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在水產動物誘食劑的研究方面起步較早,20世紀60年代以后已開始魚類對引誘劑反應的電生理記錄,并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確定誘食活性物質的方法,90年代以來關于魚類嗅覺生理和味覺生理的研究已達到分子水平。我國在誘食劑的研究方面進行較多是傳統(tǒng)捕釣用天然餌料如蚯蚓、青蛙、蛆、中草藥等誘食活性的研究。目前,我國的飼料誘食劑正在從仿制和摸索階段向研制和創(chuàng)新階段過渡。
1 誘食機理的研究
Jones(1991)認為,水產動物的攝食過程大致分為3個階段:起始階段一發(fā)覺或意識到食物的刺激和存在;尋找階段一尋找食物刺激的位置,并朝向食物,引起食欲,表現出吞咽、咬食物動作;攝食階段一攝入食物并判斷食物的適口性、可食性,以食物的攝入為標志。產生上述反映的生理基礎是嗅覺、味覺和視覺等的生理作用。嗅覺是距離感受器、探尋食物源的方位;味覺是接觸感受器,能探究(辨別)食物(王吉橋,1994)。視覺主要是形態(tài)感受器,感受食物形態(tài)特征的刺激,如顆粒大小、形狀、硬度、光澤、顏色等而引起的感應。而飼料中溶出物成分的化學刺激,這類化學刺激往往就是誘食劑,它們通過動物的嗅覺器官如魚類鼻夾中的嗅覺上皮,味覺器官如,咽腔、鰓耙、食道等器官組織中的味蕾而使飼養(yǎng)水產動物的食欲增強,攝食量增大,攝食時間縮短等。但不同食性的魚類其所喜好的氣味有所不同,有的刺激其攝食;有的不引起反應,甚至有的拒食。為此,誘食的原理就是基于動物有選擇性采食行為,根據動物的特別嗜好,通過利用動物嗅覺,味覺本能的氣味印記(遺傳、認識后記憶),把這種嗜好的“偏嗜指數”運用到配合飼料中引誘采食。飼料中誘食劑通過動物的嗅覺、味覺、器官,如口咽腔、鰓耙、食道等器官組織中的味蕾而使魚、蝦的食欲增強,攝食量增大,攝食時間縮短等達到誘食目的(王吉橋,1994)。
2 單一誘食劑的研究
隨著人們對魚類等誘食劑的研究逐步深入,發(fā)現了多種物質對魚類等誘食作用,其誘食的對象和添加劑量各有特點。
2.1 氨基酸及其混合物 氨基酸對魚類的嗅覺及味覺都具有極強的刺激作用。譚玉鈞、王道尊(1988)在青魚餌料中分別添加 2%、5%、6%、15%及20%的復合氨基酸,結果增長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62%、35%、139%、57%及36%。竹田正彥、渲井健三(1987)在日本鰻鱺餌料中添加0.28%的氨基酸培育仔魚,添加 0.51%的氨基酸培育稚魚,添加 0.04%的組氨酸酶養(yǎng)成魚,結果增重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了80%、71.4%和143%(張陽軍,2001)。氨基酸中對水產動物具有誘食活性的主要成分是L一氨基酸(賀建華譯,1992)。原田騰彥(1985)報道。組氨酸、精氨酸、賴氨酸和鳥氨酸等堿性氨基酸對泥鰍均具有引誘活性,尤其是組氨酸和賴氨酸明顯喚起泥鰍的攝餌行為,大約半數中性氨基酸具有引誘活性,酷胺、酸性及亞基氨基酸中,僅天冬酰胺誘魚明顯,L一氨基酸具引誘活性,但D一氨基酸不具有(陳麗文等,1992)。同時不 同的氨基酸對同種魚類誘食活性不同,同種氨基 酸對不同的魚類及同種不同大小的個體誘食活性也有差異。如丙氨酸對鰻鱺、真鯛、鯽魚、黑鯛、豹東方魨、美洲擬鰈、青鳉、白氏銀漢魚具有誘食活性,但對虹鱒無誘食活性,而甘氨酸對這9種魚中鰤魚、白氏銀漢魚、虹鱒無誘食活性(獲野珍吉,1987)。另外,脯氨酸和丙氨酸對大西洋鮭的仔魚誘食作用特別明顯,但對1齡魚效果較?。∕oarns,1986)。伍一軍(1993)認為這種差異可能與不同魚類對某種氨基酸的嗅覺、味覺敏感性的種間差異以及氨基酸分子結構的差異有關。這種嗅覺、味覺敏感性差異可能與食性的差異是一致的,即食性不同,對其具誘食活性的氨基酸也不同。Johnsen(1990)發(fā)現草食性魚類的味覺對谷氨酸最為敏感,肉食性魚類對丙氨酸、脯氨酸最為敏感;前者主要存在于維管束植物中,后者在蛤和鯨魚中含量豐富。
