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又稱奶牛病毒性腹瀉或奶牛黏膜病,是由于病毒性腹瀉——黏膜病毒引起奶牛的一種急性熱性傳染病,其病黏膜發(fā)炎、糜爛、壞死和腹瀉。
一、流行特點
本病可感染多種動物,牛多見于6~18月齡的犢牛。在新疫區(qū)急性病例多,一般不超過5%,但死亡率可達80%~100%;老疫區(qū)急性病例很少,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很低。本病無季節(jié)性,可常年發(fā)病,但多發(fā)生于冬春季節(jié)。
二、臨床癥狀
潛伏期為7~14天,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程可分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見于犢牛,表現為突然發(fā)病,體溫升高達40~42℃,持續(xù)4~7天。有的出現第2次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呼吸加快,鼻腔流黏液性鼻液、流涎、鼻鏡和口腔黏膜表面糜爛,呼氣惡息,一般在口內發(fā)生損傷之后常發(fā)生嚴重的腹瀉,通常在發(fā)病后1~2周內死亡。慢性型:病牛很少出現體溫升高,主要發(fā)生糜爛,間歇性腹瀉,母牛在妊期感染本病,常發(fā)生流產。
三、治療方法
1、西藥:10%葡萄糖注射2000毫升、氨芐青霉素25支、環(huán)丙沙星適量,黃色素注射液3盒,用法:一次靜脈注射,連用2~3天,每天1次;林可霉素注射液1盒,用法:一次肌肉注射,隔日1次。
2、中藥:柴胡60克、黃芪60克、甘草40克、黨參80克、半夏40克、生姜60克、大棗10枚、白頭翁60克、黃連30克、茯苓60克、炒白術40克、檳榔60克、連翹60克,用法:水煎,候溫一次灌服,連用3劑,每天1劑。
四、防治
在日常的飼料中添加伊美瑞斯蒙脫石,能有效預防奶牛腹瀉以及其他霉菌毒素引起的疾病。并且蒙脫石為純天然添加劑,無污染,無殘留,可放心飼喂。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