代謝產物的混合物(飼料大原料),而非廣義上的生物飼料(除人工合成的添加劑以外的所有飼料或原料),即排除了一些“耳熟能詳”的以發(fā)酵或半發(fā)酵模式產生的添加劑及秸稈、羽毛、昆蟲蛋白的發(fā)酵物和僅僅是添加了活菌的飼料。我實在不好意思稱這三類為“假”的生物飼料,只是因為其效果是那樣的微弱和不同,只有分開。而“假”倒不一定不能“嘩眾”,甚至往往更加能“扣人心弦、亂中取勝”,“世人往往好假”,如要使這世間的種種假面舞會、化裝演出和勝利慶典顯得優(yōu)雅高貴,“好假”自然會“嘩眾”,優(yōu)雅需要“培訓包裝”,高貴需要“上面有人”,而“培訓包裝”和“上面有人”本身就“好假”,兩者結合、心心相映,就像薯片遇到番茄醬、活菌遇到發(fā)酵基質一樣,自然一拍即合。
告訴你,當你開始從事對生物飼料的研究,便好似步入了一個完全區(qū)別于化學配方、物理處理的嶄新的世界。今天,你在發(fā)酵池觀賞酵母的菌絲;明天,你又會沉醉于乳酸的芬芳;后天,你會滿足于寡糖的粘滯;大后天,你在實驗室里會分析出切得特別均勻的小肽。經過艱苦地探索后,有時,你在動物試驗場覺得既可以上天攬月,也可以在兩萬里的海底自在地航行;當然,有時你會看到瘋狂滋生的霉菌,你會看到異型發(fā)酵導致的變形的動物體型,你會看到肉雞止不住的從未見過的嚴重腹瀉,你會看到奶牛嚴重的瘤胃脹氣,你會看到南美白對蝦大量的死亡,……你沮喪、煩悶、頭大,你興奮、歡呼、擊掌,該來的一定都一樣一樣地來,少了哪一樣,你都不會覺得滿足、踏實、成功!有時候,你像走入冒險世界,進行奇妙的探險;有時候,你會像哲學家,思考自己從哪里來,將到哪里去……生物飼料的輝煌殿堂對每一位有志的探索者敞開著大門,這座殿堂是最迷人的樂園,你每走出一小步,都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收獲奇異的果實。預先祝你成功!
1、在一進門的開始就一定要關注風險。什么叫風險?那就是不能出事!怎么才叫不能?就是經歷過幾十上百次的發(fā)酵過程,成品的結果幾乎完全一致,水分、產熱、顏色、氣味、顆粒、容積率、產氣率、細菌總數、活菌構成、酸度、溶解率、黏度、霉菌生長速率、蛋白質、總寡糖、肽結構,……什么叫出事?霉變、顏色不規(guī)則變化、黏度劇變、動物異常反應,……告訴你,這確實難,到現(xiàn)在,很少有人做到,造成的損失不計其數,而且造成損失的往往是“大腕兒”!只是沒告訴大伙兒!只要出一次事,你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你會收到漫天的投訴,雖然好像發(fā)酵投入很低,而一旦成功收獲頗豐,但是你還是看緊投資的口袋,飼料對終端用戶的逐步應用特別要緊,因為自己的財富是要自己來捏緊的,任何專家也不會說對不起。你有多少資金能夠參與每一次的波動,而每一次波動的風險或收益又恰恰是無法預測的。你的子彈總是從有限的起步開始,如果在打第一場戰(zhàn)斗就敗下陣來,基本上也就永無出頭之日。
2、舉什么旗、往哪兒走,關系到一個發(fā)酵模式的前途和命運。發(fā)酵的目的無非四點:一切二解三促四防,這四點往往不能同時都做得很好,各有側重,怎么尋求一個平衡很關鍵。切就是把原來的“鍵”切短,以提高發(fā)酵基質的利用率,如發(fā)酵豆粕;解就是把原來基質中的毒素、抗營養(yǎng)因子分解,以提高配方比例,如發(fā)酵雜粕;促就是大幅度挖掘動物生理潛力,提高生產性能,其結果往往讓你大為驚嘆,你幾十年都沒做到的生產性能居然實現(xiàn)了,如發(fā)酵一些主要的飼料組分;防就是從動物生理上大幅度提高免疫力,提高粘膜防御功能,從而大幅度降低飼料及養(yǎng)殖過程中的藥物保健成本并往無抗養(yǎng)殖發(fā)展(動物疾病的個體治療除外),如發(fā)酵一些中草藥及一些特殊植物的部分軀體。不言而喻,第一、二點與第三、四點高下自分,前兩者僅僅作用于發(fā)酵基質,間接作用于動物,后兩者直接作用于動物。既然花大力氣學習發(fā)酵,不如“做得有意義些”!很多專家,他們并非不懂微生物,而是并沒有搞清楚終端市場的需求,或者不相信動物的生理潛力,自始至終其實道理很簡單,關注終端是永恒的真理!只有終端的充分認可才能對飼料的品質、品牌有實質上的提高!這就是U2F(終端用戶對生產廠家)的依賴!
