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只在運輸過程中由于受到空間狹小,缺水少食、環(huán)境惡劣等因素的影響,嚴重損害豬的生理機能,造成重大損失,豬運輸應激造成的損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豬失重損失、運輸致殘致死、胴體品質下降
目前由于國內生豬運輸實際情況和運輸特點,損失率在3%以上,據有關試驗報道:商品豬運輸途中的損失度在10%左右。
生豬在運輸過程中表現劇烈興奮、不安和互相咬斗等現象。運輸結束后表現極度“疲倦”、精神沉郁和食欲不振等。對豬的生理狀態(tài)影響顯著,具體表現為:心搏率顯著加快,運輸前平均為79.4±5.6次/分鐘,運輸后平均為98.33±14次/分鐘。呼吸率顯著增加,運輸前平均為12.33±3.51次/分鐘,運輸后平均為23.2±3.2次/分鐘。體溫明顯升高,運輸前平均為39.4±0.12℃,運輸后平均為39.95±0.3℃。對體重的耗損較大,運輸前平均體重為88.94±3.12千克,運輸后平均為78.84±3.07千克,耗重率平均為11.35%。病殘與死亡率較高,病殘豬為106頭(7.36%),死亡21頭(占1.46%),共計為8.82%。此外,PSE 豬肉的發(fā)生率較高,使宰后修整胴體時和貯藏過程中肉量的損失亦大為增加。
在國外已有證據表明生豬短途運輸可能會造成更高的運輸損失,任何動物產生的應激時間不會很長,但從應激中恢復卻需要一段時間,豬也是如此,運輸中的豬需要有充足的時間才能從裝車的應激中恢復過來,但在短途運輸中,可能會使尚未從裝車應激中恢復過來的豬又要承受卸載以及新環(huán)境的應激,因此短途運輸也可能造成重大損失。
2.生產繁殖性能和免疫力下降
豬受到運輸途中的應激源的刺激后,糖皮質激素的大量分泌,導致胸腺、脾臟和淋巴組織萎縮,使嗜酸性白細胞和T、B淋巴細胞的產生和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減弱,體內抗體水平低下,從而抑制了機體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抗病力減弱,因而對某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易感性增加,降低預防接種的效果,往往造成傳染病和流行病的流行。
應激可使促卵泡激素(FSH)、促黃體激素(LH)、催乳激素(LTH)等分泌減少,幼畜性腺發(fā)育不全,成年畜性腺萎縮。性欲減退,精子和卵子發(fā)育不良,并可影響受精卵著床及胎兒發(fā)育,造成早期吸收、流產、胎兒畸形或死胎,尤其是在運輸種豬時損失更大。
3.需求量增加和缺乏癥出現
種豬和中小豬在運輸過程中應激常可導致豬的代謝增強和代謝紊亂,增加營養(yǎng)元素,特別是部分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并可導致動物出現某些營養(yǎng)缺乏癥,使種豬或小豬運輸到達目的地后容易出現生長發(fā)育受阻,疾病的發(fā)生等例如,熱應激易導致維生素C、E不足;球蟲病常使維生素K需要量增加;豬在急性短期高溫和持續(xù)日變高溫條件下機體對鉻的需要量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