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7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蝦蟹貝藻] 如何在河蟹的最后一殼提升其規(guī)格、產量和質量?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7-8-15 14:12:33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目前正值河蟹養(yǎng)殖生產后期,是河蟹第五次脫殼時期,也是最后一次脫殼。最后一殼蛻殼后增重60%-80%,決定了河蟹的最終規(guī)格、質量和產量,因而這段時間的管理措施顯得尤為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對增大河蟹規(guī)格、改善河蟹品相和提高養(yǎng)殖效益均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直接關系到全年養(yǎng)殖生產的成敗。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河蟹最后一殼的飼養(yǎng)管理。
1、重視水質調控。此時由于河蟹的活動量和吃食量加大,經常會出現池水渾濁的現象,直接影響到藻類和水草的生長,同時也會造成池塘溶氧偏低及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嚴重影響了河蟹的正常蛻殼生長。
面對池水變渾,應查清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如是因為浮游動物暴發(fā)性繁殖,大量攝食藻類,而導致池水變渾,此時,應換水5-10厘米,同時全池潑灑阿維菌素殺滅浮游動物,3-5天后再使用金硅藻配速效生物肥進行水色培育,以保證在短時間內將藻類培養(yǎng)起來;如是因為蟹池野雜魚較多而致池水渾濁,此時應用茶子餅清除池中野雜魚;如是因為餌料投喂不足,則要加強投喂,必須多投喂些高蛋白飼料,如小魚、小蝦、全價飼料等;如是因為水位較淺,透明度大,河蟹活動頻繁,導致池水渾濁,應進水10厘米左右以增加池水深度,同時用生物速效肥及金硅藻等進行水色培育,降低水體透明度。
2、提前恢復高蛋白飼料育肥。第四殼和第五殼之間間隔較短,需要在第四殼前后就開始育肥,以免時間倉促。通常立秋后把河蟹飼料恢復到36-40%的育肥料,早晚比例由三七開逐漸調整為四六開,足量投喂,為河蟹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促進順利脫殼和提高脫殼翻倍率。
為防止冰魚帶來的弧菌和腸道感染風險,后期不建議投喂冰魚,可以投喂適量螺螄,補充動物蛋白。發(fā)現河蟹大量成熟夜間上岸游爬或在淺水處泅游不吃料時(要區(qū)別中毒和應激性上岸),立即降低飼料蛋白含量,并把投喂量調整到早晚各一半。
3、強化補鈣和補充維生素抗應激。第五殼時母蟹和公蟹不是同時脫殼,母蟹先脫殼,公蟹晚一點脫殼,因此脫殼期拖拉得很長。
最后一殼也是上市時的甲殼,光潔色澤度直接影響銷售價格。因此需要加強補鈣和維生素來促進甲殼生長發(fā)育,保持甲殼光潔漂亮。
4、保護肝胰腺,預防水癟子。
據研究發(fā)現,當河蟹受到凍傷、農藥中毒、水質惡化等惡劣的環(huán)境脅迫時,易造成河河肝胰腺白化癥,就是我們通常所看到的河蟹白肝花肝。如不及時改善,就容易受到病原侵襲,造成肝胰腺萎縮壞死,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癟子。水癟子會影響河蟹的產量和規(guī)格,造成河蟹回捕率低、河蟹規(guī)格小,且一旦發(fā)病則往往難以治愈,后期如因管理不善,河蟹會陸續(xù)出現死亡,即使不死亡,到上市時河蟹也無膘,嚴重影響河蟹的市場接受程度。
在河蟹日糧中添加膽汁酸可促進河蟹肝胰腺消化脂肪和清除毒素,減少內毒素對肝胰腺、腸道乃至整個機體的危害,預防水癟子的發(fā)生,提高河蟹成活率。此外,膽汁酸還可促進河蟹蛻殼激素的合成與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因而可促進河蟹生長和蛻殼,提升河蟹規(guī)格,改善蟹殼光澤度。
5、強化其他管理措施。一是改善底質,防止河蟹鐵銹板或者黑底板的產生;二是及時清除過多或腐爛變質的水草;三是預防纖毛蟲;四是增加水體溶氧;五是做好防逃工作。
膽汁酸對蝦蟹類水產動物的作用:
