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657|回復: 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認識并預防春季禽豆(南方居多)?。?!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6-2-13 09:02: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禽痘是由禽痘病毒(avipox virus)引起的家禽和鳥類(雞、火雞、鴿等)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該病傳播較慢,以體表無羽毛部位出現(xiàn)散在的、結節(jié)狀的增生性皮膚病灶為特征(皮膚型),也可表現(xiàn)為上呼吸道、口腔和食管部黏膜的纖維素性壞死性增生病灶(白喉型),兩者皆有的稱為混合型。此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多為幼雞和幼鴿患病,根據(jù)感染雞的齡期、病型及有無混合感染,死亡率在5%~60%之間,并可影響其生長和產蛋性能,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
禽痘一般不感染哺乳動物,其公共衛(wèi)生學意義不大。
  歷史與分布 傳說在史前就存在此病。100年前,Marx與Sticker認為該病是由濾過性因子所引起的。隨后,發(fā)現(xiàn)病毒可以引起皮膚發(fā)痘疹,也作用于黏膜,并引起病變(Carnwarth, 1908)。Borrel(1904)在用雞痘疹病灶進行涂片檢查時發(fā)現(xiàn)有不少微細的小體,當時認為這可能是病原體。Woodruff和Goodpsture(1929,1930)證實包涵體(Bollinger氏體)中的病毒粒子為該病的病原體——雞痘病毒。任何齡期、性別和品種的鳥類均可感染痘病毒。本病屬世界性分布。
病原:禽痘病毒屬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屬。目前認為引起禽痘的病毒最少有五種類型,包括雞痘病毒、火雞痘病毒、鴿痘病毒、金絲雀痘病毒、燕八歌痘病毒等,鵝、鴨有時也感染痘病毒。雞痘病毒是其代表種。在自然條件下,每一型病毒只對同種宿主有強致病性,各種禽痘病毒彼此之間在抗原性上有一定的差別,但通過人工感染也可使異種宿主致病。
  禽痘病毒是一種比較大的DNA病毒,呈磚形或長方形,大小平均為258nm×354nm。在患部皮膚或粘膜上皮細胞和感染雞胚的絨毛尿囊膜上皮細胞的胞漿內形成包涵體,包涵體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病毒粒子,即原生小體(又稱Borrel小體)。
  雞痘病毒具有吸附紅細胞的性質,細胞培養(yǎng)物內的病毒增殖可用紅細胞吸附試驗測出。
  禽痘病毒可在雞胚的絨毛尿囊膜上增殖,也可用鴨胚、火雞胚或其他種類的禽胚進行增殖。并在雞胚的絨毛尿囊膜上產生致密的增生性痘斑,呈局灶性或彌漫性分布。雞痘病毒在接種后3d~5d病毒感染效價達最高峰,第6d絨毛尿囊膜上產生致密而呈灰白色、堅實、約5mm厚的病灶,并有一個中央壞死區(qū)。鴿痘病毒的毒力較雞痘病毒弱,病變的形成不像雞痘病毒明顯和普遍。接種后第8d病變厚5mm~6mm,無壞死。火雞痘病毒與雞痘病毒相似,但對雞胚的毒力較弱,尿囊膜水腫且增生,壞死灶較大。金絲雀痘病毒的病變第8d時與鴿痘病毒相似,但病變的形成較小。
  禽痘病毒能在雞胚成纖維細胞培養(yǎng)物和鴨胚成纖維細胞培養(yǎng)物上生長繁殖。病毒在雞胚成纖維細胞中產生特征性病變,初期見細胞變圓,隨后細胞產生壞死。鴿痘病毒感染細胞后于3d~4d引起細胞變圓,而在第8d~9d產生壞死。雞痘病毒和火雞痘病毒的致病作用相似,感染細胞后第2d始出現(xiàn)細胞致病作用,第4d~5d細胞變圓,第8d~9d細胞完全被破壞。金絲雀痘病毒引起的病變?yōu)榧毎w粒增多,細胞變圓不像其他病毒明顯,細胞破壞發(fā)生于接種后3d~5d。
  禽痘病毒在雞胚成纖維細胞單層培養(yǎng)物中能形成具有明顯特征的蝕斑,與病毒在雞胚絨毛尿囊膜上形成的痘斑有相似的環(huán)狀帶。雞痘病毒形成的蝕斑大小約2mm~9mm,蝕斑為中央透明而周圍則不大透明的環(huán)狀帶。火雞痘病毒蝕斑的產生比較慢,蝕斑也較小。鴿痘病毒形成蝕斑的大小為1mm~3mm,并發(fā)生特征性的溶解,而其他痘病毒所形成的蝕斑則不溶解。金絲雀痘病毒產生的蝕斑比鴿痘病毒大,細胞形成空泡化,具有環(huán)狀帶。