2.2 生物堿類 如甜菜堿不僅和蛋氨酸、膽堿一樣,都具有提供甲基的作用,而且具有提高消化酶活性(同希柱等,1994),促進新陳代謝之功效。甜菜堿具有魚類敏感的甜味和鮮味,芬蘭糖業(yè)公司是首先生產銷售飼用甜菜堿的公司。據報道,甜菜堿對大西洋鮭、虹鱒、菱體兔牙鯛、箭齒鰈魚、海鰻魚以及甲殼類中的對蝦等均具有良好的誘食作用(陳麗文等,1992)。美國有報道稱0.5%~1.5%的甜菜堿對所有魚類和甲殼類的味覺和嗅覺都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同有利等用分別加0.3%甜菜堿(純度98%)、0.5%甜菜堿鹽酸鹽粗品(純度67%)和0.3%精品(純度98%)的飼料喂2齡鯉魚,結果表明3種物質均能較明顯地促進鯉魚攝食、增重和降低飼料系數,其目增重率較對照組分別提高49.32%、41.78%、43.84%,飼料系數則分別降低24.16%、22.13%、14 13%(楊仕激,1994)。此外,它的誘食作用還表現在與一些氨基酸具有協(xié)同增效作用,是理想的誘食物質。
而近年來開發(fā)的甘氨酸三甲丙脂,屬生物體中的天然生物堿化合物,具有較強的誘食增重作用,據報道,在飼料中拌人0.5%一1.5%的甘氨酸三甲丙脂,對所有的淡水魚及甲殼動物的嗅覺和味覺均有極強烈的刺激作用。原粉用于養(yǎng)魚,添加量為0.2%~0.3%,誘捕野生魚添加量為0.4%(蔡春芳等,1998)。
2.3 動植物的提取物 為研究水產動物的誘食劑,將一些水產動物喜食的動植物的某些成分采斤化學方法(如有機溶劑等)提取后分別進行誘食達驗,結果發(fā)現枝角類、搖蚊幼蟲、蛤子、牡蠣、魚肉,玉筋魚、鯔魚肉、太平洋磷蝦、桃江對蝦、三疣梭子蟹、丁香、田螺、蠶蛹、蚯蚓、赤子愛勝蚓等動植物價提取物、長鰭金槍魚和烏賊的內臟自身消化物等,有較好的誘食作用。馬明和(1981)用蚯蚓漿液作為誘食物質可提高對蝦的攝餌量、攝餌次數及增重,推測蚯蚓漿液的誘食作用可能與賴氨酸、組氨酸、精氨酸和甘氨酸有關,因為蚯蚓漿液中這幾種氨基酸的含量較高。顧海林、田華芬(1983)在基料中添加l.14%蚯蚓及38.86%蚓類混合物配制成顆粒餌料養(yǎng)尼羅羅非魚,結果魚產量比對照組提高22.40%。田華芬、顧海林(1984)在餌料中分別添加14.29%、10%和7.14%的干蛆蚓養(yǎng)鯉,結果增長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8.3%、23.l%、28.1%。徐捷等(1988)在餌料中分別添加 5%及5. 7%的鮮蚯蚓養(yǎng)尼羅羅非魚,增重率分別比對照組提高85.21%及49%。許國煥等(2000)在大口鯰飼料中添加肝墨粉進行誘食試驗,結果比分別添加谷氨酸、甜菜堿的誘食效果要強。上述試驗結果表明,在飼料中添加水產動物喜食的動植提取物,不僅對飼養(yǎng)對象有強誘食作用,而且可以提高飼養(yǎng)水產動物的適口性,攝食強度和餌料利用率。
2.4 中草藥誘食劑 我國中草藥資源豐富且有利用的優(yōu)勢條件。有些中草藥有較強的誘食作用和促進魚蝦增強抗病力。趙建培(1988)餌料中添加50 mg/kg的山茛菪堿養(yǎng)黃邊胡鯰,結果增重率比對照組提高34.15%。陳維巖等(1989)在基料中添加0.5%的艾葉粉養(yǎng)鯉,結果增長率較對照組提高15.39%~53.9%。張貴后等(1993)在餌料中添2%的花粉生物活性物質養(yǎng)殖2齡鰻鱺,結果增重率比對照組提高29.05%。我國民間常用阿魏作釣魚誘餌,辟汗草誘餌捕抓黃鱔等。由于許多草藥、陳皮、香料等富含誘食物質,因此,中草藥誘食劑的開發(fā)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和應用。
2.5 含硫基的有機物 DMPT(二甲基-β丙酸喀亭)對魚類具有引誘攝食和促進迅速生長的作用,是具有海藻味的誘食劑。中島謙二等(1992)在配合飼料、半天然飼料和天然飼料中摻入1mmol/l的DMPT,結果使鯉、鯽、源五郎鯽攝食頻率提高03~0.6倍。大蒜素是多種烯丙基有機硫化物的復合物,主要成分是二丙烯基三硫醚。大蒜素對鯉、草魚等有誘食作用(蔡春芳等,1998)。
2.6 其它物質 如核苷酸、尿苷一5’一單磷酸鹽、羊油、甲酸、香味素、檸檬酸,類似維生素B的螢光物質,三甲胺鈉鹽(TMAH)等(黃蜂,1998;王吉橋,1994)。具有一定的誘食作用。
3 復會誘食素的研制