3、生物飼料發(fā)酵市場前人足跡的智慧之明火和失敗之殘灰始終能夠點亮我們后人的疑惑之燭?!蹲冃谓饎偂分星嫣熘膹姾分幉⒎撬麚碛袕姶蟮膫€人力量,而在于號召汽車人團隊的能力和威信!專家各有成功、各有失敗,誰用誰知道!李有李的得意,張有張的高度,梁有梁的強項,左有左的關注,蔡有蔡的基礎。用其所長、摒其所短,拿來主義才是正道,在最終決定你的發(fā)酵目的和發(fā)酵模式前,要慎重考慮。一顆子彈,一次板機,你怎么能夠保證用99%的概率擊到靶心,贏得自己的滿意和終端用戶的誠摯感謝?生物飼料是以柔克剛、以小博大的技術!學習發(fā)酵是聚沙成塔、水滴石穿的過程,而發(fā)酵過程的控制則“天天都是緊要處,事事全要謹慎行”,用心體會,則每一個地方、每一段人生都有無限精彩!從好氧發(fā)酵到兼性厭氧的培養(yǎng)的銜接、翻料的頻率、堆肥的高度和更換、逐步升溫的觀察等都是關鍵點!不要輕易以為“飼料原料+菌種+油布氈+呼吸閥包裝”就是生物飼料,不要輕易以為酸了、甜了、有酒味了,像小時候媽媽做的饅頭了,就是發(fā)酵的成功!如果那樣,你,一定會摔得鼻青臉腫!如果那樣,總有一天,你會看到動物吃三天就死!如果,結果來自于胡來的開始之初,你看上去就是個十足的傻瓜。
4、最大的成本是走錯路的成本。好比打高爾夫球,方向錯了,地洞再大也沒有用!你要釣魚,首先要知道哪里有魚。菌種、菌株的選擇與配伍是關鍵點,許多人曾經試過EM菌、黑曲霉等,這是方向性的錯誤!當然那些菌株很便宜,但是你永遠要記?。菏″X的菌株不一定是理想的發(fā)酵起點,理想的發(fā)酵起點一定可以幫你省錢。發(fā)酵首先要考慮菌與菌,其次要考慮菌與動物,第三要考慮菌與基質,最后要考慮產品與動物。而EM菌淘汰在“首先”,黑曲霉淘汰在“第三”。道理各自分析,一點即通。曾經有20余萬只雞、1000余頭豬死在這兩類菌的“生物飼料”上,累累尸骨、燒了三天!有人會說某某發(fā)酵不是挺好的嘛!我告訴你:天天心癢看熱鬧,不如靜心練內功??纯呆斞赶壬摹端帯钒?!菌株就像政府官員一樣,不好的政府官員是一個地方的成本,好的政府官員則是一個地方的資本。菌株碌碌無為、敷衍塞責、貪腐成風,就白拿了發(fā)酵基質的“血汗錢”作俸祿,不但不能為畜牧業(yè)謀發(fā)展,反而會成為一個“包袱”。減少“成本”增加“資本”就是發(fā)酵之道、發(fā)酵存在之價值所在。
5、基質是水,菌株是魚,寬水養(yǎng)大魚?;|是菌株的土壤,土不好就栽不出樹來。菌株的發(fā)展離不開適宜的基質。適宜的基質需要考慮到發(fā)酵的營養(yǎng)基礎,就是“吃什么”、“吃多少”、“產什么”的問題,必須使用以終端導向的基質選擇辦法。發(fā)酵基質需要考慮C/N比的平衡、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例、基質粉碎粒度、堆肥容積率、液體罐全封閉深層定向發(fā)酵與固體發(fā)酵池堆肥的銜接等等。