  痘病毒大量存在于感染皮膚和黏膜的斑痕組織中,有時也擴展到血液和內臟。痘病毒可在易感禽類的體內繼代繁殖。
  痘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相當強,特別是對干燥的耐受力,上皮細胞屑和痘結節(jié)中的病毒可抗干燥數(shù)年之久,陽光照射數(shù)周仍可保持活力。對熱的抵抗力差,將裸露的病毒懸浮在生理鹽水中,加熱到60℃,經8min可滅活,但在痂皮內的病毒經90min的處理仍有活力。痂皮中的病毒在4℃低溫下保存,經8年仍有感染力。病毒材料用五氧化二磷吸干后,保存于室溫,可維持數(shù)年不失活力。一般消毒藥,在常用濃度下,均能迅速滅活病毒。
流行病學:本病主要發(fā)生于雞和火雞,鵝、鴨雖能發(fā)生,但不嚴重。許多鳥類,如金絲雀、麻雀、鴿、鵪鶉、野雞、松雞和一些野鳥都有易感性。已在分屬于20個科的60種野生鳥類中有發(fā)病的報道。
  各種齡期、性別和品種的雞都能感染,但以雛雞和中雛最常發(fā)病,且病情嚴重,死亡率高。成雞較少患病,但在某些應激因素的作用下,也可感染。
  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夏秋季多發(fā)生皮膚型禽痘,冬季則以白喉型禽痘多見。南方地區(qū)春末夏初由于氣候潮濕,蚊蟲多,更多發(fā)生,病情也更為嚴重。
  禽痘的傳染常通過病禽與健康家禽的直接接觸而發(fā)生,脫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禽痘病毒散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禽痘的傳播一般要通過損傷的皮膚和黏膜而感染,常見于頭部、冠和肉垂外傷或經過拔毛后從毛囊侵入。黏膜的破損多見于口腔、食道和眼結膜。有資料表明,無損傷的上皮,病毒是不能入侵的。庫蚊、瘧蚊和按蚊等吸血蟲,以及體表寄生蟲如雞刺皮螨在傳播本病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蚊蟲吸吮過病灶部的血液之后即帶毒,帶毒時間可長達10d~30d,其間易感染的雞被帶毒的蚊蟲刺吮后而傳染,這是夏秋季節(jié)禽痘流行的主要傳播途徑。
  某些不良環(huán)境因素,如擁擠、通風不良、陰暗、潮濕、體外寄生蟲、啄癖或外傷、飼養(yǎng)管理不良、維生素缺乏等,可使禽痘加速發(fā)生或病情加重,如有慢性呼吸道病等并發(fā)感染,則可造成大批家禽的死亡。
癥狀: 根據(jù)癥狀、病變以及病毒侵害禽體部位的不同,分為皮膚型、黏膜型和混合型,偶有敗血型的發(fā)生。
  本病的潛伏期為:雞痘4d~6d,鴿痘4d~14d,有時可長達2周后才出現(xiàn)癥狀。發(fā)病經過通常為3~4周,并逐漸恢復,而發(fā)生混合感染時病程延長。皮膚型和黏膜型均能恢復良好。
  由于雞的齡期、病型及有無混合感染等因素,雞和火雞的發(fā)病率不定,死亡率較低,但發(fā)病嚴重的幼禽死亡率可達50%。
  皮膚型雞痘和鴿痘的特征是在身體的無羽毛部位,如冠、肉垂、嘴角、眼皮、耳球和腿、腳、泄殖腔及翅的內側等部位形成一種特殊的痘疹。最初痘疹為細小的灰白色小點,隨后體積迅速增大,形成如豌豆大、灰色或灰黃色的結節(jié)。痘疹表面凹凸不平,結節(jié)堅硬而干燥,有時結節(jié)的數(shù)目很多,可互相連結而融合,產生大的痂塊。如果痘痂發(fā)生在眼部,可使眼縫完全閉合;若發(fā)生在口角,則影響家禽的采食。這些痘痂突出于皮膚表面,在體表皮膚存在大約2周或稍短的時間之后,在病變的部位產生炎癥并有出血,從痘痂的形成至脫落約需3~4周,脫落后留下一個平滑的灰白色疤痕而痊愈。如果在疤痕未痊愈之前強行剝離,皮膚上留下紅色的出血性病灶。痘痂如被化膿菌侵入,引起感染,則會有化膿、壞死,嚴重的病例還可引起死亡。雞痘和鴿痘的皮膚型,一般無明顯的全身癥狀,但感染嚴重的病例或體質衰弱者,則表現(xiàn)精神委靡,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生長受阻,產蛋雞則產蛋減少或完全停產。