脊椎動物如魚類體內膽固醇在肝轉化為膽汁酸鹽隨膽汁排入消化道參與脂類的消化吸收,但甲殼動物不像一般脊椎動物具有合成膽汁酸鹽的能力,而是在腸道內由脂肪cisdodec-5-enoic acid and sarcosyltaurine 形成螯合清潔劑,這種清潔劑在其腸道中具有乳化劑的功效,可以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
1 、促進油脂及膽固醇的消化吸收,提高油脂和膽固醇的利用率。
膽汁酸是膽汁的主要活性成分,它是動物體內膽固醇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一系列固醇類物質,具有多重生物活性。在脂肪的利用過程中,膽汁酸在脂肪乳化、消化和吸收三個階段均發(fā)揮作用,通過乳化脂肪、激活脂肪酶和與酶解產物形成混合乳糜微粒等方式,促進油脂及膽固醇的消化吸收。
乳化階段:作為雙親分子,膽汁酸可與脂肪形成乳化脂肪微粒;
消化階段:膽汁酸與脂肪酶結合,使脂肪酶空間結構發(fā)生變化,激活脂肪酶;
吸收階段:膽汁酸與脂肪酸形成融合為微團,攜帶脂肪酸至腸絨毛表面,然后微團破裂,脂肪酸透膜吸收,膽汁酸進入肝腸循環(huán)。
2 、激活脂肪酶。
結構分析表明可以把胰脂肪酶分成兩個域,一個是從1-335 氨基酸殘基的以β 折疊為核心的球狀的N 端域,而C 端則是以β 折疊構成的三明治結構。胰脂肪酶中由cys238 和cys262 形成的二硫鍵結構是最大的環(huán)狀結構,該結構覆蓋住了催化基團,即所謂的LID 蓋子域。兩個較小的環(huán)由76~80 氨基酸殘基構成以及由213~217氨基酸殘基形成的β5 折疊也在空間上蓋住了催化部位。這些環(huán)狀結構只有在輔酶和(或)輔基的作用下,使蓋子域結構發(fā)生變形,將活化部位暴露給底物,胰脂肪酶才能發(fā)揮酯解作用。人們一般認為胰脂肪酶的輔酶是輔脂酶,其輔基是膽汁酸(Tsujita 等,1987),在胰脂肪酶的C 端有兩個膽汁酸的位點和一個輔脂酶的位點,當膽汁酸和輔脂酶都與胰脂肪酶結合后,它們形成了膽汁酸-輔脂酶-胰脂肪酶三聯體,共同發(fā)揮水解脂類的作用。十二指腸前脂肪酶則不需要輔酶或輔基參與打開蓋子域,而是直接發(fā)揮脂肪水解作用。
3、蝦蟹類飼料中添加膽汁酸的作用效果
3.1 提高蝦蟹類生長性能
馬俊霞等研究了不同濃度的膽汁酸制劑對羅氏沼蝦的影響,結果表明,0.1%膽汁酸劑量能比對照組提高羅氏沼蝦的體重、特定生長率、增重率和成活率分別提高3.3%、8.3%、10.7%和2.1%。表明膽汁酸對羅氏沼蝦具有促生長的作用。王恒(2010)研究了飼料中添加0.1%膽汁酸對羅氏沼蝦生產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膽汁酸顯著降低了羅氏沼蝦的飼料系數(下表)。
3.2 增加蛻皮頻率
甲殼類動物的生活史中有多次的蛻皮,使甲殼類的變態(tài)和生長呈階段性進行。其蛻皮活動受內源性因素(神經內分泌和發(fā)育期等)和外源性因素(餌料、溫度、鹽度等)的共同影響。由于甲殼動物的組織生長是在蛻皮后進行的,每次蛻皮后的吸水膨大是體積增大的主要過程,隨后是組織生長的過程。因此為加快生長和變態(tài)的速度,縮短養(yǎng)殖周期,在實驗研究和生產中采用激素進行調節(jié)就成為提高甲殼動物蛻皮頻率的重要手段(McConaugha,1985;羅日祥和王玉英,1990)。影響甲殼動物蛻皮次數(或頻率)的主要內源性因素為體內的蛻皮激素(MIH)水平(朱小明和李少著,2001)。甲殼動物可利用食物中的膽固醇合成蛻皮酮(Teshiman&Kanaz,1987),由于對蝦不能合成膽固醇(Teshiman&Kanazawa,1971;Dall&Moriaty,1983),只能從食物中獲取。添加膽汁酸增加了飼料中膽固醇的利用率,蝦蟹就會利用其中的膽固醇合成蛻皮酮,從而增加了其蛻皮次數,而配合飼料中可能膽固醇含量較少,因此攝食配合飼料后蛻皮次數較少。南美白對蝦幼苗階段于28℃水溫時,約30~40小時蛻皮一次,1~5克的幼蝦約4~6天蛻皮一次,而15克以上的蝦約兩周蛻皮一次,河蟹一生可蛻皮18次,鋸緣青蟹的一生,要經過13次蛻殼。添加膽汁酸能使蛻皮頻率增加30%--50%。
3.3 提高成活率
膽汁酸可促進脂肪的消化和體內毒素的排出,因而對于維護蝦蟹的肝胰腺健康可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可有效預防對蝦的肝胰腺壞死和河蟹的水癟子,從而顯著提高蝦蟹的成活率。
文章來源于山東龍昌動保官方網站。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5 21:3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