不要忽視水!水的添加量、水的成分、水的遷移、水的飽和度直接與菌的生長、發(fā)酵過程的控制、代謝產物的數量與種類、產品的比重與保存有相當大的關系!有時候,一到兩個因素稍微變動一下得到的產物的氣相色譜就會完全不同!我知道,發(fā)酵可能沒有絕對的成功與失敗,但請記住,絕對失敗的發(fā)酵之一,就是:霉菌的傳播速度象瘟疫一樣快,甚至比瘟疫還要快。記住,優(yōu)秀的發(fā)酵模式可以讓高水分的生物飼料在不密閉(雙向透氣)的情況下保存半年之久,而動物使用效果不打折扣!
6、找到拐點。菌的生長猶如飛機的起飛和降落,又如股票的飆升和下跌,有仰角和俯角的變化。當一架飛機在機場跑道的一端開始注速和加速滑行,等到氣流和抬力結合點上的加速度形成了最終托起了飛機重量的動力形成,那就是飛機沖宵而起的時候,而所有的大牛股,都是以30°的仰角開始啟動,隨后以60°的仰角開始上沖,而能夠在幾年中漲幅高達30倍的股票,其特點就是股價開始騰飛的啟動與飛機升空無異,仰角超過80°。飛機的重量就是倉位,引擎的動力就是買盤的資金,氣流就是股價上漲中的強度。在發(fā)酵中,基質的營養(yǎng)就是倉位、菌的構成與活性就是資金、發(fā)酵的環(huán)境就是強度。只有找到發(fā)酵的拐點,才能準確地檢測發(fā)酵產物的變化并及時進行相應的處理。
以上就是我作為生物飼料產業(yè)的后輩小子冒然提出來的六點忠告,生物飼料的研究就像登山一樣,經歷千辛萬苦、千難萬險,秀麗風光正在絕頂處,而山高無止境,相信更奧秘的發(fā)酵模式與更神奇的發(fā)酵產物在不遠處,而我也是淺嘗輒止!我深深知道,生物飼料的應用就像智能手機的APP一樣,能產生歡愉與驚喜的APP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其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用心體會方可做得更好!用戶體驗永遠是新技術的唯一檢驗標準!
我希望,生物飼料產業(yè)不應給我一種來到了菜市場的感覺:大而化之的行業(yè)分類,偏聽偏信的菌株選擇,粗糙的發(fā)酵模式,糟糕的用戶體驗,令我想立刻退出。當然,這里也有值得一提的事兒:時下有不少專家在摸索“鮮發(fā)酵飼料”的發(fā)酵模式,有了較高的關注度后才能促進整個行業(yè)的發(fā)展,你可以看作這是知恥而后勇的行為,也可以看成是時代發(fā)展的變化,總之意識到了不足后的改變,顯然是好事。我不想一騎絕塵!人生無常,世事難料,我相信作為后輩小子,把經驗教訓和成功得失用深入簡出的方法加以總結,并與同行分享是我感到最大的樂趣所在。
(作者系株洲智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崢先生)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