  黏膜型雞痘和鴿痘的痘疹多發(fā)生于口腔、咽部、喉部、鼻腔、氣管及支氣管,病雞表現(xiàn)為精神委頓、厭食,眼和鼻孔流出的液體初為漿液粘性,以后變?yōu)榈S色的膿液。時間稍長,若波及眶下竇和眼結膜,則眼瞼腫脹,結膜充滿膿性或纖維蛋白性滲出物。鼻炎出現(xiàn)2d~3d后,口腔和咽喉等處的黏膜發(fā)生痘疹,初呈圓形的黃色斑點,逐漸形成一層黃白色的假膜,覆蓋在黏膜上面。這些假膜是由壞死的黏膜組織和炎癥滲出物凝固而成的,像人的“白喉”,所以稱為白喉型雞痘或鴿痘。隨著病程的發(fā)展,口腔和喉部黏膜的假膜不斷擴大和增厚,阻塞口腔和喉部,影響病禽的吞咽和呼吸,嘴往往無法閉合,病禽頻頻張口呼吸,發(fā)出“嘎嘎”的聲音;嚴重時,脫落的破碎小塊痂皮掉進喉和氣管,進一步引起呼吸困難,直至窒息死亡。
  有些病禽皮膚、口腔和咽喉黏膜同時受到侵害和發(fā)生痘斑,稱為混合型,有時還可見到敗血型。病禽表現(xiàn)嚴重的全身癥狀,并隨后發(fā)生腸炎,病禽可迅速死亡,或急性癥狀消失后,轉為慢性腸炎,腹瀉致死。
  火雞痘與雞痘基本相同,因生長發(fā)育受阻,影響增重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比死亡還大。產蛋火雞的產蛋量減少和受精率降低,持續(xù)時間通常為2~3周,嚴重病例為6~8周。
金絲雀痘與雞痘不同,全身癥狀嚴重,常引起死亡。將病毒肌肉注射到禽體內,可引起類似亞急性細菌性蜂窩組織炎的炎性、壞死性、局灶性損害,剖檢時見漿膜下出血、肺水腫和心包炎。痘痂的形成不如雞痘明顯,但有時在頭部、上眼瞼的邊緣、趾和腿部也可出現(xiàn)痘疹,在病的后期形成痂塊,口角和咽喉部有干酪樣滲出物。
病變: 禽痘病毒與哺乳動物痘病毒具有基本相似的病理過程。痘病毒分化為對宿主的特異性可能是由于長期適應于該動物,使病原的生物學特性發(fā)生了變化所致。
  皮膚型雞痘的特征性病變是局部表皮及其下層的毛囊上皮增生,形成結節(jié)。結節(jié)起初表現(xiàn)濕潤,后變?yōu)楦稍?,外觀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皮膚變得粗糙,呈灰色或暗棕色。結節(jié)干燥前切開,切面出血、濕潤。結節(jié)結痂后易脫落,并出現(xiàn)瘢痕。
  黏膜型禽痘,其病變出現(xiàn)在口腔、鼻、咽、喉、眼或氣管黏膜上。發(fā)病初期只見黏膜表面出現(xiàn)稍微隆起的白色結節(jié),后期連片,并形成干酪樣假膜,可以剝離。有時全部氣管黏膜增厚,病變蔓延到支氣管時,可引起附近的肺部出現(xiàn)肺炎病變。
  實質臟器變化不大,但當發(fā)生敗血型禽痘時,可出現(xiàn)內臟器官萎縮,腸黏膜脫落。
  病理組織學檢查,最為特征性的是感染細胞的胞漿內出現(xiàn)大型的嗜酸性包涵體。由于病毒在表皮細胞和黏膜上皮細胞內增殖,細胞本身增大,細胞質淡染和空泡化,胞漿中央部位出現(xiàn)包涵體,包涵體急速增大,逐漸使細胞核崩解,細胞死亡。多數(shù)場合,細胞發(fā)生二次感染,最后形成無結構的痂皮而脫落。
診斷:禽痘在皮膚、黏膜上形成典型的痘疹和特殊的痂皮及偽膜,結合其發(fā)病情況,如蚊蟲發(fā)生的夏季、初秋以皮膚型多見,而冬季以黏膜型多發(fā);老齡雞有一定的抵抗力,而1月齡或開產初期產蛋雞有多發(fā)的傾向,??勺鞒龀醪皆\斷。
應用組織學方法尋找感染上皮細胞內的大型嗜酸性包涵體和原生小體,也有較大診斷意義。
  黏膜型禽痘開始時較難診斷,可用病料接種雞胚或人工感染易感雞。病料可用痘痂或口咽的假膜,制成1﹕5~1﹕10的懸浮液,接種于10~11日齡雞胚的絨毛尿囊膜上,5d~7d后絨毛尿囊膜上可見有致密的增生性痘斑;或將病料擦入已劃破的冠、肉垂、無毛部皮膚或拔去羽毛的毛囊內,當接種雞在5d~7d內出現(xiàn)典型的皮膚痘疹時,即可確診。此外,也可采用瓊脂擴散沉淀試驗、血凝試驗、中和試驗等方法進行診斷。
  在鑒別診斷上,本病應與白念珠菌病、毛滴蟲病、維生素A缺乏癥、啄損及外傷相區(qū)別。
  白念珠菌和毛滴蟲的感染與黏膜型禽痘引起的口腔黏膜病變相似,但形成的假膜附著程度有很大差異。白念珠菌、毛滴蟲的感染,病變是較松脆的干酪樣物,容易剝離,且剝離后不留痕跡。維生素A缺乏時,眼和口腔黏膜也有與禽痘相似的病變,但全身癥狀較為明顯,眼明顯腫脹,有多量的干酪樣滲出物,腎臟腫大,充斥著大量尿酸鹽,成網(wǎng)狀結構,輸尿管腫脹,且食道有白色的小膿灶。
  發(fā)生黏膜型禽痘時,其呼吸道癥狀與其他呼吸器官疾?。ㄈ鐐魅拘院須夤苎住魅拘灾夤苎?、新城疫、傳染性鼻炎和支原體感染)很相似,而且多呈混合感染,此時必須進行剖檢,觀察喉頭、氣管黏膜上有無痘疹,是否形成假膜等。
