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得好,大豆全身都是寶。榨得了豆油不說,余下的豆粕因為蛋白含量高,還能做飼料。無需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豆粕加工后的飼料,是養(yǎng)殖業(yè)的好幫手。
那么,什么樣的豆粕才稱得上是好豆粕呢?
粗蛋白水平高=豆粕質量好? 這個觀念已經out啦!
傳統(tǒng)的豆粕分級主要依據“粗蛋白含量”,但這樣真的科學么?
研究表明,“粗蛋白含量高=豆粕質量好”這個簡單粗暴的結論,有!問!題!
1.webp.jpg (104.03 KB, 下載次數: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4 08:49 上傳
技術指標及質量分數
陷阱一 粗蛋白≠蛋白質
現行標準的首要依據“粗蛋白”,包括真·蛋白質和非蛋白質含氮物(NPN)。
2.webp.jpg (92.75 KB, 下載次數: 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4 08:50 上傳
粗蛋白質量實際上是由飼料中氮的含量乘以6.25所得到的數據,反應的是飼料中氮元素含量的高低,而不是蛋白質含量的高低。NPN的部分,動物并不需要,但這一部分氮的含量,卻是給豆粕的粗蛋白質量“摻了水”。
陷阱二 蛋白質含量高≠豆粕營養(yǎng)價值高
拋開NPN,飼料的真蛋白質含量高,豆粕的營養(yǎng)價值就高嗎?也不盡然。
蛋白質營養(yǎng)價值的高低,主要取決于飼料中氨基酸的數量和平衡,尤其是包括賴氨酸在內的10種必需氨基酸。理想情況下,動物攝取氨基酸平衡的飼料,吸收到體內的氨基酸才不會損耗。
但任何一種飼料都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氨基酸平衡,常見的反而是一種“短板效應”:當飼料中的某種必需氨基酸只能滿足動物需求的一半,哪怕其他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再高,也只能以缺少的這一種為基準,按比例在動物體內合成新的蛋白質。
消化不了的,也就談不上營養(yǎng)價值了。
全球PK 豆粕營養(yǎng)各有千秋
3.webp.jpg (103.41 KB, 下載次數: 5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4 08:50 上傳
不同地區(qū)的大豆,因為氣候、品種、土壤和農藝操作上的差異,特性也有不同。豆粕作為大豆的產品,自然也有“地方特色”。對比全球各國的豆粕,各自特點是什么呢?黃大豆來劃重點:
單位豆粕粗蛋白含量:巴西>美國> 阿根廷
4.webp.jpg (55.03 KB, 下載次數: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4 08:51 上傳
單位豆粕氨基酸含量:美國>巴西>阿根廷
5.webp.jpg (57.07 KB, 下載次數: 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4 08:52 上傳
單位豆粕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美國>巴西>阿根廷
6.webp.jpg (57.77 KB, 下載次數: 6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4 08:53 上傳
單位豆粕總氨基酸消化率:美國>阿根廷>巴西
7.webp.jpg (62.97 KB, 下載次數: 5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4 08:53 上傳
干貨來了 營養(yǎng)的豆粕怎么選
按原來的 “粗蛋白方法”評價豆粕營養(yǎng)價值,得出的結論是:
巴西>美國> 阿根廷
按照當下動物營養(yǎng)學家要求的“氨基酸分析法”,卻能得出一個截然不同的新結論:
美國>巴西>阿根廷
隨著科學的發(fā)展,加上環(huán)境保護的必要性,飼料的氨基酸平衡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養(yǎng)殖業(yè)生產者來說,氨基酸平衡的豆粕,顯然是“吸收更好、用得更少”的選擇。而氨基酸成分結構更合理的飼料,也會幫助飼料加工者生產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哪個結論更合理,你心中有數了嗎?
0.jpg (45.04 KB, 下載次數: 4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5-24 08:55 上傳
來源:美國大豆出口協(xié)會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