有研究結果表明,飼料中誘食劑的活性是2種或2種以上的物質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許國煥等(1996)以復合氨基酸為鮮味基質試制的魚用香味劑,添加于鯉魚飼料,明顯促進鯉魚攝食配合飼料。許國煥等(2000)以有機酸、復合氨基酸、甜菜堿、核苷酸、?;撬釓秃隙傻膹秃险T食劑2號添加大口鯰飼料中其誘效果明顯強于對比組。復合誘食素與其它單一的調味劑、誘食劑比較,沒有過香、過濃的刺激,能避免動物出現嗅覺、味覺疲勞和麻木的現象,維持食欲旺盛,縮短飼料在水中停留時間,誘食效果良好。是一集營養(yǎng)、誘食,促生長于一體的高效飼料添加劑,其配伍研制生產工藝已有所報道(王吉橋,1994)。
4 誘食劑的研究方法
日本、美國、前蘇聯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采用多種方法研究了在飼料中添加誘食劑促進魚蝦類食欲的效果,隨著研究的深入,方法也在不斷改進與完善。但實驗場所多在實驗室水簇箱內,在生產環(huán)境下的試驗未曾見報道。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4.1 對比試驗 試驗中以某一標準飼料為基礎日糧,同時選定若干魚蝦類等水產動物喜食的天然餌料,采用物理、化學的(如有機溶劑抽提,制成漿液,離子交換樹脂離等)方法將其分離成若干部分,并將這些物質以單一的或復合的形式,按一定比例與基礎日糧混合,然后分別進行飼養(yǎng)對比試驗。誘食劑的誘食效果常用魚類的攝食行為(如啄咬食物的頻率、對食物的趨向性,攝食時間的長短等)或攝食數量(率)、集魚數等指標評價。 4.2 電生理學方法 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當水產動物接觸到某些化學物質后,其味覺、嗅覺器官或細胞的興奮性會產生變化,并引起感受器電位的變化,并通過一定的儀器可記錄觀察其電位變化,從而判斷某物質是否為某種動物的誘食劑。
4.3 數學分析 采用數理統(tǒng)計方法對動物喜食的各種天然餌料進行喜食性(食物在胃腸中的出現率、食物的選擇指數等)差異分析,同時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天然餌料一般化學成分,從而判斷誘食物質有效成分。
5 結語
誘食劑能引起水產動物的食欲,增加采食量,促進生長等。這方面已經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利用誘食劑如何來馴食人工配合飼料,建立科學的投飼技術方面還未見專門報道,如在一些肉食性魚類的馴食方面,是否可先誘食,后投飼,這些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單一誘食劑僅僅是一種用來改變或增強天然風味,促進采食、生長、本身是一種非營養(yǎng)性物質,如果沒有其它條件(如飼料原料、營養(yǎng)水平、日糧氨基酸平衡等)的支撐與配合,是不可能取得良好飼養(yǎng)效果的?,F在市場上誘食劑的使用商品化傾向較嚴重,單純追求顆粒飼料留香長、留香濃,甚至以飼養(yǎng)人的感覺來評判飼料誘食劑的優(yōu)劣,忽視飼養(yǎng)動物的味覺和嗅覺生理,達不到真正的誘食目的。甚至一些飼料廠家利用誘食劑可以掩蓋不良氣味的作用,向飼料中添加一些腐敗、污染或霉變的飼料原料的現象。這和研制添加飼料誘食劑可以掩蓋飼料中人工合成的飼料添加劑或非常規(guī)日糧的不良氣味,提高飼料營養(yǎng)水平,拓寬飼料來源的初衷是完全相違背的。這方面值得引起大家的注意。
另外,在誘食成分的確定以及復合有效誘食成分,開發(fā)高效誘食劑方面的工作才開始起步。要注意不同養(yǎng)殖品種,誘食活性物質是不同的。再依據其生理、生化的科學實驗,通過新工藝研制成復方型魚蝦誘食素,如乳化、膠囊化工藝技術,使制成的誘食劑即能香氣透發(fā)又能留香持久,這方面的工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本文轉自D+快檢創(chuàng)客聯盟:http://bbs.dplus.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