防治:對本病的預防應著重做好平時的衛(wèi)生防疫工作。在蚊子等吸血昆蟲活動期的夏、秋季應加強雞舍內的驅殺昆蟲工作,以防感染;不同齡期、不同品種的家禽應分群飼養(yǎng),欄舍的布局應合理,通風要良好,飼養(yǎng)密度不宜過大,飼料應全價,避免各種原因引起啄癖或機械性外傷;新引進的家禽要經過隔離飼養(yǎng)觀察,證實無禽痘的存在方可合群。
  防制本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禽痘疫苗,在種禽場和經常有本病發(fā)生的養(yǎng)禽場,應對易感幼禽進行接種。目前國內的雞痘弱毒疫苗有雞胚化弱毒疫苗、鵪鶉化弱毒疫苗、鴿痘原雞痘蛋白筋膠弱毒疫苗和組織培養(yǎng)弱毒疫苗。
  疫苗的接種方法可采用翼膜刺種法和毛囊涂擦法,組織培養(yǎng)弱毒疫苗還可供飲水免疫。翼膜剌種法是用消毒的鋼筆尖或注射針頭蘸取疫苗,剌種在翅膀內側皮下無血管處。毛囊法是在雛雞的腿部外側拔去幾根羽毛,用消毒的毛筆或小毛刷蘸取經1﹕10稀釋的疫苗涂在毛囊內,注意拔羽毛時不要引起創(chuàng)傷、出血等。
  在接種后3d~5d即可發(fā)痘疹,7d后達高峰,以后逐漸形成痂皮,3周內完全恢復。接種后必須檢查發(fā)痘情況。發(fā)痘好,說明免疫有效;若發(fā)痘差時,則應重復接種。在一般情況下,疫苗接種后2~3周產生免疫力,免疫期可持續(xù)4~5個月。
  上述雞痘疫苗已被成功地與新城疫和/或馬立克氏病疫苗聯(lián)合應用,但需用非腸道途徑接種。
  對鴿痘的預防,國內外已有致弱的鴿痘疫苗,免疫效果良好。金絲雀痘和鵪鶉痘在國外亦有相應的疫苗供接種使用。
  一旦發(fā)生本病,應嚴格隔離病禽,進行治療,嚴重的應淘汰,并經無害化處理(深埋或焚燒)。病禽舍、運動場和用具要進行嚴格的徹底消毒。由于殘存于禽體內的禽痘病毒對外界環(huán)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強,不易殺滅,所以禽群發(fā)病時,經隔離的病禽應在完全康復2個月后才能合群。
  對于禽痘的治療,目前尚未有特效的藥物,對有治療價值的可采用對癥療法,以減輕病禽的癥狀和防止繼發(fā)細菌性感染。
  皮膚上的痘痂可用消毒劑如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后,用鑷子小心剝離痘痂,然后在傷口處涂上碘酊、龍膽紫或石炭酸凡士林??谇?、咽喉黏膜上的病灶,可用鑷子將假膜輕輕剝離,用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再用碘甘油涂擦口腔。此外,以等量的硼砂和硫黃,加少許冰片配成散劑,或用冰片散、喉風散和醋酸可的松軟膏涂擦口腔。病禽眼部發(fā)生腫脹時,可將眼內的干酪樣物擠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沖洗,再滴入5%的蛋白銀溶液。剝離的痘痂、假膜或干酪樣分泌物應集中銷毀,以防病毒的擴散。另外,用中草藥驗方外涂或內服進行治療的,效果也很好。
  據(jù)報道,水楊酸制劑可以抑制禽痘病毒在細胞內的合成,尤以乙酰水楊酸鈉效果最好。當雞接種了大劑量的雞痘病毒后,每天注射 0.05ml的10%水楊酸鈉溶液2次,連續(xù)6d;或口服乙酰水楊酸鈉,每天2次,每次0.25g~0.5g,連續(xù)6d,可以使病狀減輕,病變的出現(xiàn)推遲,并可抑制禽痘病毒在機體內的增殖。
  對于癥狀嚴重的病禽,為防止并發(fā)感染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抗菌藥物,例如在飼料中添加0.08%~0.1%的土霉素,連喂3d;或在飲水中添加0.05%的金霉素,連飲2d~3d。同時,改善禽群的飼養(yǎng)管理,在飼料中增加維生素A或含胡蘿卜素豐富的飼料,若用魚肝油或其他維生素制劑補充時,其劑量應是正常量的3倍,這將有利于促進組織和粘膜的新生,促進采食,提高機體的抗病力。
  雛雞剛發(fā)現(xiàn)痘疹時,用免疫雞或痊愈雞的血清進行治療(每只雞注射0.5ml),有較好的效果。
  發(fā)生雞痘后也可視雞日齡的大小,緊急接種新城疫Ⅰ系或Ⅳ系疫苗,以干擾雞痘病毒的復制,達到控制雞痘的目的。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6-2-13 16:45:48 | 只看該作者

re:秋冬季和多雨季節(jié)應注意哦!!!!

秋冬季和多雨季節(jié)應注意哦!!!!
板凳
發(fā)表于 2006-2-13 20:28:28 | 只看該作者

re:發(fā)現(xiàn)雞痘立刻接種雞痘苗,事半功倍.用藥徒...

發(fā)現(xiàn)雞痘立刻接種雞痘苗,事半功倍.用藥徒勞無益.
地毯
發(fā)表于 2006-2-14 05:39:27 | 只看該作者

re:我覺得北方還是夏季(8-9月份)以皮膚型...

我覺得北方還是夏季(8-9月份)以皮膚型的比較多,深秋(9-11月份)以黏膜型的多。其他季節(jié)危害不嚴重。樓主那里來的這樣的好帖子,以后多發(fā)?。?img src="leadbbsfile/UBBicon/em05.GIF" align=absmiddle border=0>
5
 樓主| 發(fā)表于 2006-3-2 10:20:03 | 只看該作者

re:哎,怎么沒人來這學習啊?

哎,怎么沒人來這學習啊?
6
發(fā)表于 2006-3-3 12:37:59 | 只看該作者

re:樓主的資料我已經復制了,以后定會多多學寫...

樓主的資料我已經復制了,以后定會多多學寫的,好的文章就應該得到傳播,只是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7
發(fā)表于 2006-3-3 14:40:16 | 只看該作者

re:好貼,頂。

好貼,頂。
8
發(fā)表于 2006-3-5 18:15:31 | 只看該作者

re:跟上

跟上
9
 樓主| 發(fā)表于 2006-3-8 16:54:32 | 只看該作者

re:謝謝大家的支持,我會努力做好的!!!謝謝...

謝謝大家的支持,我會努力做好的!!!謝謝各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1-15 22:5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